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爲什麽會出現軍閥混戰的現象?各省當時又隸屬于哪個軍閥?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5-05 15:22:21

所謂軍閥簡單地說就是,擁有一支武裝部隊的個人或集體,他們往往無視國家的中央政府,用軍事手段占有國家的某一塊區域並控制當地的行政、司法、稅務等機構,有權任命當地的官員。軍閥是國家中央政府衰弱的産物

軍閥統治下的人民往往只服從于軍閥首領,而不服從國家和政府。我國曆史上曾多次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面,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混戰,以及後來的國民政府時期軍閥割據。

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

爲什麽步入近代之後,我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現象?這些軍閥又有哪些比較著名的人物?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時,他控制的範圍僅限中國北方,南方在孫中山先生的號召下支持共和,孫中山和袁世凱達成南北以議和後,民國才達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當時各地都有自己的勢力,只不過袁世凱還在的時候,他能夠維持著北洋政府對國家的形式統一。袁世凱死後國家的平衡被瞬間打破,北洋政府的張作霖、馮國璋、孫傳芳、吳佩孚等人爲了爭奪國家政權,分裂爲了直系、奉系和皖系軍閥

1927年7月軍閥勢力圖

直系軍閥馮國璋

分裂之後,三大軍閥一直忙于搶奪中華民國的話語權和中央政府的代表身份,無暇顧及國家的其他勢力,最終導致了民國時期各地軍閥的先後湧現。那麽在那個時代,我國各地都歸屬哪個軍閥呢

東北地區歸屬于奉系軍閥張作霖,也就是發動“西安事變”的東北軍統帥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綠林起家,清朝時政府對他進行多次圍剿都沒能將他消滅,于是清朝改剿爲撫,最終使得張作霖成爲軍閥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帶領奉系改易旗幟,服從于南京國民政府。東北之後是華北,當時的華北、淮河流域、東南地區、外蒙古等大半個中國,都是直系軍閥的地盤。直系軍閥由袁世凱的親信們組成

皖系軍閥徐樹铮

張勳複辟被粉碎後,直系軍閥成爲了當時中國的代表,也有統一中國的實力。但是如何統一中國直系軍閥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內戰頻頻,最終他們亡于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革命軍之手。

皖系軍閥統治著山東和安徽等地區,本來是直系軍閥的分支,袁世凱死後皖系軍閥首先攻克了北京並奪得了中國的話語權。但後來卻被直系和奉系的聯合軍隊所擊潰,並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除此之外還有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西北地區的馬家軍、新疆軍閥楊增新和盛世才、雲南滇系軍閥的唐繼堯和龍雲、四川川系軍閥鄧錫侯和劉文輝等人、貴州黔系軍閥劉顯世和周西成、湖南軍閥譚延闿和兩廣軍閥李濟深和陸榮廷

國民革命軍

北伐革命

由于這些人都並不是北洋政府出身,同時和蔣介石等民國政府人員也沒有直接利益沖突,最終都被保留下來,接受了民國政府的改編。其中龍雲、閻錫山等人在抗日時期也是以軍閥的身份參與了全民抗戰,這些軍閥一直伴隨著民國,直到1949年民國滅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