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縣勞動模範李翠英:石林全域旅遊的“開拓者”,不忘初心的砥砺前行者

昆明市總工會 2024-05-13 16:55:39

李翠英,女,漢族,中共黨員,雲南雲嶺紅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從事全域旅遊發展工作。從事旅遊産業29年,先後榮獲雲南省鄉村文化和旅遊帶頭人、縣級勞動模範、道德模範、優秀共産黨員、優秀政協委員等17項榮譽稱號。

立足本職崗位,團結奮鬥促發展

她自1995年參加工作,29年來,帶領職工始終以“賓客至上”的服務理念,累計接待近千萬海內外遊客,完成多項重大會議接待,多次榮獲省市縣旅遊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和獎勵,以最真摯的服務構建雲林的企業形象。

工作的29年中,她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一直深耕旅遊行業,立足本職崗位,積極開拓創新,尋找新的經濟模式,堅持“四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四環思維”的運營模式,形成自我閉環、鏈條經濟,圍繞“品、學、娛、養、創、淘”,在發展旅遊中努力前行,在發展全域旅遊中有所作爲,通過旅遊的發展來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讓企業走出困境,打造集“吃、住、行、訓、賽”一條龍服務的雲林品牌,繼往開來雲林精神,樹立酒店行業標杆。

作爲管理者,她一直保持著激情熱愛的工作狀態,形成了一種自我激勵的機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樂趣,堅持見證自己的想法得以實現;作爲管理者,她與班子成員帶領雲林賓館全體員工克服各種困難,一路前行,在逆境中求生存,求探索,求發展,特別是疫情期間,經曆了一系列的艱難和困苦,也取得了工作成效;在工作中,她不停地影響職工,每一份熱愛都是拼搏的動力,每一份拼搏都是成功的基石,她總有一種力量讓職工奮勇前行!

多年來,她和職工同甘共苦,與企業同發展,堅持學在先、幹在先、闖在先、責在先,職工及職工家屬不論遇到大小事情都喜歡來找她,就如職工所言“如果你要是離開了賓館,我們會感覺天都要塌了,有你在,我們才踏實、有信心……”她知道職工把她當主心骨,她也把雲林當家在經營和維護,是她們的心靈依靠,但從職工嘴裏真切地聽到這句話時,還是讓她淚如泉湧。從財務部經理到辦公室主任、銷售部經理、再到副總經理,她工作起來總有一股不服輸的沖勁,全年365天,她的工作總是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不分是否是辦公場所,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她深知新時期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知識儲備豐富,更需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在管理崗位的二十年中,她十分重視知識的更新,積極參與各類管理培訓,刻苦鑽研業務知識,敏銳洞察新的經濟形勢。2007年石林風景區申報成爲世界自然遺産,公司經曆了搬遷重建,13年來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變革帶來了挑戰,同時也伴隨著不知所措、恐懼不安,她與班子成員憑著心中的一份執著、努力和不放棄,不斷戰勝挑戰,將風險視爲一次學習新知識的機會,通過不斷分析調整,從小處入手,不斷積蓄能量,創新創效激情迸發,從服務一線到項目現場,從基層工作到經營管理,從平凡崗位到服務前沿,在崗位上都活躍著她熱情蓬勃、自信進取、奮發有爲的身影,一次次帶領職工走出困境。她常說:在一個行業裏要做到感恩、堅持、深耕、利他,就會形成自己的標簽,她把雲林品牌當作自己的個人IP在經營,與雲林融爲一體。

不忘初心使命,勇毅前行承傳統

爲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重構旅遊格局,創新旅遊模式,提升旅遊品質,全力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要求,組建成立了雲南雲嶺紅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率先在石林開展紅色培訓、黨建培訓、工會活動、研學等大型主題活動,多要素融合,開創“紅色教育十N”的石林旅遊新格局。石林紅色旅遊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填補了石林紅色旅遊市場的空白,同時李翠英帶領公司率先深入挖掘石林縣紅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開辟了“走進紅色石林,追憶邊縱曆史”爲主題的“8+N” 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其中2條紅色線路(A線:石林縣城—糯黑—圭山,B線:石林縣城—張熾故居—天生關阻擊戰—石林景區)已納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60條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線路之一,促進旅遊轉型升級。將紅色旅遊與非遺傳承、康養休閑、科普研學、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內容融合發展,促進文體農旅的深度融合,面向全省乃至全國開展紅色教育、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建培訓、工會活動、民族團結培訓、鄉村振興培訓、紅色研學等拓展服務活動,已承接1000多批次10余萬人次的紅色教育活動,創造旅遊稅收上千萬元,帶動就業創1000余人次,促使公司成功入選2023年雲南省文化和旅遊新業態企業,助推全域旅遊發展。她還帶領公司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通過運營管理,探索構建“村集體公司+市場主體公司+鄉村CEO+村民自營經濟體”的“1+1+1+1”運營機制,開展訂單式種植養殖、嵌入式客房打造、鄉村旅遊服務、特色生態餐飲經營等新型業態,將圭山鎮矣美堵村打造成“最美鄉愁地”和全省農文旅融合示範點,爲石林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昆明市推進“旅遊興市”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在雲嶺紅基公司成立的初期,從活動前的策劃到活動中的執行,活動後的文案宣傳等,她都親自外出帶團,親力親爲,將活動中的每一個流程模塊化、標准化,真正做到了一團一方案,一團一總結。她常說:紅色文化是石林的一團火,是心中的一抹紅,用好革命遺址“鑄魂”,講好英雄故事“補鈣”,緬懷革命先烈“固基”,用心用情用力講好“紅色故事”。秉著爲石林紅色旅遊發展奠定基礎,打造公司文化的理念,用2年的時間聘請和尋找多方資源和人才,創作了《雲嶺紅基之歌》《不變的承諾》兩首歌曲,將濃濃的愛國愛黨之情彙聚成一份特殊的禮物,獻禮黨的二十大。

目前,公司現已形成專業化、體系化、標准化的運營模式,在雲南省內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宣傳力。同時,公司通過抖音、短視、公衆號、各類宣傳平台等對紅色文化進行大力宣傳,紅色活態教學助推石林全域旅遊發展,讓黨史學習鮮活起來,將補齊我縣旅遊的短板,紅色文化作爲旅遊轉型的助推器,既是精神文化活動,也是價值消費過程。三年的宣傳、推動,紅色旅遊通過紅色文化賦能推動文旅融合轉型升級,正逐步成爲我縣文旅經濟、鄉村振興的熱點。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真正做到走進家庭、走進村莊、走進學校、走進企業、走進機關………通過文體旅農的深度融合,既富腦袋又富口袋,將讓紅色文化在發揮凝聚人心、激勵自信的精神價值的同時,促進全域旅遊、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社會發展。

盡職責任擔當,踔厲奮發有作爲

作爲一名政協委員,她圍繞中心工作,關注縣域經濟發展,在政協的舞台上積極爲家鄉的發展傾情獻策,認真履職,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參政議政,多年提案20件,社群民意30余條,6年參加了議政專題發言,連續10年被評爲優秀委員。她經常說:政協委員對于我來說,不僅是一種政治榮譽,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要堅持做一個有政治定力、有愛國情懷、有責任擔當、爲民履職的委員,把本職工作和社會工作兩個角色都演繹得精彩而又充實,在忙碌中收獲幸福人生!

作爲一名新階人士及商會會長,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一直踐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要發揚勞動創造精神和奉獻精神,畫最大的同心圓,回饋社會。她積極參加脫貧攻堅工作、捐資助學、關愛弱勢群體活動,關心關愛兒童,組織多個學校十余個系列紅色公益活動;長期幫扶板橋小學孤兒直至其高中畢業;先後參與和發起6次捐資助學活動,籌集資金15萬元資助雲縣小街中學、石林大可小學、宜良九鄉民族小學的留守兒童;在石林縣民族小學、北大村中心小學等多所學校組織開展“繼承革命傳統 傳承紅色基因 補足精神之鈣”“大手拉小手 扣好人生第一扣”等十多個系列紅色公益活動,參加網上祭英烈等主題活動,爲少年兒童講授紅色故事、赓續紅色血脈,參與和受益人數達3000余人次。

在疫情期間,她積極加入公益活動的行列,她經常和職工說:“我們感謝相關職能部門搭建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平台,從公司到個人都要持續關注殘障人士,力所能及的爲他們提供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我們難還有比我們更難的,使他們以更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生活,這我們每一位都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她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聞“疫”而動,向“疫”而行,積極向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送去一批抗疫物資,帶領雲林賓館職工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充分展現企業作爲,彰顯企業擔當,貢獻企業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作爲一名共産黨員,她工作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旅遊事業中,踐行“專、精、深”,真正做到了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踐行企業家精神和匠心精神。一群人、一條路、一面旗,一份情懷、一份責任!流年走出了風雨,時間沉澱了滄桑,奮鬥美麗了石林,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堅定未來路,實幹建新功。29年來,她專業專注于旅遊行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充分發揮了女性在職場中的特質,培養了堅韌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黨旗所向,就是前行的方向;紅色情結,就是努力的動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她,恰如她的微信名—“铿锵玫瑰”,有著中國女足不服輸、奮力拼搏的頑強作風,從不同的身份又生動地诠釋了石林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像鬥牛不服輸、像火把有激情、像繡花求精細、像石頭作風硬!

來 源:石林縣總工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