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庫長城(2)

丁道師 2024-04-24 07:59:49

2

“李工,咱們爲什麽要在西部大荒漠建水庫,水庫不應該建立裏有水源的大河大江嗎?而且,這邊也沒多少人口,怎麽算都不劃算?”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上,給李姓工程師打下手的一個年輕人,發出來不解的疑問。

李工所在的這個節點,位于甘肅武威市民勤縣以北的一片大荒漠,靠近內蒙古阿拉善盟。

其實,這23個節點,除了少數幾個依據山河地勢而建之外,大部分都處在茫茫戈壁和連片荒漠地區。如果不是EF-5000的發明,人類難以來到荒漠地區,向深度達500到1000米的地下大規模抽水。

與之匹配的,是23個正在開建的巨型水庫!按照規劃,這23個水庫將有專屬道路連接起來,建成後如果從太空望去,仿佛一顆顆珍珠不規則地排列在中國西部地區,細若遊絲的道路吧這些珍珠串聯了起來。只是勤勞質樸的中國人,更願意把這個工程稱之爲“水庫長城”。

李工擦了一把汗,擡頭問旁邊的小夥子:“你叫白建民吧?”

“是,是。”白建明邊回答邊認真地點頭。

“你小子幹活倒是踏實,就是問題太多了。”李工又擦了一把汗,“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們啥都不問,背上鋪蓋就來了。哪像你們……”

說到這,李工意識到一旦回望過去青春歲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還是打住了話頭。“回歸正題,說說爲什麽要把水庫建在沙漠裏。這23個大水庫,也就是電視上說的中國‘水庫長城’工程,是解決我國西部地區缺水難題,並且推進荒漠化科學治理的大工程。”

看著白建明茫然不解,李工補充說:“這麽說吧,有了水,沙漠裏就有了綠洲甚至大型森林生長的環境,土地就有了生機,就有了人和城市發展的無限機會。當年,中央提出讓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願景,也將成爲現實。” 白建明這次聽懂了,又一次認真的點了點頭。

“哦,水就是生機。”一顆種子在他心裏發芽了。

“另外,我國于2022年啓動的東數西算工程,由于數據中心缺水的問題,導致多個樞紐節點處于半歇業狀態。未來。隨著中國‘水庫長城’工程落地,算力中心用水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李工忽然想起了進展不順的東數西算工程,又作了補充回答。

白建明只是遼甯錦州一所職高的肄業生,李工也不知道今天爲什麽會和他說這麽多。或許,這也是李工對自己說的鼓氣話吧。

那時,水庫長城已經成爲中國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峽工程、海峽兩岸海底隧道等工程後,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大工程。

所有人都鉚足了勁,要在建國100周年之際完成這項偉大工程。中國人要向世人證明,在水庫長城建立後,在看似缺乏生機的沙漠、戈壁地帶,也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知識密集型的農業以及關聯産業。

按照相關方面統計,在水庫長城建成20--30年內,將會把我國沙漠、荒漠、戈壁地帶的大片區域變成耕地和林地,新建一批新型工業城市。在這其中,僅僅耕地一項就能新增多達3億畝,將我國的耕地面積提升15個百分點。

工程提速後,盡管投入了諸多現代化的設備,並且引入了網格化工程管理機制,但爲了保障項目進度,各地又征召了大批勞動力。

在民勤縣下面的一個村子,村委會召開了全村會議。村主任李大春給村民講話:“水庫長城我們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我們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關注著我們能否成功地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爲了支持國家的水庫長城建設,除家庭沒有男性青壯年或因殘疾、身患重病等原因無法參加的情況外,每個家庭需要出1位男性勞動力。按照統一標准,每個勞動力將獲得每天800元的工資。”

李大春告訴村民,衣服、工具、糧食等物品都不用帶,這些國家都管。“在後天,我們將在廣場上統一集合,然後前往已經劃定的工程區域,以展示我們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我相信,我們的水庫長城建設一定能夠按時、高質量地完成。”

白建明那時也參與了三個村子的村民動員,他在一篇日記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2047年9月8日,天氣晴。

這天,我和村委會委員張梅來到水泉村後村,有一位正在葺牆的老人叫住了我們。

人告訴我他姓李,今年79歲,世代在此務農爲生。前些日子下雨毀了土牆一角,今日攀牆修葺。

下牆後,老人邀我們進屋做客。進屋後,一股濕黴之氣撲來,房中光線昏暗,每一件家具都破敗不堪,看起來有半個世紀曆史,擺放雜亂。

看這家中陳設,顯然老人處于獨居狀態。我注意到,從外屋到裏屋,老人牆上貼滿了現任總書記的畫像。提起黨、提起總書記,老人眼含熱淚,充滿了無限感激之情。

老人和我們說,他也在電視上看到水庫長城的工程,他還知道就在咱們縣附近有一個項目點,“我雖然一把老骨頭,但也想請纓出戰。”

看著我們投來詫異的表情,讓老人産生了誤解,老人趕忙補充:“我不要工錢,飯也不用管,我自己帶炒面就行。”

“您老就好好歇著吧,一把年紀了,享幾天清福不好?”張梅連聲勸道。

“怎麽?剛進來你們也看到了,我自己能上牆,能跑能跳。這麽大工程來我們縣,我哪能歇著。”李老頭的脾氣上來了。

沒等張梅和我說話,老人補充道:“我的土地按照村裏統一規劃,全都流轉承包出去了,水田一畝一年可以租3500元,旱田一畝一年能租1000元。國家也對老人額外照顧,每年給我補助6萬元現金。我早就享夠了清福,你讓我歇我也歇不住啊。”

這是一個人心浮躁、利益至上的時代,老人極爲開朗的性格,報效祖國和家鄉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他的笑容感染了我,給了我向上的力量。

在今天的日記中,我寫下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也寫下了我的思考和感悟。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機會和平台,爲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青年認也應該學習李老頭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少一些躺平和抱怨,多積蓄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自我的力量。(未完待續)

0 阅读:0

丁道師

簡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知名科技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