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物安全法》海嘯再起:海外biotech或將切斷與藥明/華大系商業往來

生命科學—旭 2024-05-13 08:54:32

美國衆議院委員會(非衆議院全體大會)《生物安全法案》計劃于5月15日在衆議院開啓投票,如投票通過成爲法律,可能會迫使許多美國生物制藥公司切斷與藥明康德和其他幾家中國生命科學承包商的關系。

美國制藥行業媒體平台FiercePharmac.com獲得了該法律草案最近修訂的細節,透露最近的修訂將允許美國公司與中國上市實體之間的所有現有合同在2032年1月1日之前得到履行,之後,國家安全將成爲考量核心。也就是說,美國相關公司有長達八年的時間與《生物安全法案》中列出的中國公司“脫鈎”。

目前,被該法案點名的公司包括:

基因組測序公司: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

合同開發和制造組織(CDMO):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

但也有人擔心,該名單未來可能會臨時增加其它公司。

美國行業貿易組織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首席執行官John F. Crowley曾發表聲明,大體上支持該法案。他認爲:

法案強調了生物技術行業作爲美利堅合衆國關鍵戰略資産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時爲美國相關公司解除對中國生物制造的依賴提供了合理的時間表,確保在脫鈎過程中不會放緩重要的生物醫學研究,而患者將能夠繼續獲得救命藥物。

據GBI既往報道,自2024年開年以來,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已掀起不少風波:

聽證會初步通過

今年3月,由美國參議員Gary Peters和Bill Hagerty提出的《禁止外國獲取美國遺傳信息法案》(又名《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S.3558)在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高票通過。該法案在2024年1月發布,旨在禁止與某些生物技術供應商簽訂合同,確保部分外國生物技術公司無法獲得美國納稅人的資金;提案認爲,部分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接受了軍方投資”、或“向政府無限制地提供數據”,強調了對“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獲得主導地位”的擔憂。

藥明康德陷知識産權風波

此後不久,藥明康德再次遭到外媒跟風炒作。路透社報道稱,美國“情報官員”告訴參與擬制生物技術安全法案的參議員,藥明康德未經客戶同意將其知識産權轉讓到了中國方面。對此,藥明康德表示:“我們不了解藥明康德有任何未經授權將任何美國客戶的數據或知識産權轉移到中國的行爲。保護客戶的信息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我們會按照客戶的指示存儲信息。”美國有關部門也沒有對該報告發表評論。

諾華將改變與中國CRO關系

瑞士諾華近日公開承認,爲應對美國的《生物安全法案》,正在積極改變其與中國合同研究、開發和制造組織(CRDMO)的合作關系。諾華也是第一家這麽做的跨國公司。諾華首席財務官Harry Kirsch表示,正在采取措施“積極”處理這種情況,以保證當該法案生效時,公司不會因此遭受影響。

目前看來,藥明康德的財務業績尚未受到系列風波的明顯影響。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正在呼籲對草案進行修改,並對2024年的預期增長保持信心。

2 阅读:336
评论列表
  • 2024-05-14 05:19

    凡是被美國打壓受限的行業,最後都變得很強很大。

生命科學—旭

簡介:全球醫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