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長壽的良藥!再次提醒:到了60歲,走路牢記“4不要”

爾藍康康 2024-05-10 12:44:59

在公園裏,時常會看到大爺大媽們在走路,一圈一圈地轉,有人就十分不解,詢問大媽大爺在幹嘛,大媽大爺解釋說,這是在鍛煉身體。

這麽走路,真的對健康有好處嗎?爲了健康,老年人走路要注意些什麽?

只要開始走路,就對身體有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2年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簡單易行,健身效果又好。那麽,走路具體有什麽好處?

1、心血管健康

步行是一項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心肌的收縮力,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心髒學會的奠基人、傑出的心髒病學家懷特博士,開創了以走路作爲心髒病和心梗病人康複治療的方法。

這說明走路對心血管的健康是有利的。

2、增強肌肉力量

走路雖然看似簡單輕松,但背後卻隱藏著複雜的肌肉運動。

走路能夠調動全身約60%至70%的肌群,包括腿部、脊背部以及臀部等重要部位的肌肉。

對于那些平時習慣宅在家中的人來說,突然外出長時間地走路,可能會讓小腿、大腿和臀部等區域感受到明顯的酸痛感。

但是,這種酸痛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根據《歐洲應用生理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走路鍛煉能夠增加下肢肌肉的橫截面積,進而增強肌肉力量。

所以,走路帶來的長遠益處是顯著的,值得我們將其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改善心情

走路不僅是一種卓越的放松方式,更是享受自然與甯靜的絕佳途徑。在公園中悠閑地散步,我們能夠深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甯靜與和諧。

科學研究也爲我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據《國際運動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權威研究指出,長時間的中等強度運動,特別是徒步,能刺激大腦內啡肽的産生。

內啡肽由下丘腦産生,對于改善情緒、緩解壓力和焦慮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提升生活幸福感。

爲了健康,老年人走路要注意些什麽?

在享受走路帶來的益處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否則,原本健康的行走可能會轉變爲不必要的傷害:

1、不注意姿勢

走路時,應始終保持挺胸直背的姿勢,這有助于減少背部和頸部的壓力。

同時,上肢要保持相對放松的狀態,自然跟隨步子的節奏,雙臂前後輕輕擺動,但擺動幅度不宜過大。

在行走過程中,收緊腹部並提升臀部,使骨盆微微前傾。

隨著步行的速度,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這不僅有助于調節呼吸,還能增強走路的舒適度和效果。

2、不注意運動強度

現在很多人都注重運動步數,好像誰走得多誰就更厲害一些。

但是如果過于強調每天的步數,走很多路的話,不利于健康,也失去了走路的初衷。

步行鍛煉雖然簡單,但也需要注意步行的強度。

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每天步行約8000步,能顯著降低早死風險。

所以對于想要通過步行來保持健康的人來說,每天步行約8000步是一個合理的目標。

3、不注意走路時間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飯後不應馬上走路,因爲胃腸道在專注消化,如果開始走路,血液會集中在足部,影響胃腸道的正常消化。

所以應該在餐後30分鍾至60分鍾再去走路。

小結

走路對老年人益處多,不僅增強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還能改善心情。

但需注意走路的正確姿勢,也不要過度強調步數,在餐後不要馬上走路,需要過30到60分鍾。

參考資料

[1]《別傻走啦!用意念控制走路效果》.人民網.2016-8-22.

[2]《不同年齡的“最佳步數”是多少?建議來了!走路記住“5要5不要”》.光明網.2023-10-23.

17 阅读:7063
评论列表

爾藍康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