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後山東人,和老婆在澳洲創業,最難熬時,倆人住在倉庫裏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4-26 16:16:37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725位真人故事

不到17歲,我就離開了家,孤身一人來到澳大利亞,轉眼在澳洲度過了20多個年頭。

在澳洲讀完碩士後,我沒有找工作,而是創業開家具店。創業初期的日子特別難,我和妻子睡在倉庫裏,只有一張床墊和一個電磁爐。

爲了消化積壓幾十萬澳幣的庫存,我騎著自行車載著老婆到處發廣告,累到我腿酸,她屁股疼,卻沒接到一個詢價。

絕望之余,我們聊到要不放棄吧,老婆哭了。看著傷心的老婆,我暗暗下決心不能這麽輕易認輸。

于是,我們轉變思路,直接對接終端客戶,逐漸打開了銷路。到現在,我們在澳洲擁有8個1000平米店鋪,1個2000平米倉庫,並涉足4大産業,可以說也算是小有成績了。

(小時候和父母)

我叫任建朋,今年38歲,祖籍山東臨清。我的父親是軍人,小時候父親常年在軍隊,媽媽在家照顧我和哥哥。在六七歲的時候,我們從山東農村搬到了深圳。

在深圳,我讀完了小學和初中。初中時,我特別叛逆,喜歡打籃球,玩電子遊戲,當孩子王,就是不喜歡學習,成績也一般。那時候父親已經轉業,家裏的經濟條件好了一些。又恰逢留學熱,總有各種留學中介宣傳:去海外留學就是鍍金,回國後有優勢好就業。

有一天,父母忽然問我:“想出去留學嗎?”我愣了幾秒鍾,點了點頭。再三咨詢和思考後,爸媽爲我選擇了澳洲的布裏斯班。他們覺得那裏安全,而且那裏的氣候和深圳差不多,好適應。

于是在2002年3月15日,我孤身一人走下了飛機,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那一年,我還不到17歲。

(父母,哥哥一家,我們一家)

到了澳洲以後,就按中介的安排,先讀了半年的語言課程,把英語補習了一下。之後就是讀高中、大學和研究生。

在澳洲上學,每天就是坐校車上學,回家後寫作業,玩遊戲,看看電視劇,做做飯,自己照顧自己。長年在海外讀書,造就了我比較獨立的性格。

那時候大學的課程不算太多,反而做項目、寫報告的時間更多。空閑時間比較多,我就趁機去打工。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一家華人飯館裏當洗碗工。有一天老板對我說:“小任,我看你做事不錯,碗洗得又快又幹淨,有沒有興趣學學做菜?”

嘿!我想這感情好,能學新東西,工資還高點。那個時候顛勺 8元澳幣一小時,而洗碗工只有6澳元。于是,我就借機學會了炒菜做飯。

(我們的紅酒窖藏)

除了飯館的工作,我也在加油站幹過收銀,在商場和辦公樓做過清潔工。這些工作,讓我較早接觸到了社會,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也爲我自己創業打下了基礎。

2009年碩士畢業後,我在布裏斯班開了個家具零售店。有一次通過朋友介紹,去珀斯的家具市場考察學習,認識了我老婆。

她是福建人,六七歲時就和父母來到了澳大利亞。她父母在珀斯也做家具生意。那是第一次見面,我在她家吃飯,飯後幫著收拾碗筷,于是被她外婆和媽媽相中了。

也許是長輩的贊同,我們開始交往。互相了解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們都出生于農村,對家鄉有濃厚的感情,也都有著中國家庭傳統的觀念。

雙方三觀一致,挺談得來,我們就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確定關系後,我們一起去墨爾本創業,做起了家具批發生意。

那是2010年,我們的目標客戶是家具零售商。由于剛開始做,沒什麽名氣,客戶不多,信任度也不高,找新客戶難度很大。

爲了節省開支,我們就住在倉庫裏面。當時只有一個床墊和一個電磁爐,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有彼此陪伴,也不覺得苦。

白天的任務就是找客戶,但收效甚微。而且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我們從國內進來的一些産品,在工藝上面有些瑕疵,不是特別好賣,積壓的貨物達到了三四十萬澳幣。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沒有新客戶來買貨,眼前的貨物紋絲不動,每個月還要支付倉庫的房租。我們倆的壓力非常大。

當我們討論到“要不然放棄”的時候,妻子流淚了。看著傷心的她,我暗暗下決心不能這麽輕易認輸。

但是不放棄,該怎麽辦呢?只能轉變思想。思來想去,既然批發的那些零售商不要我們的貨,我們爲什麽不能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呢?我們打算著手找零售顧客。

(店鋪裝修照片)

思路有了,但是我們還面臨一個問題。倉庫位置有些偏僻,並不適合做門面,也吸引不到什麽人流,如何是好?

既然沒人來看,那我們就走出去。于是我們專門買來個打印機,打印宣傳單,跑街串巷宣傳。當時,我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婆到處發廣告。

我們把附近街道能看到的信箱都投遞了廣告單,可以說是能接觸到的每家每戶都發了個遍。跑了好幾天,跑到最後我的腿都酸了,我老婆長時間坐在自行車後面,屁股也都疼得受不了了。

當時以爲辛苦的付出總會有回報,哪怕一兩個潛在客戶也行,結果卻讓我們大失所望。

沒有任何詢價電話,只有投訴。我們接到了好幾個客戶的投訴電話。有的人甚至很凶,在電話裏大聲呵斥道:“我不要你們這些垃圾廣告!以後不要給我投廣告!”

(我們的品牌店之一)

說實話,接到這種電話的時候,心情是有點難過的,可以說是雙層疊加的難過,畢竟還有巨大的經濟壓力。

但妻子卻和我說:“我倒感覺挺好的,這是被重視啊,起碼說明有人看到了咱們的廣告!”被她這麽一說,我的心情好了一點。

于是就想著等等看吧,等到了周末,看看有沒有人來看貨再說,畢竟廣告上是留了倉庫地址的。

沒想到的是,奇迹真的發生了!那個周末開門的時候,居然有好幾個客戶在外面排隊等待,要進來看東西!

(我們夫妻倆)

想著萬一有客戶過來,得讓他們看到成品,我們提前把産品安裝了起來。這下好了,准備工作沒白做。

把他們領到倉庫內,指著實物介紹産品,再說價格,然後就真的賣出了一些。我們開始轉運了!

那個時候才明白,不是我們的産品和價格不行,是之前找的零售商,他們不願意合作。想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一下子有了信心,知道自己是有優勢的。既然零售商不樂意做,那我們自己做呗。

這一次,我們迅速找門面,開始做零售。

我老婆負責前台銷售,我負責配送和修理。因爲購買家具的顧客經常會遇到各種維護和修理的工作。比如沙發方面的針線活兒,一些木工的活兒等。

剛開始,我技術不行,就去學、去練。因爲我喜歡鑽研,也有耐心,學得很快,最後甚至學會了自己填充海綿以及縫補。

(我們倆)

當時還沒有孩子,下班後,我和老婆就在倉庫裏邊聽歌邊學這些手藝活,有的時候做到大半夜。現在回想起這些畫面,我都覺得很溫暖。

這個經曆深深刻入我的腦海,每當再遇到什麽煩惱和困難,我就會想:“沒什麽可怕的,不用擔心,肯定能解決。”要是取得了大的成功或者賺了很多錢,我也會想:“不要忘記了來時的路,永遠不忘初心。”

家具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裏是大件貨,買來就要用個十年八年,不會換得太勤。但當地人不這麽看,澳洲人家具換得比較勤。

這裏有些人經常三年左右就會賣掉老房子,買新房子。他們的房子大都是別墅,房間多,需要的家具也多,根本不用發愁銷路。

經過10多年的奮鬥,我們在帕斯有 7家店,在墨爾本有1家店,每家店大約1000平方的面積。

這幾家店,墨爾本開店難度最大,人員調配難度大,租金和人工都非常貴,做零售壓力很大,好在我們的團隊非常優秀。目前,店裏全職員工大約六七十人,華人占10%,其他的都是澳洲本地人。

我和妻子幾乎每年都會回國挑選好的産品。比如去廣州展和上海展等展銷會,親自考察挑選材料和款式,去佛山、東莞、惠州等地的廠家看工藝和流程。有時候,我們也會帶老外設計師一同前去,因爲華人和老外的審美和需求不太一樣。

在澳洲生活了20多年的我,基本上融入到了這片土地,思想模式融合了很多澳洲的東西,但中國文化沒有丟。

我要求孩子們必須學習中文,給她們報了中文網課。因爲我覺得中國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優勢,不能落下,要好好把握。

(部分團隊合影)

當我和妻子在家具産業獲得了成功之後,我把事業開拓到了其他領域,包括土地開發,目前在做小型的房地産開發,還有澳洲紅酒生産出口、數字化貨幣等。

與此同時,我還擔任了第六屆、第七屆山東省海外聯誼會委員,山東省臨清市僑聯海外委員等職務。

這時,總有人問我做這麽多事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麽?

我個人覺得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的支撐是分不開的。當我們感到勞累或者失落的時候,如果有和睦、溫暖的家庭作爲後盾,就能隨時充電,越戰越勇。

除了家庭和睦之外,第二個是要學會吃虧,有舍才有得。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發現,若有喜歡貪小便宜的心態,就不會有太大的作爲。

還有就是要多做善事和擁有一顆感恩之心。這兩點的關鍵是修心。心腸好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靜坐中的我)

老實說,我這一路走來,感覺運氣也比較重要。很多人都非常努力,非常用功,比我們可能努力得更多,但是他們沒有趕到特別好的機遇,這是爲什麽呢?

我思考了很久,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和運氣有關。那什麽會影響運氣呢?答案就是心地。

心善的人,即使暫時看不到什麽“好運”,時間拉長終會得到善果。不是有句俗語: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嗎?所以我總是和自己說,要多多播種好的種子。

所以,遇事不慌,先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多思正面,發善心善念,再付諸行動,生活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口述:任建朋】

【編輯:安畫師】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