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江豚回來了詩畫長江繪就生態壯美圖景

海外網 2024-04-13 13:40:5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這幾天,我們持續關注了長江全面實施十年禁漁三年多來的成效。通過鏡頭,大家看到了長江沿線魚類資源恢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和轉産漁民保障的真實情況。今天我們來關注長江裏的明星——江豚。晚清詞人薛時雨在《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中曾有“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描寫,其中“吹浪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描繪出江豚吐水這一“特技”。接下來,我們就先通過“吹浪立”這個可愛動作,認識長江裏的這些“微笑天使”。

“微笑天使”江豚回來了

這個向人吐水的小家夥就是長江江豚,看它這滿臉笑容的樣子就知道,它可是個“調皮精”。

江豚,因其胖胖的身體又被俗稱爲“江豬”,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主要棲息在長江及其支流的水域中,常在水中上遊下躥。作爲社會性動物,它們以聲音作爲溝通的重要手段,在水中嬉戲、交流、覓食。魚類在它的“菜單”裏排首位,如青鱗魚、玉筋魚、鳗魚、鲈魚、鲚魚、大銀魚等,此外,蝦和烏賊也是它喜愛的“小菜”。

江豚的生存狀況是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近幾十年,由于生態環境惡化,長江江豚的數量一度呈下降趨勢。隨著十年禁漁的實施,長江魚類資源開始恢複,江豚的食物變多了,數量也開始有所增長。2022年,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達到了1249頭,比2017年普查時增加了237頭,實現曆史性的止跌回升。

總台記者探訪江豚保護區

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保護區是一個江豚遷地保護基地,現在這裏有12頭江豚。江豚在室外水域中生活的情景是怎樣的?總台記者在上午10時這個江豚開飯的時間,去會了會這群小家夥。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頭江豚體形要稍微小一點,這是一名新成員,去年4月份才出生。和成年江豚相比,小家夥看上去更黑一些。雖然體形較小,但它非常健康,一直跟在媽媽身邊寸步不離。現在幾個月過去了,小家夥明顯長大了,也可以離開媽媽單獨覓食了。小江豚剛出生的第一年是它存活的關鍵期,從目前來看,這頭小江豚非常健康。

爲什麽要定時投餵這些江豚呢?因爲前些年長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江豚的數量急劇減少,爲了防止江豚滅絕,保護區就從長江幹流捕撈了四頭江豚,遷入這裏進行物種保護。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江豚在這裏不斷繁殖,數量也從當初的4頭增加到了現在的12頭。

如今,不僅是在這裏,在旁邊的長江主幹道,原先難得一見的江豚在長江禁漁之後也開始多了起來,走在江邊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除了投餵餌料魚,保護基地會不定期給這些江豚活動的水域投放一些活魚,這樣可以訓練這些江豚的野外覓食能力。十年禁漁,我們看到的並不只是江豚的變化,其他的魚類同樣也在恢複。

我與江豚的美好"邂逅"

2021年全面啓動長江十年禁漁之後,長江裏的魚類資源開始恢複。江豚的食物多了,種群也開始穩步回升,野生的江豚也頻頻現身。

記者跟隨攝影愛好者易輝來到湘江湘陰臨資口至新泉閘段,這是今年2月份她第一次拍攝到江豚的地方。

過去,江豚通常只在洞庭湖的核心區域活動,這裏很少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這兩天,湖南經常下雨,這種天氣下不確定江豚是否還會到這兒玩耍。正當易輝向記者講述她當時拍攝江豚的奇妙經曆時,驚喜出現了。

畫面中,它們或三五成群,或獨自行動,有的躍出水面轉著圈,有的沉入水中,特別頑皮與靈動。

2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