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除三名航天員,兩種“特殊生物”被帶入太空

新新愣是 2024-04-28 05:41:1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環球網發布的報道:4月25日20時59分,長征二號F(簡稱長二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隨著三名航天員的順利升空,我國載人航天任務,在2024年也取得了十分完美的“開門紅”。

這一次,三名“80後”航天員,在前往太空中飛行的空間站執行任務時,還肩負著一個特殊的使命。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跟隨三名航天員前往太空的,還有兩種極不尋常的“特殊生物”。

他們是什麽呢?

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

在神舟十八號順利升空的前一天,此次載人飛行任務的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召開。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當著諸多記者以及攝像機的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向大家介紹了此次三名航天員所肩負的幾項執行任務。

首先是關于空間站的維護保養方面。

林西強表示:空間站任務進入常態化值守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駐留期間,將按計劃管理照料空間站與應用載荷,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與狀態巡檢。

而在此期間,神舟十八號乘組人員還將要進行6次載荷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和2到3次出艙活動。

這就表示,此次三名航天員所肩負的任務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

除此之外,林西強還專門提到了一項十分特殊的項目,那就是“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

林西強稱,神舟十八號飛船將上行實驗裝置及相關樣品,航天員將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以此來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而此次輔助航天員完成這項任務的,則是兩種極爲特殊的生物——斑馬魚和金魚藻。

那麽,爲何要挑選這兩種生物呢?

既“好看”又有效率

首先我們要明白,太空中的環境,要比地球上的自然生態環境惡劣許多。

不但沒有重力,還缺少氧氣和光照的供給,雖然身處在人造的太空艙之中,但是對于一般生物的生存依舊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之下,挑選出能夠適應複雜生態環境、存活率高的生物,顯得尤爲重要。

而如今已經成爲“生命科學研究新寵”的斑馬魚,就完美符合這一要求。

斑馬魚是鯉形目鯉科短擔尼魚屬的魚類,通體纖細,長度大概3到5厘米之間,從頭到尾有多條深藍色的紋路,如同斑馬一樣。

斑馬魚是雜食性動物,主要攝食浮遊動物、浮遊植物和昆蟲幼蟲等,成長周期在3個月左右,壽命一般在2-3年,最長達5.5年。

這也讓其形成了養殖方便、繁殖周期短、産卵量大的特點,所以容易進行大規模飼養。

外形好看,養殖起來又有效率,這也是航天部門的科研人員,選擇這一物種的原因。

此次跟隨航天員升空的,一共有4條斑馬魚,被存儲在特制的“太空魚缸”當中。

而這個“太空魚缸”,也是爲了此次任務而精心設計的。

生態環境的多重保護

在“太空魚缸”中,除了魚缸的材料是精心挑選制作以外,科研人員還往裏面特別布置了另一種生物——金魚藻。

這種藻類同樣具有可以在複雜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在水中提供氧氣的同時,也可以爲斑馬魚的排泄物進行分解。

從而産生一種太空上的“生態循環”。

當然了,對于植物的生長,自然需要“光合作用”。

科研人員將上行水生支持裝置布置在載人飛船當中,保障載人飛船上行過程中,利用LED燈光,爲“太空魚缸”不間斷地提供光合作用。

等到達既定軌道與空間站對接之後,航天員再將設備布置到太空艙的“生命生態實驗櫃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之中。

這個時候,還需要將一種“牙膏狀”的特殊魚食放置在既定位置上,每天用注射器的方式,向魚缸中的斑馬魚進行投餵。

如此一來,整套“太空生態養殖系統”,便成功建立了起來。

當然了,爲了避免在實驗過程中,會有水藻和斑馬魚死亡,而産生汙染,從而影響到實驗艙的整體環境,航天員也會在項目結束之後,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滅活處理。

除此之外,還有關于魚排卵的收集設置,以及其他特殊情況的緊急處理方案。

不過,根據中國科學院工作人員的介紹,整套生態系統的預測周期可以長達一個月之久,所以這個項目不出意外地話,將會順利完成。

而我國也將首次實現在太空中培育脊椎動物的突破。

參考資料: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將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中國新聞網

同航天員一起飛天的,還有這幾位特殊成員……——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新新愣是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