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看未成年人吸煙

我是小醫生 2024-04-28 16:09:03
從心理學角度看未成年人吸煙

吸煙被認爲是目前最主要的可預防的造成疾病和死亡的因素,消除吸煙危害已是世界性趨勢和曆史性潮流。目前,社會上和學校裏不少青少年染上了吸煙惡習,影響著身體健康,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引起了較強烈的反映。“青少年吸煙,不僅受社會風氣、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他們種種心態的表現。

好奇、好玩兒是一個主要因素。不少學生看到別人吸煙覺得好玩兒、好奇,他們不懂得吸煙對健康的影響,在探奇心理和自我成熟感的支配下,多次反複地嘗試吸煙,最終成了習慣。有的學生看著別人吸煙覺得羨慕,逐漸學會了抽煙,現在想戒也戒不掉了。由于思想空虛,煩悶無聊,爲了“消愁解悶”而吸煙的人數也不少。

這反映了在部分學生中缺乏理想,沒有事業心,看不到前途,情緒頹廢,思想空虛的心理狀態。但從中也反映了我們的文化娛樂、宣傳教育及青少年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調查發現,如果學生就讀的學校爲非重點學校,則易發生吸煙,說明學校環境、校風、教育方式及學生的進取精神均與學生吸煙有關。對于吸煙危害健康的知識愈少,就愈易吸煙,在中學生中大力開展吸煙有害的教育頗爲重要。

有些青少年受社會誤導,認爲只有抽煙才能顯示男子漢的風度和氣質。而更多的人把抽煙作爲一種社交方式,交際需要逐漸形成抽煙行爲。

人類行爲的形成是個學習、模仿、逐步定型的過程,青少年正處在學習、成長的時期,老師、家長的吸煙行爲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誤導作用,並使反吸煙教育的說服力下降。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又處于反抗時期,對家長、老師的訓斥不敢當面頂撞,心理抵觸無處發泄,情緒委曲無處發泄,便用吸煙來作爲一種抗拒手段。

盡管社會各方面一直在宣傳:吸煙危害極大,會引起許多種疾病。但吸煙者卻不以爲然,以爲“吸煙的並非個個得病致癌”。這種固執的觀點,自然會影響到青少年,使他們甘冒疾病甚至生命的風險而無所顧忌。

青少年幼稚、單純,社會經驗不足,或有生理缺陷、殘疾,或遇到家長老師不合理的訓斥、批評後,心理上的苦悶無處訴說,情緒上的抵觸無處發泄,便用吸煙來作爲一種解悶、消愁、發泄、抗拒的手段。

(創作不易,如果喜歡,請關注,謝謝支持;如果不喜歡,請評論,慢慢改進。盡量每日更新,在此給各位叩首拜謝!您的態度就是我的動力!)

0 阅读:1

我是小醫生

簡介:各種醫療健康知識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