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20余年,與隋炀帝相似,一生窮兵耀武,卻能勝出漢武唐宗的一代雄主!

史魔南歌子 2024-05-08 19:37:01

說起曆史上得國或得位不正、好大喜功,又窮兵黩武的七大“雄主帝王”,大家會想到哪些人呢?小編鬥膽合計其人,分別是:身世存謎的秦始皇嬴政、以庶易嫡上位的漢武帝劉徹、廢兄弑父的隋炀帝楊廣、殺兄迫父的唐太宗李世民、燭影斧聲的宋太宗趙光義、依仗漢臣漢將自行封汗稱帝的元世祖忽必烈、與親侄兵戎相見而登基的明太宗朱棣。

而這七大帝王當中成就最高和最幸運的莫過于明太宗朱棣了,爲什麽這樣講呢?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可強秦在他手裏也成了強弩之末,最終二世而亡。漢武帝雖說在位五十四年,卻使大漢海內虛耗,使得後來即便有昭宣中興,也不過一直在爲武帝留下的“後遺症”療傷,直到漢成帝、漢哀帝時病入膏肓,結果被外戚王莽“截胡”篡位。而隋炀帝楊廣更是做了不少荒誕之事,把大好江山自毀于手中,他在“七大雄主”當中應該是最末位的。

接下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堪稱千古一帝,在七人當中應當可以排行第二,畢竟他離世前學隋炀帝征高句骊,還砸了魏征碑,又迷戀長生之藥以至中毒,這就已經離亡國昏君不遠了,不過幸運的是瑕不掩瑜,他一生功績還是大于過失的。接下來則是七大帝中次末位的宋太宗,他比隋炀帝要好一些,也這得益于他的能力“天賦不足”,沒幹成什麽大事,也局限了他鑄成大錯。還有元世祖雖說疆土極廣,空前絕後,但對于治國,他和其余六帝相比,簡直就是“菜鳥”了,忽必烈被本族邊緣化後,無奈選擇了與漢地豪強媾和共謀,這才有了大元帝國的存在,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

最後一位明太宗,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史書上說他的功業“遠邁漢唐,治隆唐宋”,可見在他七帝當中堪稱鶴立雞群,獨占魁首,他沒有像秦始皇那樣在繼承人上含糊不清,果斷冊立了儲君,免除了後顧之憂。他也沒有像漢武帝那樣不惜民力,對外征伐,他本人對百姓多少還是寬厚的,加上他還有一個替他好好打理江山的太子,他更沒像武帝那樣迷戀長生,從來都視所謂仙藥爲糟粕,可謂大智!

他也沒有像隋炀帝那樣窮奢極欲,胡亂搞超大工程,也沒有像唐太宗那樣虎頭蛇尾,差點晚節不保。比起志大才疏的宋太宗,更是強百倍不止。今天小編就來細細掰扯一下明成祖一生的經曆,看看他到底配不配得上史家之言。

明成祖朱棣,也被稱爲明太宗文皇帝,他是明洪武高皇帝朱某第四子,據說他的親媽媽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明孝慈高皇後馬秀英,一種是被封爲碽妃的高句骊妃子,還有一種說法則是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妃子。但朱棣確實是馬皇後親手帶大的,他是明高帝嫡子是毋庸置疑的,因爲史書記載他與五弟周王朱橚上親兄弟,而朱橚其母明確記載不是馬皇後,以此推之,朱棣也非馬皇後所生也。

特別是“靖難之役”的時候,建文帝朱允炆與他的大臣就曾指出朱棣與建文帝其父興宗孝康皇帝,也就是生前威望極高的懿文太子朱標不是親兄弟,所以燕王朱棣就一而三,再三而地觊觎皇位。當朱棣得知此事後,也冷笑著說對麾下將士揭建文帝身世之短,建文帝也不是朱標的嫡長子,而是庶妃呂氏所生,朱標原本有一個嫡長子名叫朱雄英,這是明朝唯一沒有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取名的皇子皇孫,可見當時他爺爺明高帝多重視這個大孫。朱雄英是朱標的正室常妃所生。

這個常妃是戰神開平王常遇春的嫡長女,常遇春的妻弟又是戰神涼國公藍玉,朱標平時都喊藍玉爲舅舅,後來常遇春、常妃、朱雄英先後薨逝,呂妃這時爲了讓自己的兒子趕緊上位爲嫡長子、嫡長孫,居然厚著臉皮喊藍玉爲舅舅,也讓朱允炆喊其爲舅公,以示拉攏互惠之意,不想後來藍玉陰溝裏翻船,被明高帝做成血案大加殺戮,呂妃和朱允炆也不敢再提此事,而此事朱棣舊事重提,建文帝聽了必定是尴尬百倍,不知所措。要是朱雄英健在,庶出的朱允炆哪有登上龍椅的機會,所以他笑朱棣非馬皇後所生,卻反被朱棣譏諷他也一樣是以庶代嫡罷了。

對于朱棣親生母親的其他說法,就蒙元妃子的說法流傳最爲廣泛,曾經有個電視劇《乞丐皇帝傳奇》中就說朱棣是蒙元郡主碩明霞所生,後來明霞隨元順帝北去,就將朱棣托付給了馬秀英撫養,馬皇後就將他視若己出,後來封爲了燕王。還有就是說朱棣的生母,是明軍攻入元大都後俘獲的元順帝妃子,後來獻給明高帝,被其所納,而後生下了朱棣。朱棣是在洪武三年被封爲燕王的,那一年他才十歲,且沒有直接派往北平就藩,而是一直滯留在南京應天府,直到洪武十三年,才就藩北行,也就二十歲的時候,他才堂堂正正到達自己的封地,做了個威風凜凜的王爺。

史書上說明太宗成年之後,樣子非常威武,留著和關羽一樣漂亮的長胡順,且智勇兼備有大略,又能推誠待人,任用賢者,這和唐書中描寫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時極爲相似。洪武二十三年,明高帝才派他(當時三十歲)與三哥晉王朱棡帶兵征討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結果晉王三哥沒打過仗,怯不敢進兵,只有燕王他倍道兼程,不分日夜進兵追擊,翻山越嶺,直入險山要地,將北元太尉及其部下和家眷全部捉獲回來獻俘,明高帝大爲歡喜,後來多次任命他爲大帥率諸將出征作戰,並且命令他節制遼東、河北、河東、山西沿邊的將士兵馬,因此燕王的威名在天下大振。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明高帝駕崩,燕王朱棣三十八歲,帶兵打仗已有八年,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建文帝了,明高帝遺诏命諸王在喪期內留鎮封國,不得跑到京師應天府來奔喪。其實就是明高帝害怕這些兒子仗著皇叔之名,來搶孫子建文帝的皇位。而燕王還是從北平出發前往應天府,在路上接到诏書才停止了前行。當時諸王都仗著自己尊貴的身份,又擁有重兵,做了許多不法之事,這一切全在明高帝的意料之中。建文帝于是采納了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的謀略,想要對諸王進行糾察,然後依次削藩除爵。可建文帝非常忌憚燕王四叔的強悍,所以沒有立馬對燕王動手,而是先廢黜了燕王的親五弟周王,然後以此重重敲打燕王,希望他自動請求撤藩就範。

可燕王依舊沒有任何動靜,建文帝和他們近臣們惱怒之下,命各地官吏和朝中禦史不斷告發諸王不法之事,很快湘王、代王、齊王、岷王皆獲罪被廢,湘王更是自焚而死,燕王得知之後大爲恐懼,于是就佯裝發了瘋狂之病,齊泰、黃子澄依舊密勸建文帝除掉燕王,可建文帝此時卻猶豫不決起來,他認爲自己廢殺了這麽多皇叔,現在四叔不管是真瘋還是假狂,如果再動手斬殺他,天下人必定會說他是一個冷血寡恩、骨肉相殘的不孝暴君。

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戶倪諒突然向京師告發,說燕王謀反了,並且當場捉住了燕王麾下的官校于諒、周铎等人,並將他們斬殺。建文帝又下诏責罵燕王不臣,又派出中官宦官前往燕王府捉拿燕王,燕王則對外稱自己病得非常嚴重,根本無法動身出門。朝廷的都指揮使謝貴、布政使張昺就直接帶兵看守住了燕王府。嚇得燕王與沙門高人道衍,也就是後來的“黑衣宰相”姚廣孝一起謀劃,令指揮使張玉、朱能潛納死士八百人進入王府守衛他。

秋七月,朱棣藏匿這些勇士在北平端禮門,然後騙謝貴、張昺進入王府,結果將二人斬殺,然後奪取了北平城的九門,接著又上書建文帝說齊泰、黃子澄就像漢景帝手下的晁錯,唐玄宗手下的楊國忠,他們都是離奸天家骨肉的奸臣,並援引明高帝《祖訓》說“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宗親諸王訓兵待命,天子可密诏諸王統領各方鎮兵馬勤王討賊,而後平定天下!”這封奏書交到建文帝手裏後,燕王就舉兵南下來了,而且他親自任命了王府的官屬,不再接受朝廷的任命,並稱自己的兵馬爲“靖難王師”,很快就攻拔了居庸關,打破了懷來縣,捉了當地的守將宋忠又攻取了密雲,拿下了遵化,又使永平守將投降了,三十九歲的燕王只用了二十天時間,他的燕軍就從八百人增加到數萬之多。

八月,建文帝只好派出老將耿炳文爲大將軍,率應天府王師征討燕王。明軍殺到了真定,前鋒直抵雄縣,燕王夜則夜渡白溝河,圍住了雄縣,很快拔其城,然後進行了屠城。明軍的都指揮潘忠、楊松從鄚州來馳援,燕王立馬伏兵將他們生擒,然後直接占據了鄚州,補充完糧草和兵員後又還駐白溝。耿大將軍麾下部校張保嚇得跑來投降,並說大將軍手裏有三十萬大軍,已經先至者就有十三萬之多,這些人馬有一半在滹沱河南岸紮營,有一半卻在河之北岸紮營。燕王聽了之後,就非常害怕自己的兵馬一旦和北軍交戰,南軍乘機殺過來他就要大敗,于是就放張保先回去,並要他揚言說燕王親率大軍馬上就要進入明軍的陣前,這樣就使得明軍的南營兵馬也很快盡數北渡而來。

等到燕王到達真定,與張玉、譚淵等夾擊耿炳文大軍,很快就將其打敗,並捉住了明軍的副將李堅、甯忠及都督顧成等人,同時斬首三萬級,緊接著燕軍進圍真定,兩天打不下來,燕王毫不戀戰,立馬引兵退回去休整,並想辦法。建文帝聽說耿炳文敗了,嚇得趕緊派出沒有什麽實戰經驗且年輕的曹國公李景隆前去代領其軍,原來是他認爲耿炳文不像年輕人一樣敢于主動進攻,所以就把他撤了回來。

九月,江陰侯吳高帶著遼東兵馬圍攻永平,這時李景隆合兵五十萬,進軍至河間紮營,燕王見諸將都很害怕,畢竟五十萬大軍和他們的幾萬人馬相比,數量上懸殊太大,他就笑道:“景隆兄弟是一個外表嚴厲,內在很慫的家夥,他聽說孤在這裏,必定不敢貿然殺過來,我們不如前往救援永平後再集中力量對付他,吳高也只是個怯懦不能打仗的人,孤一到他必然逃跑,我們再乘勝攻擊景隆兄弟,我們前有堅城,後有精兵,景隆兄弟一定會被我們生擒的!”

燕軍很快馳援永平,吳高聽說燕王來了,果然逃跑,燕軍拼了命地追擊,又將吳高兵馬打得大敗,燕軍又掉轉兵鋒向北沖向大甯。冬十月,燕王用計謀進入了大甯城,住了七天,他要挾甯王朱權,將甯王的兵馬全部掌握在手中,又把最精銳的朵顔三衛的鐵騎兵都帶向南面。燕軍到達會州,才開始創立五軍,張玉做了中軍大將,徐忠做了前軍大將,陳文、吳達爲前軍副將,房寬做了後軍大將,和允中、毛整爲後軍副將。

燕軍進入松亭關,李景隆聽說燕王前去征討大甯,就引軍圍攻北平燕王府,並在北平城九門外築起了九座堡壘,燕王世子朱高熾堅守不戰。十一月,燕王到達了孤山,巡邏的騎兵來報告說白河流水太湍急不能渡過去,燕王立馬向天祝禱,沒想到白河很快就結成了堅冰,燕軍全速渡河,皆視燕王如神降臨,于是就更加願意爲他賣命了。李景隆見狀又派出都督陳晖前來偵察和試探燕軍的實力,陳晖人馬走在道路左側,跑到了燕軍的背後,燕王立馬分出一隊人馬到後面去迎敵,陳晖的人馬嚇得拼命渡河逃跑,這時河冰又突然融解,明軍人馬溺死無數。

沒過幾天,燕王與李景隆大戰于鄭村壩,這一戰當中燕王內侍馬三保救了他一命,後來爲紀念其功,就賜名爲了鄭和。當時燕王以精騎先破李景隆七營兵馬,燕軍諸將一陣狂沖,李景隆大敗逃跑。燕王又上書給建文帝訴苦,說自己無罪爲什麽要發兵來犯。十二月,李景隆從山東德州調集援兵,准備第二年春大舉北征,燕王這時就想著侵入山西大同,將後方穩紮穩打,于是說道:“孤攻大同,明軍一定會救援,大同是苦寒之地,明軍從南方來對水土氣候非常脆弱,要是長久不和他們交戰,他就自然就疲憊不能戰矣!”過了幾天,燕軍使廣昌城投降了。

建文二年春正月,燕軍攻克了蔚州。二月,燕軍到達大同,李景隆嚇得帶兵從紫荊關進軍來援,燕王于是回師居庸關,李景隆的兵馬有許多凍死和餓死之人,他們找不到燕軍只好退還。夏四月,李景隆進兵至河間府,與郭英、吳傑、平安准備會師于白溝河。燕王當時駐營在蘇家橋,在河邊遇到了平安的兵馬。燕王帶著一百名騎兵就直接沖到陣前,然後又佯裝後退,平安立馬就上了當,他認爲見到他的兵馬太多害怕就要逃跑,就拼了命地揮兵追擊,頓時陣形散動,結果被燕軍半途一陣截殺,平安大敗而逃。

很快燕軍就直沖李景隆的中軍,可景隆兵馬實在太多,燕軍不利,到了快天黑的時候,燕王才決定收軍,他和三個騎兵殿後,不想夜幕降臨迷失了道路,他就下馬伏地看河流,順著河流的方向才辨明了東西方向,于是渡河而去。第二天,燕軍再次出戰,李景隆擺出一字長蛇陣延綿數十裏,大破燕王後軍。

燕王只好親率精騎沖殺,一口氣斬殺了瞿能父子,燕王又命大將丘福沖入李景隆的中堅大營,結果沖不進去,燕王又立馬揮兵掃蕩景隆左軍,景隆也立馬派兵繞到燕軍背後沖殺,雙方就這樣大戰良久,戰場上飛箭如雨注。燕王三次換馬,他的戰馬等于被射死了三匹,他的箭囊也沒箭了,只有揮劍砍殺,結果手中的劍也被砍折了,他只好登上附近的堤壩逃跑,卻做出揚鞭招動後面兵馬的樣子,李景隆見了,認爲燕王背後肯定還有大隊兵馬,就疑心有伏兵,不敢向前,這時燕王的第二子朱高煦殺到,救了燕王。

當時南面的明軍集結過來,越來越多,燕軍將士見了皆大驚失色,只有燕王奮然道:“孤不進,敵不退,唯有死戰耳!”于是就帶著軍中勁卒突然殺到了明軍痛背後,與前軍進行夾擊,這時忽然起了一道旋風刮起,竟將李景隆的帥旗給吹折了,燕王立馬命人乘風縱火燒向明軍,燕軍也士氣大振,無不奮擊向前,這一下子就將明軍斬首數萬人,還有掉入河中溺死者達十余萬之多,明將郭英帶著部下往西潰逃,而李景隆則直接往南而逃,並且把建文帝所賜禦用玺書及天子斧钺都全部丟掉了,他拼了命地逃跑這才逃入了山東德州。

五月,燕王殺入德州,李景隆又逃到了濟南。燕軍又強攻濟南,很快又大敗李景隆于城下。這時明將鐵铉、盛庸堅守濟南城,燕軍死活攻不下來。秋八月,燕軍解圍北還北平。九月,建文帝命盛庸代李景隆爲大將軍,這才收複了德州,然後他又與吳傑、平安、徐凱四路大軍相爲掎角,以困北平。當時徐凱才到達滄州,燕王立馬出兵佯攻遼東,實際則帶著精兵南下到了通州,並且循河潛行,一路向南,從天津直沽出海南渡,“天津”的名號也由此而來,即天子津渡,燕軍登岸後又晝夜兼行,最後在冬十月,突襲滄州活捉了徐凱,打破城池當天夜裏就坑殺了降卒三千人,嚇得全城軍民無不乞降歸順。

燕王很快率軍渡河通過德州,盛庸也派兵來襲,結果被燕軍擊敗。十一月,燕軍到達臨清。十二月,燕軍襲破盛庸部將孫霖于滑口,又與盛庸大戰于東昌,盛大人拿出了最先進的火器和勁弩攻擊燕軍,這時平安的大軍又來援助盛大人,將燕軍合圍數重,燕王大敗,好不容易才殺出重圍,幸免于難,這一戰燕軍折損數萬人,張玉也戰死了。

建文三年,燕王重振兵馬大敗吳傑、平安于威縣,又敗明軍于深州,然後回師北平,這時候大戰基本上都在山東和河北的邊界,燕王已經穩定了河北的地盤,明軍無法北進深入。二月,燕王又率師南下。三月,燕王與盛庸夾河相遇,結果燕軍大將譚淵戰死,朱能、張武拼了命地保護燕王作戰,這才使得盛庸大軍稍稍後退。直到天黑的時候,燕軍和明軍才各收兵回營。

燕王對盛大人氣得咬牙切齒,當晚燕王又率十余騎逼近盛大人營寨,並且就在營地附近野宿,觀看營中布局,等到天明的時候,突然發現明軍將他圍住,燕軍騎兵皆嚇得雙股戰栗,只有燕王從容引馬,命侍衛鳴起號角,居然可以策馬穿營而去,如入無人之境,原來明軍諸將都得到了建文帝的诏書,在沙場上不能使他背負殺叔之名,所以明軍突然見到燕王本尊,都嚇得不敢動手,震驚之余沒有一人敢向燕王射出一箭。

這天雙方又發生了大戰,從辰時殺到未時,兩軍互有勝負,這時東北風突然刮起,塵埃沖天,燕軍將士大呼沖殺,乘風猛攻,盛庸兵馬頓時大敗,逃往德州。吳傑、平安則從真定退兵來與盛庸會合,他們走了八十裏地後,聽說盛庸已敗走,就嚇得也返回了駐地。燕王又設計引誘吳傑、平安來襲取燕軍。到閏月的時候,雙方在藁城相遇,發生了激戰,這時又有大風拔起了大樹,嚇得吳傑、平安趕緊退走,燕軍一直追殺到了真定城下,等他們到了大名府的時候,燕王聽說建文帝責怪齊泰、黃子澄導致興兵不利,于是將他們罷黜出朝,也就是想學漢景帝對晁錯那樣,能不能平息諸侯對天子的怨怒。

燕王爲了趕走盛庸,就上書請建文帝召回吳傑、平安、盛庸三路大兵,他就罷兵請罪。建文帝于是派出大理少卿薛岩到燕王帳中來談此事,可薛岩非常傲慢強硬以聖旨的名義要求燕王立即卸甲退兵,並且要到應天去請罪,燕王冷笑一聲,拒不奉诏。夏五月,吳傑、平安、盛庸三路大軍齊出,分兵切斷了燕軍的糧道。燕王立馬派指揮使武勝前去上書,責問建文帝爲何要這樣對自己的親叔叔,建文帝氣得天威震怒,立馬武勝打入天牢,燕王則派出李遠攻下了沛縣,並且還把明軍的糧船燒掉了一萬多艘。

秋七月,燕軍攻入彰德府,又拿鄢陵林縣,平安還想乘虛直搗北平燕王府,燕王派出劉江迎戰,平安敗走。房昭又屯兵易州西水寨,想要進攻保定,又被燕王引兵圍住。冬十月,明軍大將花英來救援房昭,結果被燕軍打敗,斬首萬級,房昭棄寨而走。燕王再回到北平。十一月,燕王親自作文祭奠南北雙方陣亡將士。這時燕王已經與朝廷大戰了三年。天下人都知道燕王總是親臨戰陣,冒著箭雨,身先士卒,多次大敗明軍,也曾屢屢瀕臨危境,又一連攻克無數城邑,卻從不占領擴大地盤,而是很快退兵,讓朝廷重新鎮守,他僅僅占據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沒過多久,有一些被建文帝趕出來的中宮宦官跑到北平來投靠燕王,他們都說京師南京應天府現在極度空虛,大軍都布防在山東河北一線,燕王于是慨然叫道:“用兵多年,幾時才能結束?如果是這樣的話,孤就要直接沖殺到臨江一線與侄子建文帝一決雌雄,從此不再回頭了!”十二月,燕軍再次出師。

建文四年春正月,燕軍從館陶渡過黃河,直接殺到了徐州。三月,平安帶著四萬鐵騎來追擊燕軍,燕王以淝水河設伏大敗平安。他又派譚清發斷明軍徐州糧道,然後回師大店,結果卻被鐵铉大軍怕圍。燕王立馬引兵馳援,譚清才得以突圍,兩軍合擊鐵铉,將他擊敗。

夏四月,燕王紮營于小河,然後架橋渡過,平安也帶兵沖過來要和燕軍爭奪這座渡橋,結果燕王麾下大將陳文戰死,平安于是進軍至橋南,燕王大軍在橋北,雙方相持數日,平安又帶兵轉戰,在北坂與燕王相遇,燕王差點被平安的長槍刺中,這時幸好有番騎王骐沖入明軍大陣,將燕王攬上自己的馬背逃去。後來燕王說道:“明軍現在饑餓沒糧食,還有過一兩天糧食才能到,現在要突然襲擊他們,這樣就容易擊破了!”于是命一千余人守在橋頭,然後大半夜偷偷渡河向南,直接繞到平安大軍後面。

等到天亮的時候,平安才發現燕軍的動向,這時徐輝祖又跑到了平安大營中來幫忙,也就是徐達的長子。雙方很快在齊眉山下大戰,燕軍連失大將,加上淮河一帶正值盛暑,十分濕熱,諸將都請求燕王到小河之東去休整,並在那裏找吃的然後再用兵,燕王冷笑道:“如今敵人不也像我們一樣太饑餓疲憊了嗎?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切斷他們的糧道,然後困死也們,你們現在想要北渡休息,這不是瓦解士氣軍心嗎?”于是下令要全軍做出表態,願意渡河回去避暑的站左邊,于是諸將都爭著跑到左邊去。

燕王震怒道:“那就聽你們的吧!”這才嚇得諸將不敢再說話了,這時何福等明軍紮營在靈壁,燕軍切斷了他的糧道,平安就分出六萬大軍來給他護糧。燕王立馬率精銳之師出擊,將他的兵馬打斷爲二,何福于是傾巢出來救援,燕王就命大軍稍稍後撤,何福大軍就拼了命地追殺,這時候朱高煦的伏兵沖殺出來,何福嚇得趕緊逃路。燕軍直接沖擊何福營壘,迅速打破之後,活捉了平安、陳晖等三十七將,只有何福一人逃跑了。五月,燕軍殺到了泗州,拜谒了鳳陽的祖陵,又給當地父老賜了牛酒。

盛庸立馬扼守住淮河南岸,朱能、丘福則偷偷渡過淮水將盛大人擊走,緊接著又攻克了盱眙。燕王立馬召集諸將商議下一步該怎麽辦,有人說直接攻下鳳陽,建立中都,與建文帝分庭抗禮,又有人說先攻取南北要塞淮安,兵臨應天,迫使建文帝讓出皇位來,燕王冷笑道:“鳳陽城樓橹完好,淮安糧草充實,都是很難攻下來的堅城,不如乘勝直取揚州,然後拿下儀真,這樣淮安、鳳陽與應天斷了聯系,自然震駭而降,孤再耀兵江上,京師孤危,建文帝手下的文武一定會發生了內變!”諸將都被他的大計驚得不敢說話了。

燕軍于是沖殺到了揚州,然後駐軍江北,建文帝嚇得立馬派出堂姑奶奶慶成郡主前去勸說燕王,這個慶成是朱重五的女兒,也就是明高帝的大侄女,燕王都要叫她一聲姑姑,慶成對燕王說皇上可以割給你一個大封地,然後南北講和,燕王冷笑不聽。六月,江防都督佥事陳瑄率朝廷舟師向燕王投降。第二天,燕王親祭長江誓師,然後從瓜洲渡過江,盛庸派出海船迎戰,結果被燕軍打敗。第二天,燕軍攻下鎮江,接著到達了龍潭,建文帝嚇得又派大臣來許割地封王,接著應天的諸王都被派出勸燕王,燕王一概不聽。

又過了幾天,燕軍沖殺到了金川門,谷王朱橞、敗將李景隆等打開應天城門接納燕王入城,京師應天府就這樣淪陷了。這一天,燕王命諸將分兵守住京城和皇宮,自己則出城駐營龍江,再下令安撫京師的軍民,接著派兵到處捉拿建文帝重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並到處貼榜稱他們爲誤主奸臣。過了幾天,京師諸王及群臣上表勸進燕王稱帝,燕王于是先拜谒了太祖高皇帝孝陵,群臣則備下了天子法駕,奉上了皇帝玉玺,並在他面前山呼萬歲。燕王成爲了明太宗之後,就恢複了周王、齊王的爵位,同時將自焚而崩的建文帝下葬,當然也有人說他不知所終。

然後明太宗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被牽連成奸臣徒衆而被斬殺者甚衆,明太宗又將大哥興宗孝康皇帝的神位遷出進行更換,仍稱其爲懿文太子。秋七月,明太宗在南郊舉行了祭天,然後下诏言道:“建文四年改爲洪武三十五年,明年爲永年元年,山東、北平、河南參與到了靖難之役的州縣,全都免除徭役三年!”

八月,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侍讀解缙被明太宗引進文淵閣任職,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人侍讀胡廣、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翰林編修李士奇、江西吉安府新幹縣人金幼孜、新幹縣人胡俨一同進入了永樂朝的內閣,一並參預朝廷機務。而這時明軍捉住了兵部尚書鐵铉,他不肯向明太宗屈服,于是被殺。明太宗又分派禦史到天下各地糾察利弊,也有可能在追尋建文帝。九月,論靖難之功,明太宗封丘福爲淇國公,朱能爲成國公,張武等十三人都封了侯,徐祥等十一人都封了伯爵。十一月,冊立燕王妃徐氏爲皇後,又將朱標其余二子廣澤王朱允熥、懷恩王朱允熞廢爲庶人。

永樂元年春正月,明太宗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賀,並宴請群臣及諸屬國使者。二月,設立北平順天府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又遣禦史分巡天下,並且成了定制,又封甯王朱權到南昌就藩。又寫信給北元的鬼力赤可汗,允許遣使通好。又遣使者征召烏斯藏尚師哈立麻來京。又派出高陽王朱高煦到開平府去防備北元大軍。又派江陰侯吳高鎮守大同,防備北元,又改北平行都司爲大甯都司,並把治所遷到了保定,而將大甯之地賜給了靖難之役立有戰功的兀良哈部。

夏四月,安南王胡氏承襲了先王陳氏的封爵,明太宗派人前往察實奏報。六月,明太宗又派武安侯鄭亨鎮守宣府,防備北元。秋七月,明太宗將南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充實北平人口,這是在做遷都的准備。九月,明太宗第一次派宦官馬彬出使爪窪等南洋諸國。過了幾天,明太宗奪曆城侯盛庸的爵位,不久盛大人就自殺了。冬十一月,明太宗向四方屬國頒發永樂朝的曆書。這一年,明太宗開始派宦官外任監軍。不久,高句骊、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暹羅、占城、爪窪西王、倭國、剌泥、安南等屬國紛紛來朝貢。

永樂二年春正月,明太宗征召燕世子朱高熾、高陽王朱高煦前往應天府。夏四月,明太宗爲太子設立東宮官屬。又封軍師僧衍爲太子少師,並恢複他的俗姓姚氏,賜名廣孝,然後冊立燕世子朱高熾爲皇太子,朱高煦爲漢王,朱高燧爲趙王,又封汪應祖爲琉球國山南王。又派清遠伯王友充爲總兵官,率舟師巡海。又封哈密安克帖木兒爲忠順王。八月,故安南國王陳日煃之弟陳天平來投奔。冬十月,明太宗抄沒長興侯耿炳文之家,炳文自殺。十二月,李景隆下獄。永樂三年春正月,明太宗遣使責問安南胡氏到底是怎樣得到先王陳氏的王位的?他又派趙王朱高燧居守北平陪都。

夏六月,明太宗派出宦官鄭和率舟師出使西洋諸國,又派宦官山壽等率兵出雲州偵察北元敵情。不久安南王胡氏向明太宗謝罪,並請求迎陳天平歸國。秋九月,又遷山西百姓萬戶充實北平人口。冬十月,明太宗頒發《高皇帝祖訓》于諸王。十二月,雲南沐晟征討八百媳婦國,八百國投降。明太宗派出都督佥事黃中、呂毅帶兵送陳天平回安南。這個月,明軍在海邊俘獲倭國寇邊者,全部斬殺,嚇得倭國趕緊向明太宗進貢駿馬。

永樂四年三月,安南王胡襲在芹站斬殺陳天平,大理卿薛岩也一同遇難,黃中等引兵回到明朝。秋七月,明太宗天威震怒,命朱能爲征夷大將軍,沐晟、張輔爲副將,征討安南。

太宗下诏言道:“安南子民皆寡人赤子,只有黎季犛父子是悖逆首惡,一定要誅殺,其他之人一概不罪,王師所至,得立陳氏子孫賢者爲王,進軍之後不可以養亂臣,不可以玩賊寇不除,不可以毀當地廬墓,不可以損害當地莊稼,不可以劫掠當地財物和子女,不可以殺降,如果你們犯了上述一條,就算有大功也絕對不寬宥。”黎季犛篡位後,改名胡一元,自稱虞舜之後,也就是安南胡朝了,也稱安南虞朝。這個月,明太宗又解封了誹謗之禁,並下诏明年五月要在北平建新的宮殿,于是分派大臣到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集上好的大木。

冬十月,成國公朱能死于軍中,張輔代領其衆,明軍攻克了隘留關,與沐晟所率雲南之師會合于白鶴。十二月,張輔大破安南兵于嘉林江,又攻拔了多邦城,很快又攻克了他們的東都,不久又攻下了他們的西都,安南王胡某直接逃入了海裏。沒過幾天,朱標的子嗣瓯甯王朱允熙府邸著火,允熙薨逝。永樂五年春正月,張輔大敗安南于木丸江。不久,又大破安南兵二富良江。五月,張輔捉住了安南胡黎季犛、黎蒼父子,送到京師獻俘,安南就這樣被平定了。六月,明太宗诏告天下,設置交阯布政司。張輔又移師與廣西韓觀會師征討浔、柳二州的叛蠻部落,明太宗又命張輔尋訪交阯人才,並以禮相待送到京師來。

秋七月,徐皇後駕崩。永樂六年秋七月,明太宗進封張輔爲英國公,沐晟爲黔國公。九月,鄭和再次被派下西洋。十二月,明太宗派柳升、陳瑄等率舟師分道沿海捕殺倭賊。這一年,鬼力赤可汗被其部下所弑,手下擁立了本雅失裏爲新可汗。永樂七年三月,平安自殺。明太宗來到北平。閏四月,明太宗命皇太子監國。五月,在北平附近的昌平營建自己的山陵,並封其山爲天壽山,陵曰長陵。

明太宗封北元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爲順甯王,太平爲賢義王,把禿孛羅爲安樂王。給事中郭骥出使北元,卻被本雅失裏可汗所殺。秋七月,明太宗天威震怒,派淇國公丘福爲征虜大將軍,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爲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元爲左右參將,一同征討木雅失裏。八月,丘福敗績于胪朐河,丘福、王聰、火真、王忠、李元全部戰死。明太宗追贈李元爲莒國公、王聰爲漳國公,然後決定禦駕親征漠北。十一月,張輔在美良捉住了交阯叛軍首領簡定,然後送往京師斬首。十二月,明太宗征召張輔回朝。

永樂八年二月,明太宗诏告天下,決定禦駕親征,然後命戶部尚書夏原吉輔佐皇長孫朱瞻基留守北平。五月,明太宗改胪朐河爲飲馬河,意爲飲馬漠北之意,本雅失裏聽說明太宗親征,嚇得往西逃奔,明軍渡河追殺,跑到斡難河的時候(成吉思汗發迹大本營),大敗本雅失裏,本雅失裏只帶著七名騎兵逃走,明太宗又移師征討阿魯台汗。這時回部哈剌馬牙殺都指揮使劉秉謙,占據肅州衛反叛,明太宗震怒,命朱迪等征討,很快就平定了。六月,阿魯台假裝投降,明太宗命諸將嚴陣以待,結果阿魯台果然來偷襲,明太宗親率精騎出擊,阿魯台慘敗,明軍追擊百余裏,沒過多久又大敗其軍,這才班師。

秋七月,明太宗回到開平,他在軍中看到士卒非常艱苦,于是每頓只吃蔬菜,不久又大宴三軍,將士們無不感泣。冬十月,倭賊入寇福州,明太宗天威震怒,十一月回到南京應天府,准備對付倭賊,嚇得倭國君主遣使奉表謝罪。十二月,阿便台也遣使進貢駿馬表示臣服,不久,安南陳季擴向明太宗乞降,太宗認爲他是陳氏後裔,就想讓他做交阯右布政使,季擴不敢受命。永樂九年夏六月,鄭和從西洋回來,這個月,明太宗將交阯右參議解缙打入天牢。

永樂十年十一月,明太宗又派鄭和下西洋。十一年二月,明太宗再次前往北平,皇太子朱瞻基隨從,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谕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輔佐皇太子朱高熾監國。秋七月,明太宗封阿魯台爲和甯王。冬十月,阿魯台派人出告警,說瓦剌馬哈木率兵渡過了飲馬河,明太宗命邊將嚴加守備,又命陝西、山西及潼關等五衛兵馬駐守宣府,中都、遼東、河南三都指揮使司及武平等四衛兵馬會集北平,准備再次北征。這一年,馬哈木弑殺其主本雅失裏,扶立答裏爲可汗。

永樂十二年三月,張輔在老撾捉住了陳季擴,獻俘京師,交阯再次被平定。明太宗從北平出發,皇太孫跟從。六月,明軍遇瓦剌兵,戰于康哈裏孩,瓦剌大敗。明軍至忽蘭忽失溫,馬哈木率衆來犯,又被明軍大敗,明軍追至土剌河,馬哈木大半夜逃走。明軍班師,並把捷報傳給阿魯台,阿魯台嚇得趕緊遣使來朝。明太宗以敗瓦剌诏告天下,四海爲之震駭,都說太宗天威!閏九月,明太宗發怒說太子遣使迎駕太緩慢,于是太子近臣黃淮、楊士奇、金問、楊溥、芮善全部下獄,不久卻又釋放了楊士奇複職。

永樂十三年春正月,明太宗命人堵塞居庸關北隘口,以防瓦剌騎兵。不久,馬哈木遣使謝罪,請求前來朝貢,明太宗非常高興就同意了。永樂十四年夏四月,禮部尚書呂震請明太宗封禅,太宗冷笑道:“如今天下雖無事,可四方多水旱疾疫,寡人安敢自謂太平?”于是就沒有搞封禅。十二月,明太宗又派鄭和再下西洋。永樂十五年三月,交阯的科舉貢士開始出現在京師,漢王朱高煦有罪,被流放到樂安州,明太宗再次北巡,皇太子監國。夏四月,宦官張謙從西洋回來,並且在金鄉衛大破倭賊。

秋八月,瓯甯人向明太宗進獻金丹,太宗冷笑道:“此妖人也!讓他自己吃吧!”永樂十七年六月,劉江全殲望海埚之倭賊,被封江廣甯伯。秋七月,鄭和回來。永樂十八年春正月,明太宗直接任命馬麟等十三個老百姓爲布政使等官職,天下爲之震驚。二月,薄台婦人唐賽兒作亂,明太宗派安遠侯柳升率師征討。三月,都指揮使劉忠戰死,明軍敗唐賽兒兵馬于石柵寨,賽兒逃去,不知所終。秋七月,明太宗下诏自明年起,改京師應天府爲陪都南京,北平爲京師。十二月,皇太子及皇太孫全都來到了新的京師順天府。

這一年,明太宗開始設立東廠,並命宦官刺探各種事情。永十九年,太宗再派鄭和下西洋。秋七月,明太宗再次北征。禦前侍讀、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李時勉觸怒太宗被下獄。這一年,瓦剌賢義王太平、安樂王把禿孛羅嚇得趕緊來朝。永樂二十年二月,明太宗再次准備北征,天下役夫達二十三萬五千之多,運糧多達三十七萬石。

不久,阿魯台進犯興和,都指揮使王喚戰死,明太宗立馬親征,皇太子監國,明軍到達雞鳴山,阿魯台嚇得逃遁無蹤。夏四月,明太宗至雲州,大閱三軍。五月,獵于偏嶺。六月,明太宗爲了耀武,命大軍從應昌出發,結方陣行進,阿魯台聽聞大爲震恐。諜報說阿魯台出兵攻打萬全,諸將請分兵出擊,明太宗冷笑道:“詐也!阿魯台考慮寡人會直搗其巢穴,就想以此計牽制我的主力,他哪裏還敢跳出來明目張膽攻打我的城池!”明軍還是殺向陽和谷,阿魯台兵馬果然遁去。

秋七月,阿魯台丟掉了所有的辎重,然後北逃,明太宗立馬派人將他的辎重全部燒掉,並收取所有的牲畜,而後班師,他對諸將說道:“阿魯台敢如此悖逆,是自恃兀良哈部爲他的羽翼,寡人班師的時候一定要滅掉兀良哈部!”于是精選了兩萬鐵騎,分五道並進,到達屈裂兒河的時候遇見了兀良哈的人馬,明太宗親自出馬攻擊,追殺了三十裏,斬殺敵將數十人。明軍又沖向河西,捕斬甚衆,兀良哈余衆最後全跑到軍門前乞降。

八月,諸將分道回來都獻上了捷報,明太宗于是下诏班師。這個月鄭和又從西洋回來。九月,明太宗發怒,將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下獄,沒多久又全都放了出來。永樂二十一年秋七月,明太宗再次親征阿魯台,這個月他釋放了李時勉,並官複原職。九月,聽說阿魯台被瓦剌所敗,部衆潰散,明太宗于是駐兵不進。冬十月,迤北王子也先土幹率所部來降,明太宗封其爲忠勇王,賜名金忠,然後班師回朝。

永樂二十二年春正月,阿魯台進犯大同、開平,明太宗又准備北征,鄭和再下西洋。五月,明軍到達開平,派人招安阿魯台麾下諸部趕緊投降。六月,明軍前鋒至答蘭納木兒河,不見敵軍,明太宗又命張輔等窮搜山谷三百裏,結果一無所得,于是大軍進駐河上。明軍抵達白邙山,糧盡而班師。秋七月,明軍在清水源之崖勒石紀功。到達蒼崖戍的時候,明太宗生病。至榆木川,已經病入膏肓了,于是遺诏傳位于皇太子,喪禮要像太祖高皇帝一樣,說完這些,明太宗駕崩了,終年六十五歲,在位二十二年。

明軍秘不發喪,明仁宗朱高熾派出皇太孫朱瞻基前往開平奉迎明太宗棺木。最後明太宗被放入京師仁智殿,廟號太宗文皇帝,葬于長陵,到了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帝爲了讓他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的神位進入太祖高皇帝的廟庭,就把明太宗的谥號改爲了明成祖,因爲按照古代禮法封祖了就在另起一廟庭了,于是乎成祖的神位就被請出了太祖廟庭,而嘉靖帝其父被追封爲睿宗興獻皇帝堂而皇之取代成祖,進入了太祖廟庭。

史書上對明成祖是這樣評價的,說他年少就掌兵,其實他十歲封王,二十歲就藩,三十歲才開始帶兵打仗,三十八歲發動了靖難之役,四十二歲取代侄子建文帝做了皇帝,又做了二十二年皇帝才駕崩,享年六十四歲(虛歲六十五),也就是說他軍旅生涯有三十五年,真正開始懂得指揮藝術也應該是從靖難之役算起,這時候起都是獨立帶兵了,沒有老爹明高帝給他兜底了,這樣算來也有二十七年了。

史家說他占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帝孱弱,長驅南下,其實一路南下碰上平安、盛庸、鐵铉這三個家夥,實在是非常艱難的。最後他取得了天下,即位後,躬行節儉,天下有災他就立馬去赈濟,他知人善任,有時候也會發脾氣,越到晚年卻越舍不得傷害有德有才的臣子,他洞察一切表裏,有雄武之略,比明高帝差不了多少。他六次北征,使漠北塵清,到他晚年的時候,威德震動萬裏,四方賓服,來朝貢者有三十余國,明之幅員也是極爲遼闊的,他的功業遠邁漢、唐,這話說實話有點過了,史家又說他在靖難這件事上,雖說是“革除之際”,也就是帝王更替,他做得卻有點過了,說他是倒行逆施,其“慚德不可掩”也!就是說他篡位是有損德行的,這一點無法遮掩。

後世還有人把他比作隋炀帝楊廣,說他一樣好大喜功,七下西洋和六次北征、營建北平京師耗費太多,比楊廣的多次巡邊、三征高句骊、修大運河、營造江都、南巡江淮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爲什麽隋炀帝亡國了,他沒有呢?有人說他有一個好兒子,也就是擅于監國的太子朱高熾,其實不然,明成祖比隋炀帝開明多了,隋斷帝是真的獨夫一個,完全不聽任何人的意見,只喜歡吹牛拍馬之徒,而明成祖對個人享受方面就沒有楊廣那樣窮奢極欲,對百姓也知道憐惜和救濟,對忠臣良將也知道寬宥留情,並沒有像楊廣那樣一意孤行,最後走進死胡同,朱高熾是一位當家的好太子,但對明成祖而言,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8 阅读:4531
评论列表
  • 2024-05-10 12:43

    吹朱棣都上天了,篡位不說了?五征漠北徒勞無功,,文治全靠朱高熾。還有李二推倒的是他寫的功德碑,後面又立起來了,征高句麗只是沒有達到戰略滅國而已,傷亡五千多人,占城池十幾座,牛羊幾萬匹,殺敵幾萬人,俘虜幾萬人,包圍安市城。把做成京觀的隋兵骸骨收拾,還有大量明光甲。吃丹藥是因爲已經藥石無效,死馬當活馬醫而已

    陌上人如玉 回覆: 史魔南歌子
    [笑著哭]你喜不喜歡李世民也影響不了他是千古一帝的事實,你好運加持去敗劉武周,薛舉,窦建德,劉黑闼,王世充?打下個半個天下來?你太怎麽吹捧朱棣我只能說他都不如唐朝那個小透明唐中宗李顯,還有李旦。李顯的功績放到明朝都沒對手,在唐朝查無此人。還有就是唐朝皇帝在這麽內鬥那也是皇家自己的事,這點做的很好,皇位爭奪不會出皇宮,朱棣可是赤裸裸的造反,搞了個天下大亂。
    史魔南歌子 回覆:
    非常不喜歡李二,要不是上天加持了那麽多好運,一個人整天渾渾噩噩的,保不齊就成了他表叔炀帝第二了!也難怪他在帝範中說,天位是爭不來的,強力去爭是真沒用的!看看他兒子李承乾、李泰想學他的樣,下場又若何呢?要是李承乾、李泰其中一個成功了,恐怕後世史家也要把他們捧上天了!
  • 2024-05-10 07:22

    朱棣都可以碰瓷李世民了?[點贊]

    用戶10xxx61 回覆: 史魔南歌子
    天子守國門有舍可吹的,都在守國門了,漢的霸氣語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爲漢土,敢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唐朝的也很露霸氣的,但我忘了
    詩意 回覆:
    十個李世民也不及朱棣在位時期幹過的諸多豐功偉績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呂世民有多強,武周代唐、拉屎之亂、藩鎮割據、全忠篡唐?這就是你崇敗的天可汗留給後世子孫的瑰寶?朱迪開始天子守國門,就比玄武門那位弑兄的略勝一籌了吧!
  • 2024-05-26 19:04

    李二把他天策府的那一幫子人拉出來…你看朱棣敢不敢上去對錘!

    彼岸花開 回覆: 史魔南歌子
    鄭和?你確定他見了李二不得先跪拜山呼萬歲!朱棣很拽很牛逼不假,也得看和誰比,不說李二,就說藍玉還活著,你看他敢不敢造反?靖難的時候,差點在山東被拖死!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天機府的人也就一個李靖,半個侯君集,半個屈突通(年輕太大),還有幾個能上陣會打的?別說李勣,常敗將軍,李二駕崩後,打高麗才真正意義上威風了一把。接下來說朱迪,不用出將,就拿中宮內侍鄭和放出來,就可以把你的天機府人家從長安吊打到西洋麥加!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彼岸花開
    你要這麽對比,那三保大監鄭和能不能吊打你唐的骠騎大將軍高力士?
  • 2024-05-10 21:19

    首先洪武時期建國時人口超過四千萬,且湖廣江南地區都得到較大開發,可耕地面積不是漢唐時期可比,到洪武三十二年人口已經超過七千萬,年收入超過三千萬兩白銀,爲永樂時期對外開拓奠定了經濟基礎。永樂花了七年時間穩定內部,之後十數年吞南越,下西洋,北征蒙古,武功盛極一時。雖然未能測底平定蒙古,但數次征伐殺的蒙古膽寒,極大消弱了蒙古有生力量。使得蒙古二十五年不敢南下。

    史魔南歌子 回覆:
    蒙古也逐步發生內讧和分裂,黃金家族的凝聚力不複存在,武力值大幅度縮水,也使得朱迪能夠大逞威武!
  • 明高帝這稱呼,第一次聽說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漢太祖高皇帝,明太祖高皇帝。
  • 2024-05-24 06:11

    說明君誰能比得上堯舜禹湯?這時候怎麽不說人口和耕地面積了?不同曆史時期生産力水平發展不一樣導致的差距也能當做功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