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天6000人死于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這6件事馬虎不得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4-13 23:18:54

才30歲就確診了晚期胃癌,與疾病積極抗爭一年後還是不幸離世。

癌症,一種極爲可怕的疾病,人人都談癌色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癌症是絕症的代名詞,罹患癌症不僅治療周期漫長,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最後還會導致人財兩空。

更糟糕的是,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還越來越年輕化。根據國家癌症中心雜志發布的2022年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數據具有滯後性)新發癌症病例數約有406.4萬例,死亡病例約有241.35萬例。換算一下,每天平均有1萬多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鍾有7人確診,每天約有6600多人死于癌症。

談到癌症,很多人會說,得不得癌症,是沒辦法預防的,因爲癌症與遺傳有關,所以得不得癌症,從剛出生的時候命運就注定了。

可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樣的觀點並不正確,癌症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遺傳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除了遺傳以外,後天所生活的環境與後天保持的生活習慣,也都參與癌症的發病。

遺傳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但是後天的生活習慣卻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把遺傳、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看成是致癌的三大因素,那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至少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

孫燕,男,漢族,1929年2月1日出生于河北樂亭,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腫瘤學家,國家癌症中心(NCC)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了60年的癌症,如今的孫燕院士已經95歲高齡了,孫燕院士曾指出,大部分的癌症發生在45歲之後,想要預防癌症發生,需要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去做出改變。

1、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什麽是健康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每頓都吃得特別撐、經常不吃早餐或者經常吃夜宵,這些顯然都不屬于健康的飲食習慣。

另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還包括經常吃垃圾食物,像油炸食物、黴變食物、腌制食物、熏制食物、燒烤食物、高糖食物等,都容易誘發癌症。

孫燕院士吃飯有個原則就是只吃7分飽,只要感覺吃的夠了就立刻離席。而且飲食上也盡量不碰高脂高油的東西。

2、控制體重

越是胖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越高,孫燕院士表示預防癌症,體重指數最好控制在18.5~24之間。

3、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一個經常睡不好的人,免疫力不可能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升高。孫燕呼籲,不要過分透支身體,要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哪怕一天睡不好,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就會感到精神萎靡,無論做什麽事都感覺力不從心,甚至學習和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可想而知,一個人若是長期作息習慣都不好,睡眠質量不好,那麽身體發生病變的風險顯然更高。

4、保持良好的情緒

在孫燕院士看來,保持良好的情緒對于提高免疫力至關重要,他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患癌患者平時生活都比較急躁、壓力大,長期處于憂郁、憂慮的不良情緒當中。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癌症性格,不健康的性格和興趣很容易影響免疫力,當免疫力下降的時候,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升高。

5、定期體檢

孫燕院士以“汽車年檢”類比,強調進行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汽車是鋼鐵制造的,尚需要定期體檢,人是凡體肉胎,就更需要定期體檢了,定期體檢的目的在于能及時發現一些小問題小毛病,從而及時采取幹預措施,避免小病不醫,大病難治的局面。

6、遠離致癌環境

孫燕院士認爲,我們生活中有三大致癌因素:煙草、酒精、惡劣環境。

長期吸煙的人,不僅自己罹患癌症的風險升高,家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升高。

酒精的中間代謝産物乙醛會誘發DNA突變,也容易導致癌症。

惡劣環境,通常是指環境汙染,如果空氣、水和土壤汙染後,那麽罹患癌症的發病率也會增加。

1 阅读:335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