積極悖論學積極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鄧如山 2024-04-24 14:39:21

一句“這個世界需要閑人”的話語上了熱搜,很多人都信奉“不做閑人,不說閑話,不管閑事”的三不主義法則,道理很簡單,閑人沒有正經職業,賺不到養家糊口的收入;閑言碎語一旦傳到別人的耳朵,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則會波動人的情緒,大則會影響人的職務升遷;愛管閑事的人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會招來“飛來橫禍”。從作家口中說出了“世界需要閑人”,不是要否認“三不主義”的人生觀,也不是鼓勵人們“做閑人,說閑話,管閑事”,而是另有其意。

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對世界的解釋方式不同,詩人和文學家以舒發情感和“講故事”的方式闡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哲學家以抽象語言和“講理性”的方式探求自然、人生和社會存在的本質和人的活動、自然與社會運動的法理。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都是客觀現象與主觀經驗、文化價值與意義的發現者。“忙裏偷閑”、享受與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到高山峽谷、森林草甸、大江大河中去聆聽大自然的美妙之聲,人的休閑行爲只是“世界需要閑人”的一般解釋,詩人和文學家、哲學家和“通靈術士”都是某種意義上的“閑人”。

作家莫言曾說,“中國作協只養一個人的話,那也該是史鐵生”。作家史鐵生用生動的文筆傳達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探索了生命的意義。作家賈平凹說,“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種過日子哲學",他認爲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表達複雜而多維的文化價值。優秀文學所表達的內容必然是複雜而豐富的,甚至是暧昧和不可解釋的。文學有多義特征,在一個複雜、混亂而多變的大時代,文學題材各式各樣,作家與時代的關系經常出現錯位,時代的不幸不能成爲文學不幸的理由,時代進步不等于文學進步,作家只需努力成爲一個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和價值的發現者,尋找不同的言說方式。

英國作家毛姆在《作家筆記》中寫過一段話,“愚蠢的人一旦無事可做,就百般無聊。做一個閑人需要多才多藝而且修養極高,或者要有一個與衆不同的頭腦。”法國的百科全書式學者孟德斯鸠說過一句話:“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中國近現代書畫家齊白石格守一句名言,“一生只願做閑人”。曆史學家範文瀾信奉“天圓地方”的座右銘,“天圓”是指頭腦靈活,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地方”是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圖虛名。”“天圓”的人做人做事豁達寬容,心平氣和,“地方”的人做人做事正直誠實,光明磊落。

從作家、畫家和思想家口中說出了“唯願做閑人”的話語,多半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閑來無事、百無聊賴、借酒消愁的行爲,而是在輕松、閑逸和雅致的生活中保持一種發現者、觀察者和記錄者的精神狀態,當代社會信息爆炸,人心浮躁,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以閑人閑筆的姿態爲人們展現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優秀作家不是追求表面的熱鬧和轟動,而是深入人物的內心、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樂趣。詩人、文人和哲人的無所事事不是消極隱遁,而是保持對生活的敬畏和熱愛,在喧囂的時代保持一顆平靜的心,用閑散的時光探尋生命成長和生活意義。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茅盾獎獲得者劉亮呈在一期訪談節目中發出了“世界需要閑人”的感慨。作家善于用文字雕琢時光,用墨香滋養靈魂,力求以深邃藝境和生動筆觸爲文學殿堂留下濃墨重彩的文筆。劉亮程的成名作《一個人的村莊》曾遭到小學老師平淡的評價,他卻坦然接受,虛心聽取,從容與淡定正是他作家生涯的真實寫照,文學不是嘩衆取寵的工具,而是探索人性、洞察生活、追尋真理的藝術媒介。

以閑人之心書寫文字,在喧器世界中尋求內心的平靜,用文學展現人性、社會和曆史的光芒。詩歌、文學和哲學反映時代之聲,與其在緊跟時代潮流時被社會喧囂聲淹沒,不如營造一片風平浪靜的文化港灣。文學與音樂的交流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一致性遵循新藝術哲學溝通論的等價性原理。文學與音樂都是情感交流的載體,屬于人類最古老、最持久的心靈溝通方式,上帝給人類留下了最後一道溝通之門,當人們厭倦了忙碌的社會交往方式時,不妨嘗試一下閑適而舒緩的文旅與藝術溝通。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鄧如山

簡介: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弘揚科學文化,傳播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