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品牌共戰新能源對話本田高管淺析e:N與烨並行的品牌邏輯

BAO藍調汽車觀察 2024-05-09 12:26:13

合資品牌近些年來,總被人們吐槽在中國發展得太慢,核心原因還是體質問題,畢竟研發權限較高的部門還是集中在海外,與現地市場的需求變化難以快速匹配,與現地市場的供應鏈企業難以快速匹配,與現代市場的品質驗證需求難以快速匹配都是造成慢的核心原因。而當下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又卷得出奇,給合資品牌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不改變,就會被市場淘汰,這一點相信每家合資品牌都心知肚明。誰能夠加快速度,大刀闊斧地改變,誰就能在這片市場上,重拾生機。

但從這次北京車展的展台成果看,BAO師傅認爲本田是目前合資品牌當中,反應最快的一家。這次本田展台上專門推出的子品牌——烨,核心就是用中國團隊,中國的供應商,打造出適合中國市場的産品。這三個中國的背後,核心是在研發、驗證、采購這三個關鍵節點上的大膽放權。

不久前,BAO愛車工作室曾有機會跟本田中國的高層進行對話。對話中,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岚雅行表示,烨品牌和e:N品牌最大的區別在于平台——W架構和F架構。前者的動力布局是采用後驅/四驅的設計,而後者主要是前驅。要知道,前驅一直是近些年來,本田更樂意傾注力量的領域,包括爲本田確立江湖地位的思域、雅閣、CR-V、飛度、奧德賽,無一不是基于前驅平台打造的産品(前驅平台上也可衍生出四驅車型),甚至在當下最具本田運動精神的Type-R,也依舊是基于前驅平台打造。所以毫無懸念的,本田的e:N系列,無論是第一彈還是第二彈車型,都采用了前置單電機的方案。

但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慣性思維可能收到挑戰,因爲中國品牌設計制造的四驅與後驅純電車型比比皆是,可以說已成爲了主流或者標准,讓市場習以爲常。倒不是咱中國品牌多喜歡標新立異,而是在新能源時代,動力成本越來越低,車輛動力越來越大,四驅和後驅才是這種車況下保持穩定與安全的最優解。本田要想跟中國品牌競爭,必須跟進同等甚至更高的動力系統,采用後驅以及四驅的形式也就不足爲奇了。而且本田本身在這一領域也有不少積累,比如著名的S2000就是後驅車型,而新款的NSX就是融合了電驅系統的四驅車型。

這種克服慣性做出改變本就不易,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本田的大膽放權,這與之前本田喜歡將研發力量集中于日本本土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但這樣的改變已陸續在全球上演。在今年伊始,本田在2024CES展上公布了“Honda 0”的新能源品牌,也使用了跟“烨”幾乎一樣的變形“H”標。似乎本田將要把這個變形體“H”作爲新時代本田的標志,在全球推廣。但是在子品牌的命名上,就做出了差異。

不光如此,不同的還有車輛使用的平台架構,上文說到“烨”使用的是中國本土團隊開發的W架構。電池供應商也是甯德時代。而在北美的“Honda 0”則是使用了通用汽車的奧特能平台(本田此前已與通用汽車達成合作,共享奧特能平台),以及適配奧特能平台的電池。與之對應的是兩款大尺寸車型,並且這兩款車在CES以概念車的形式公布。一款命名爲“SALOON”,而另一款名爲“SPACE-HUB”,兩款車的概念都非常超前,並且性格各異,但共性是尺寸都很龐大。BAO師傅也與本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宮原哲也先生詢問過,爲什麽本田要花大價錢在中國重新設計架構,而不是像以往燃油車那樣引進美版車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範圍適應性調整。畢竟奧特能平台在中國也有投産,如果使用說不定會帶來更好的成本優勢。

但宮原哲也先生的回答很耐人尋味:“適合中國的才是最好的。”這個回答反映出了本田應對中國市場態度和思路的轉變。曾經,美國毫無疑問是本田最重要的市場,而如今中國正在成爲另一個需要本田單獨建立研發體系的國家,這種改變一方面源自本田對中國的重視,一方面源自中國市場的獨特性。

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岚雅行坦言:“作爲經營層的角度來看,現在Honda有兩個策略,第一個是必須快速應對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擴大的現狀;第二個是現在燃油車銷量降幅很大,我們會考慮是否在生産力方面做調整。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也是需要去解決的兩個問題。”

BAO師傅可以這樣理解,“烨”品牌的誕生,以及與e:N品牌的共存,就是爲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也可以看做是本田的“兩條腿走路”。烨是爲了充分利用中國市場本土優勢,而後者則是做到了與現有燃油車型進行柔性共存,資源共鑒。這樣的思路可以說是穩重有進。

根據此次本田對外發布的消息,“烨”品牌會有6款新車型,按照本田的以往節奏,基本上是一年推出兩款車型。從2024年開始計算,這六款車型的完全推出則是在2026年。這一時間點與本田的兩個關鍵節點相重合,一個是上文提到的Honda 0品牌的首車量産時間是2026年,另一個是本田自主開發的全固態電池,將會搭載于2025-2030年期間的新車型。所以,作爲本田手中的王牌,能量密度更大,充電速度更快,穩定性更強的全固態電池有可能在2025年和2026年,同時搭載在中國的烨與美國的Honda 0上,成爲其在新能源賽道上,贏得優勢的利器。

0 阅读:13

BAO藍調汽車觀察

簡介:癡迷汽車的人帶來的汽車科技與前沿的行業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