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請3000老人吃飯,爲何老人回家後相繼離世?他們到底吃了什麽

遙河 2024-04-15 20:15:03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幾乎都有愛民如子的皇帝,比如讓天下百姓休養生息的漢文帝劉恒,比如宴請臣民吃飯,賜酺20余次的宋真宗趙恒。

在清朝時期,康熙皇帝也曾設下過兩次千人大宴,宴請從全國來到京師爲他慶壽的老人們,不論官員還是平民。據說,當時有千余人參加了這場盛大的宴會,實在熱鬧非凡。

然而奇怪的是,很多老人吃完席返鄉後,都感覺身體不舒服,有的甚至隔幾天就死了,這是什麽原因?看完他們吃的東西,你就會明白了。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4位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長達61年,是中國史上即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

1713年農曆三月,康熙帝即將到60歲了,他認爲:“自從秦漢以來,當皇帝的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但他們都沒有朕在位時間久。”

所以在六十歲壽誕之際,他決定在京城舉辦一場隆重的萬壽盛典,規定凡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不論官民,都可以按時到京城參加聚宴。因爲赴宴的都是老者,所以稱之爲“千叟宴”。

這次的宴會場面十分隆重,僅賀壽所搭的彩棚,就一路從西直門延伸到了暢春園,長約20裏。此外,從三月初一到月終,京中的官員都得穿蟒袍,以往的皇帝壽誕只需穿七天朝服。

在壽誕這天,康熙帝神采奕奕地站在暢春園的正門前,迎接來自天下的賀壽,隨後又讓他10歲以上,20歲以下的兒孫,到宴會上給長者們敬酒,慰問老人,還給外鄉的老人們分發錢財和禮品。

據記載,此次赴宴的人多達1900余人,其中90歲以上的老人有33位,80歲以上的有400余人,70歲以上的700余人,65歲以上的800多人。這一天,京城各處一派祥和,老人們都喜笑顔開。

等到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爲預慶70歲生日,他又在乾清宮辦了第二場千人大宴。

當時,12歲的小弘曆以皇孫的身份,也參加了這一次的宴會,並對盛宴的宏大場面感到了深深震撼,只可惜這年也是康熙的最後一年。

在乾隆帝弘曆繼位後,他仿照祖父,又舉辦了兩次規模盛大的千叟宴。

1785年正月初六,天下富足,四海安定,恰逢乾隆的五世元孫降生,于是75歲的乾隆帝就操辦了一場千叟宴。

這次宴會的規模之盛大,可謂空前。宴席當天,年過60的赴宴者有3000余人,共設800席,在這些人中,有皇室宗親,有文、武官員,也有從各個地方奉诏入京的老人。

席間,乾隆帝把一品大臣還有90歲以上的老者召到禦前,親自賜酒共飲,又讓皇子、皇孫一一敬酒。在當時,坐在上座的是一位最年長的老人,名叫郭鍾嶽,據說他已經有141歲了,席間乾隆跟紀曉岚還給這位百歲老人作了一對子。

在這場五十年難一遇的豪華宴會上,所有皇家酒水貢品全都免費,因此老人們都爭先前來,一邊誇贊“皇帝的政策好”,一邊胡吃海喝,當時暈倒、撐倒、醉倒以及樂倒的老人不在少數。

1795年,此時的乾隆已經85歲了,而爲了不超過祖父61年的在位記錄,乾隆決定主動讓位給嘉慶,自己退爲太上皇。

1796年正月初一,太上皇乾隆舉行了第二次的千叟宴。不過因爲乾隆都86歲了,所以他規定,參加千叟宴的老者須在70歲以上。

宴會一開始,乾隆就在嘉慶帝的侍奉下,升到了皇極殿寶座,隨後嘉慶帶著3056位滿頭白發的老人齊聲高呼萬歲,給乾隆祝壽。整個場面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這次千叟宴過後,許多高齡老人都相繼離世了,而這次宴會也成爲了最後一次的千人大宴。

因爲正月的北京氣溫很低,加上盛宴的席面太多,上菜速度比較慢,又是露天舉行的,所以老人們吃的菜基本都是溫的或者涼的,即便這些食物都是皇室佳肴,但老人吃多了很不利于消化,吃完後還容易染上風寒。

而且這些去世的老人大多是從外地入京的,他們返鄉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路途遙遠又顛簸,讓70歲的老人在寒冬天這麽折騰一下,身子骨自然是吃不消的,所以很多老人一到家就沒了。

千叟宴後,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執掌了3年朝政,在89歲那年駕崩了。

而這次的宴會的結束,其實也代表著乾隆時代的結束,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已在千叟宴的最後一片喧囂中走向了終結。

2 阅读:1631
评论列表
  • 2024-04-26 06:37

    吃的沒問題,來回折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