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三次忍辱負重“裝孫子”,完美躲過美國制裁!最終迎來崛起

菲菲的信箋 2024-05-16 21:18:36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這個曾經的"東方紅色巨人"宣告解體,就在這個世界力量重新分布的關鍵時期,中國明智地將全國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並將“韬光養晦”戰略調整爲中國的對外工作方針。

正是由于這二十多年實施的"韬光養晦"戰略,中國才得以避免過早直面西方世界的各種壓力和挑釁,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民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高度的智慧,尤其是三次"忍辱負重"的舉動,堪稱典範。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向美國存儲600噸黃金•】——》

黃金儲備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麽?大家都清楚,它是抵禦經濟風險的基石,是最爲穩健的資産儲備,更是隨時可用、不受彙率波動影響的"硬通貨"。黃金就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壓艙石,確保國家經濟不會在洶湧的國際大潮中"翻船"。

我們在改革開放到90年代時,一共儲備了黃金640余噸,這個數量雖然不多,但也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挂鈎,于是美國要求各國將一部分黃金存儲到美國,而他們對中國的要求是,存600噸。

我們當時總共才640噸啊,美國之所以這麽提防我們,還得從蘇聯解體說起。

1990年,那一年蘇聯已瀕臨解體,美國成爲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很快就將火力對准了中國。

盡管當時中國的國力並不強大,但已經成爲社會主義陣營中最顯眼的一面旗幟。而且,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令西方國家感到了威脅。

在1990年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公開提出了對中國實施制裁的提案,結果投票表決時,支持美國的國家高達212個,反對票只有區區2票,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和古巴。

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我方立刻派出了代表與美國方面交涉,經過長時間的溝通之後,美國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中國必須一批黃金儲存到美國,數量不少于600噸。

這讓中國人感到既憤怒又無可奈何。爲了以後,我們只得答應了這個不合理的要求。

《———【•人民幣被迫升值•】———》

美國不僅暗戳戳地企圖阻撓中國經濟發展,在明面上也曾讓中國損失幾十個億。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開啓了高速增長通道,GDP年均增速超過8%,2006年,中美貿易逆差高達1400多億美元。

2006年,美國政府強勢要求中國人民幣對美大幅度升值,如果沒有做到,將對中國商品征收27%的關稅。

這簡直就是強盜行爲。人民幣彙率升貶是一個國家貨幣政策的核心內容,彙率的調節需要非常審慎,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個過渡期,同時配合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避免劇烈波動對經濟造成沖擊。需要在維護出口企業利益和抑制通脹之間尋求適當的平衡點。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麽?對于普通公衆來說,可以提高國民的購買力,尤其是出國遊時。

但是從國家層面上講,出口産品的價格相對上漲,削弱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可能導致部分出口企業倒閉,影響就業,另外,還可能會打擊企業和公衆的預期,引發恐慌性資本外流。

中國銀行也發表聲明稱,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直接損失是35億元!

但是當時的我們爲了韬光養晦,不得不答應了這個要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經濟遭受了打擊,經過好一段時間的調整,我們才慢慢恢複元氣。

《———【•美國航母進入台海•】———》

除了經濟制裁,美國還觸碰我們的政治紅線。

1993年,克林頓上台後,開始直接幹預中國的內政,大打"台灣牌"、公開支持"台獨"勢力。

1994年,雖然美國放松了對中國的部分制裁,但克林頓政府從政治層面加大了遏制力度,宣布重新調整對台灣的策略,大幅提升美台之間的交往層級。

1995年6月,在克林頓政府的支持下,李登輝于7日至12日對美國進行了訪問。

在美期間,李登輝發表講話,表示要加強台美之間的聯系,這無疑是對我們的挑釁。

7月,中國軍隊在短短3天內就進行了6次導彈演習,每一次都取得了精准命中的優異成績,以此表示我們的決心。

爲給台灣"撐腰",1995年12月,美國的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趁著演習間隙,徑直殺入台灣海峽遊弋示威。

面對美國的這種嚴重軍事挑釁,收複台灣已不再是難題,但與美國的航母艦隊一旦開火,將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當時的中國,既沒有航母,也沒有如今這樣先進的對艦導彈武器。一旦戰火延燒,不但無法在家門口取得勝利,中國數十年來的發展成果甚至未來前景都將面臨嚴重威脅。

這並非所謂的"悲觀"思想或"投降主義",而是出于對形勢的理性分析。當時中國人民雖然也懷著必勝的豪情和鬥志,但最終還是作出了"韬光養晦、目光長遠"的選擇。盡管演習持續了8天,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只能被視爲一次無足輕重的"示威式"演練,讓中國人感到無比的羞愧和屈辱。

但是我們沒有放棄,1996年3月,中國再次宣布將在台灣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其中包括導彈實射,預定落點就在台北、高雄等地不遠的海域,展示了我們的主權不容挑釁的決心。

中國在面對美國的制裁時采取"韬光養晦"戰略,暫時忍讓、保持低調,並未激烈對抗,最終使中國在一定程度上逃脫了制裁的嚴重打擊,實現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認爲這是一個積極且明智的策略選擇。

避免了直接對抗,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升級,爲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得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建設,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爲日後有力反制制裁做好准備。

通過開放政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資金,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凝聚國內團結一致,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等待國際力量對比産生變化,提高自身實力,不被制裁困住。

當然,在保持總體戰略定力的同時,中國也通過一些務實的方式應對制裁,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總的來說,這一階段的"韬光養晦"策略是成功的,爲中國後來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制裁鬥爭並未結束,中國當前仍需保持戰略定力,努力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赫山區人民政府-《中國等60國將黃金儲備存在美國 德國欲運回被拒》

http://www.hnhs.gov.cn/22557/22597/22708/content_865259.html

觀察者網-《美退役軍官回憶:96年台海危機時解放軍在美國航母面前無能爲力,如今情況變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515753608477980&wfr=spider&for=pc

中國新聞網-《中國銀行半年報稱:人民幣升值導致損失35億元》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news/2006/08-30/781739.shtml

3 阅读:1266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6:34

    臥薪嘗膽,中國人的智慧。

菲菲的信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