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營救蘇武,順手救回一小隨從,卻沒想到給匈奴制造一可怕對手

陶陶讀曆史 2024-05-14 07:56:38

蘇武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英雄,作爲漢朝使節,他被匈奴扣留了整整19年,任憑匈奴單于如何威逼利誘,仍守正不移,堅決不投降,最終等來了漢朝的營救。從此以後,蘇武成爲了中國所有愛國者的榜樣,成爲了華夏民族愛國主義的象征。

蘇武名滿天下,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當蘇武被拯救回漢朝時,他的一個小隨從也被順手帶回了祖國,而他所創造的功業,甚至連蘇武也無法比擬。而此人便是後來的著名外交家、軍事家——長羅侯常惠。

天漢元年(前100年),漢武帝命令蘇武組建一支使團前往匈奴。當時匈奴和漢朝仍處于敵對關系,因此雙方互派使節並非爲了睦鄰友好,而常常是互放狠話,對敵人進行戰爭威脅,要對方小心一點。因此使節被殺、被扣留是常有的事。在蘇武使團之前,已經有十多個漢朝使團被匈奴扣留了。

因此漢朝使節,是一個高危行業,非最勇敢、聰明、堅貞之人,是無法擔任的。但高風險往往就有高回報,漢朝使節也是一個容易立功封侯的行當。只要你不辱使命,封賞也是少不了的。因此在漢朝,漢朝使節對于衆多有野心、有毅力的英雄豪傑來說,是個理想的行當。

常惠,他出身貧寒,出身于太原郡。當蘇武奉漢武帝之命組建使團之時,決心改變自己命運的常惠自告奮勇地應募了。

在蘇武和常惠看來,這一次出使恐怕不會像前幾批漢使那樣罹遭厄運。當時,匈奴且鞮侯單于剛剛即位,因害怕受到漢朝攻擊,于是決定向漢朝示好:“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隨後釋放了一批被囚已久的漢使。漢武帝龍顔大悅,于是准備了豐厚的禮物,想賞賜一下匈奴單于。舉手不打笑臉人,這次出使任務應該很輕松,只要把禮物送到單于手中,再說幾句吉利話,應該就可以回國了。

然而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前文也提到,願意擔當使節之人,一般都是抱著立功異域、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有野心之人。平平淡淡的出使任務,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蘇武使團的副使名叫張勝,他隨使團到達匈奴後,發現單于新立,根基不穩,反對者衆多,非常有做文章的價值。

于是張勝聯絡匈奴的反對力量,決定趁匈奴單于出獵之機發動政變,綁架匈奴單于的母親,逼迫單于就範。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張勝等人准備起事之時,消息不幸走漏,匈奴單于很快平息了事態。隨後,匈奴人很快查出了幕後主使——張勝。受張勝牽連,蘇武、常惠等100多人均被匈奴人逮捕、扣留。

蘇武在匈奴苦捱19年,年輕的常惠在匈奴吃了19年沙子。常惠從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精通匈奴語言、熟悉匈奴地形的中年人。然而和蘇武一樣,常惠始終沒有屈服

後元二年(前87年),匈奴與漢朝達成了和解。漢大司馬霍光決定向匈奴要人,將蘇武等人救回漢朝。然而到了匈奴,匈奴人卻謊稱蘇武早已去世。一籌莫展的漢朝使團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衣衫褴褛的常惠突然摸到了他們的身旁。

漢朝使團被扣押之時,常惠與蘇武被分別關押。雖然相距遙遠,常惠仍能打聽到蘇武的消息。他清楚地知道,蘇武並沒有死。于是常惠悄悄告知漢使:

“你們就這樣跟匈奴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後來漢朝使節見了單于,照蘇武所說的話來責問匈奴人。單于一聽大驚,知道再也賴不過去了,只好同意蘇武歸國。

始元六年(前81年),蘇武終于可以歸國了,和他一起回國的,只有9人。而其他漢使不是投降,就是湮沒在茫茫的大漠之中了。而這9人之中,就包括常惠。

爲了表彰蘇武、常惠等人的堅貞不屈,漢昭帝均予以巨大獎勵。蘇武被授予典屬國的官職,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隨從歸漢的常惠、徐聖、趙終根都官拜中郎,賜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鄉,各賜錢十萬,終身免徭役。

後來漢昭帝、霍光聽說了常惠的事迹,佩服于他的機智、勇敢,于是將其封爲光祿大夫。

本始二年(前72年),一封來自于西域的急報擺在了漢宣帝的桌案之前。而這封急報乃是漢朝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親筆信。

烏孫,是位于今天伊犁河流域的遊牧國家,曾是匈奴的附庸和盟友。張骞打通西域後,發現烏孫這個國家非常具有統戰價值,該國大不大小,擁有十余萬騎兵;該國雖曰匈奴屬國,實際與匈奴的關系若即若離,具有很大的離心傾向。烏孫王獵驕靡十分貪財,只要給點好處一定會投向漢朝的懷抱。

依張骞之言,漢武帝對烏孫展開了外交攻勢,贈予獵驕靡數之不盡的金錢和絲綢。獵驕靡見漢朝國勢強盛、出手大方,立即背離了匈奴,與漢朝建交。爲了堅固兩國的關系,獵驕靡希望能迎娶一位漢朝公主。

漢武帝先是派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前去和親,是爲細君公主。然而細君公主身心皆極爲脆弱,始終無法適應異國的氣候和風俗,僅僅幾年後,細君公主便香消玉殒。

不久後,漢武帝又派楚王劉戊之孫女——劉解憂前去和親,是爲解憂公主。她嫁給了烏孫的新任國王——軍須靡。在烏孫,劉解憂不辱使命,她在宮鬥中打倒了同樣嫁給了軍須靡的匈奴公主,使烏孫的親漢派占據了優勢地位。

匈奴見烏孫迅速背離了自己,大爲恐慌。烏孫是西域大國,而西域各國又是匈奴的錢袋子。烏孫一旦投漢,無異于斬斷了自己的右臂。公元前72年,匈奴主力大舉出動,其盟國車師也出兵配合。匈、車聯軍威脅烏孫,必須交出解憂公主,否則便要滅了烏孫。一時間,烏孫面臨著滅國的風險。于是解憂公主修書一封,希望漢朝出兵救援。

收到解憂公主的信後,漢宣帝立即做了兩手准備。一方面,他調兵遣將,派遣五路大軍共15萬人,久違地發動了征討匈奴的戰爭。另一方面,漢宣帝決定派遣一位得力的外交官前往烏孫,讓其作爲監軍,指揮烏孫軍隊與漢軍會擊匈奴。

思來想去,漢宣帝最終選擇了熟悉異族語言、風俗以及習慣的常惠。漢宣帝召見了常惠,讓他立即組建一個大使團前往烏孫,必須幫助解憂公主解困。

對于常惠來說,這樣的任命是他等待已久的,他正愁一身本事沒有地方運用呢?爲了這次軍事行動,漢宣帝授予了常惠以校尉這樣的軍職,同時還派遣300馳刑士帶著重弩相助。

常惠到達烏孫後,立即向烏孫國諸貴族宣讀了漢宣帝的旨意。烏孫王大喜過望,立即點齊翕侯以下五萬多騎兵,向匈奴的西境進兵。

就在烏孫騎兵向匈奴境內猛插之時,15萬漢軍已經深入了匈奴的腹地。匈奴見漢軍兵強馬壯,並不敢戀戰,而是收拾家什、牲畜,沒命地向西境逃竄。因此漢軍沒能抓住匈奴的主力,僅斬獲數百首級。

就當匈奴人擺脫漢軍追擊,松了一口氣時,突然迎面撞上常惠和烏孫王所帶領的烏孫大軍。此時的匈奴人早已疲憊不堪,累得連弓都拉不開,哪敵得過洶洶而來的烏孫軍。此戰之中,匈奴人大敗虧輸,史載:

“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騎將以下三萬九千人, 得馬、牛、驢、騾、橐佗五萬余匹,羊六十余萬頭。”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勝,其斬獲絲毫不輸當年的衛青和霍去病。更可貴的是,這次大勝既沒有耗費漢朝的錢糧,也沒有犧牲漢軍將士的性命,乃是以夷制夷、借力打力的典範戰例。

這場戰役不僅讓匈奴承受了人力、畜力以及財力的損失,同時還讓匈奴威風掃地。曾作爲“百蠻之長”的匈奴,竟被昔日的屬國踩到腳底下。這也使匈奴的威信,在各國之間受到普遍的質疑。匈奴的衰落,實際就是從此時開始的。

而這一切,都是常惠一手操作的結果。相比于之前的漢使,常惠懂得異族語言和風俗,能夠更加順利地與烏孫王溝通。常惠所帶領的300名持弩漢軍,也起到了壓陣作用。

匈奴萬萬沒想到,自己只是放過蘇武的一個小隨從,沒想到竟然給自己造就了一個如此可怕的對手。漢朝也萬萬沒想到,當年隨手救走的一位小隨從,竟能創下如此功業。

然而就當常惠勝利班師之時,卻出了兩個大意外。首先,烏孫獨吞了所有戰利品,一點兒也沒分給漢朝;其次,當常惠接近烏孫之時,見錢眼開的烏孫人竟盜走了常惠的官印、绶帶、節杖。要知道,這些都是證明皇帝權威的信物,見此物就相當于見到了皇帝。

這兩件糗事,讓常惠驚慌不已,以爲自己回國後一定會被皇帝誅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漢宣帝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對其大爲嘉獎。漢宣帝當即宣布,常惠晉升爲侯爵,是爲長羅侯。

漢宣帝不愧爲英主,他深知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如今匈奴已被擊潰,正是漢朝大舉進入西域之時,而常惠的外交才能、軍事才能,是必不可少的。

漢朝擊潰匈奴之前,西域諸國自恃險遠,常常不把往來的漢朝使節放在眼裏,甚至貪圖錢財遮殺漢使。龜茲,西域大國,該國曾多次殺害漢朝使節,犯下滔天大罪。由于天高皇帝遠,龜茲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但是常惠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漢朝以烏孫爲支撐,不斷向西域派兵。在甘肅發掘的《懸泉漢簡》中,常常能發現常惠往來的痕迹。根據漢簡記載,常惠于公元前70年帶領500名持弩吏士到達烏孫。當他了解到龜茲的罪行後,于是立即致書于霍光,希望征集西域屬國兵,消滅龜茲。

在霍光的首肯下,常惠帶領500戰士加上西域諸國派遣的5萬士兵,從三面圍攻龜茲。在重兵圍困下,龜茲王趕忙爲自己辯護說:殺漢校尉之事與己無關,是已故的父王聽信貴人姑翼唆使之結果。

常惠深知處理胡人事務,宜粗不宜細,要學會網開一面。于是他順坡下驢,聲明只要交出姑翼,便放過龜茲。龜茲王從命後,常惠當著所有在場西域諸王侯的面,砍下了姑翼的腦袋,並放在了漢使的墳墓前。血淋淋的頭顱,讓西域諸王戰栗不已,不敢再造次。此戰後,龜茲背棄匈奴,開始從屬于漢朝。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進一步升高。

元康二年(公元前 64年)常惠親率張掖、酒泉騎士進攻匈奴在西域的最後盟友——車師,並一舉而破之。公元前60年,車師徹底向漢朝降服,漢軍正式入駐當地,置戊己校尉屯田。

在後來的歲月裏,常惠又奉漢宣帝之命,平定了烏孫的內亂。隨後,他率領三名校尉駐紮在赤谷,將烏孫分爲兩個部分,大小兩個昆彌劃分各自的人口和地界,大昆彌分得六萬多戶,小昆彌分得四萬多戶。

爲了監控烏孫,常惠奏請設立第二個屯田兵團——赤谷城屯田。常惠親自帶領300士兵鎮守此城,一面監護烏孫,一面防備匈奴的侵襲。

就這樣,烏孫從一個獨立國家,正式成爲了受漢朝監控的屬國。西域諸國以及烏孫的平定,真正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匈奴的右臂也就此斬斷。失去了西域這只“奶牛”,匈奴的經濟水平一落千丈,甚至一場雪災,就能讓匈奴斷送半條性命。由此,匈奴在北亞的霸權分崩離析,展開了長達十多年的內戰。最終,匈奴終于低下了他高傲的頭顱,天之驕子終于向漢朝投降。綿延百年的漢匈戰爭就此結束。而在這方面,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常惠這個名字。

蘇武去世後,常惠回到了漢朝,接替其典屬國的職位,主管周邊各國事務。在他的指揮之下,西域都護府終于建立,而這也標志著新疆這塊熱土正式歸于祖國的懷抱,從此一刻也不能分割。

公元前46年,常惠去世,賜谥號爲壯武侯。封爵傳到曾孫,到東漢時才中斷。常惠,不愧爲我華夏民族的大英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