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做的三件事,羞辱三觀突破人性底線,連王夫人都被他侮辱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2-29 09:35:10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慈母多敗兒,在《紅樓夢》中體現的最是明顯。

開篇用“女娲補天”的故事,就已經凸顯出女人在末世來臨之際的“逆天”作用。

“女娲補天石”便是女娲煉出來的具備補天能力的石頭。

如果聯系賈府抄家敗亡的結局,用白話解釋,就是母親教育兒子成材,將敗亡的家族重新帶入正軌,並複興崛起。一如女娲補天成功之後的天地複原。

女娲作爲人祖,代表母親。

補天石有補天之能,代表有才之子。

賢母教養兒子成材,反之則慈母多敗兒。

所以,無論是金玉良姻還是木石前盟,薛寶钗和林黛玉之爭,不是誰能“救”賈府,而是誰能作爲女娲一樣的母親,去補賈家已經坍塌的天,成爲優秀的母親。

原文中,借由香菱學詩,作者給出明確答案:林黛玉。

香菱跟著薛寶钗,就不被鼓勵學詩,只能做個本分的小妾。

香菱跟著林黛玉,就被因材施教,很快成爲才華橫溢女詩人。

將香菱換成“子孫”,就能知道薛寶钗和林黛玉在教養賈府子孫後代時的思想立場以及結果。

古代女兒要遵從母系傳承。又代表了賈府中存在的兩脈教育系統。

薛寶钗的母親是薛姨媽王氏,與王夫人一奶同胞姐妹,都是王家教養和思想,賈元春、王熙鳳、薛寶钗都是這個體系。哪怕元春跟著賈母,但受親生母親影響最重。

林黛玉的母親是賈敏,所受是賈母一一系史家的相府書香傳承。林黛玉、史湘雲和賈探春都是這個體系。探春因不是王夫人親生,母親又是妾,她受賈母影響更多。

而最明顯的影響出在賈寶玉的身上,他在賈母身邊和離開賈母後,完全變了一個人。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賈寶玉在第二十三回之前,一直跟在賈母身邊。盡管賈母並不管他讀書,甚至縱容他不讀科舉之書。

但賈寶玉的學習從來沒有落下,不但博學多才,更能舉一反三,最關鍵的是人品端正,沒有養成纨绔下流的淫靡之風。

賈母縱容他不讀科舉之書,就像林黛玉從來不勸賈寶玉科舉仕途一樣,是早看出賈寶玉不是那塊料。她最終對王夫人說了實話:“我深知寶玉將來也是個不聽妻妾勸的。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

賈母正是知道賈寶玉不是讀書科舉的料,且天性是極爲反對祿蠹之人,便從來不強求他一定要讀書科舉。健康成長就好了。

而對賈寶玉的學習和人品培養,才是賈母看重的。

賈寶玉的學習從來沒有落下。他不是賈母父親尚書令一朝宰輔輔國濟民的材料,何嘗不是納蘭性德一般才華橫溢的人才?

賈寶玉換在現如今,豈不就是別人家絕頂聰明的好大兒?

尤其他的品行,賈母用“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卻是難得”來形容她教養的孫子,絕不是貪慕女色,淫蕩放縱之徒。就已經凸顯出他非同一般的人品。

然而,這是賈寶玉在賈母身邊一直以來被教育和成長的方向。

這一切隨著第二十三回,他奉賈元春的旨意搬進大觀園時,差點出了巨大的意外。

賈寶玉搬進大觀園,是一件絕對的“大錯誤”。

看似促成了大觀園小天地的形成,是作者的安排。但實際上曹雪芹筆下絕沒有廢筆,側面反應出的是王夫人從賈母手中搶奪兒子監護權的鬥爭。

賈寶玉從小就跟在賈母身邊受教養,甚至住在老太太身邊,她這個母親根本插不進去手。

賈母顯然是看出來王夫人教養的不足,才堅決不允許王夫人“上手”。

大體應該也是發現了賈珠之死,以及賈元春性格之中的若幹問題。

王夫人想要奪回兒子的監護權,就必然要將賈寶玉從賈母身邊調離。

于是,大觀園成了她唯一的機會。而賈元春的貴妃身份,又成了唯一能夠壓制賈母身份的“尚方寶劍”。

賈元春與母親王夫人一拍即合,早在她省親時表現出不喜歡“綠玉”也就是黛玉,以及後面端午節賜節禮,清虛觀張道士提親,都能看出來元春與王夫人母女聯手“鼠目寸光”的一面。

而賈寶玉被弄進大觀園,就顯然是最壞的一個結果。

彼時賈寶玉已經十三四歲,那麽大一個男孩子讓他獨自和一群女孩子住進大觀園裏,遠離父母長輩管教,是極其不符合當時的禮法規矩的。

況且,賈寶玉那時候正少年,身心都處于向成年人極速蛻變,思想更是要邁向成熟的關鍵時刻。

這會將他獨自放在大觀園的女兒群裏,失去父母長輩的監督和教養,必然會導致他失去約束而爲所欲爲。

果不其實,隨後就發生了三件荒唐事,每一件說起來都極爲毀三觀。

一,在母親王夫人房中,公然調戲大丫頭金钏兒。

(第三十回)寶玉見了他,就有些戀戀不舍的。悄悄的探頭瞧瞧王夫人合著眼,便自己向身邊荷包裏帶的香雪潤津丹掏了出來,便向金钏兒口裏一送。金钏兒並不睜眼,只管噙了。寶玉上來便拉著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罷。”金钏兒不答。寶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討。”

這件事的後果,導致了金钏兒被王夫人攆走後投井自盡。

賈政聽說後,差點沒氣死,用淫辱母婢給賈寶玉定罪,並不冤枉他。

賈寶玉此舉也是明確的道德敗壞,傳出去肯定身敗名裂。

二,撕扇子博小千金一笑。

(第三十一回)晴雯聽了,笑道:“既這麽說,你就拿了扇子來我撕。我最喜歡撕的。”寶玉聽了,便笑著遞與他。晴雯果然接過來,嗤的一聲撕了兩半,接著嗤嗤又聽幾聲。寶玉在旁笑著說: “響的好,再撕響些!”

如此不愛惜器物,便是“富貴而淫”的體現。

賈寶玉不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商算情有可原,他出身富貴,難以理解一粥一飯都屬辛苦。讓他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現實。

賈府的富貴地位,也不需要他對此深刻理解。但像晴雯失手跌壞了扇子是無心之失。而如今晴雯不過一句玩笑話,他就縱容丫頭肆意揮霍,任性浪費,與薛蟠縱豪奴打傷人命又有什麽區別?

三,與碧痕洗澡兩三個時辰。

(第三十一回)晴雯搖手笑道: "罷,罷,我 不敢惹爺。還記得碧痕打發你洗澡,足有兩三個時辰,也不知道作什麽呢,我們也不好進去的。後來洗完了,進去瞧瞧,地下的水淹著床腿,連席子上都汪著水,也不知是怎麽洗了。

賈寶玉長大後,最先與丫頭襲人偷試雲雨情。後來丫頭們競相效仿,大多與他有了不清不楚的關系。

賈府自來也有規矩,男孩長大後父母長輩要安排丫頭“伺候”,並不算什麽大事。誰讓他出身富貴,享有特權呢?

就算與碧痕一起洗澡發生關系,也並不涉及道德底線。

但洗澡兩三個時辰,如此玩鬧就未免是“荒于嬉,毀于隨”的大問題了。

以上這三件事,如果賈寶玉還住在賈母院子裏,是一件也不可能發生的。

既然王夫人已經將兒子從婆婆身邊調離,搶奪了監護權,就應該是她負責教養。

賈寶玉如此任性妄爲,驕奢淫逸,豈不就是王夫人這個做母親的責任?也是他脫離了父母長輩約束,才越鬧越不象話。

所以,別看這三件事都是賈寶玉鬧出來的,歸根結底還是賈元春將他調離賈母房中,安排住進大觀園,遂了王夫人心思卻疏于管教所導致。

像碧痕洗澡,晴雯撕扇子還只是賈寶玉生活小節失控,還可以教訓幾句讓他改過就好。可他跑到王夫人跟前,公然調戲母親的大丫頭金钏兒,這件事可就真是大逆不道了。

古人崇孝,父母長輩的人和物都要淨重。

賈政離家後賈寶玉每次路過父親書房都得下馬,過生日也得遙對父親磕頭。

對于賈母、王夫人所賜的丫頭,更應該極爲敬重。他生日時林之孝家的當衆“拿大”教訓他:

(第六十三回)“別說是三五代的陳人,現淤增太太、太太屋裏撥過來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裏的貓兒狗兒,輕易也傷他不的。這才是受過調教的公子行事。”

盡管林之孝家的話不中聽,可教育是實打實的。

可王夫人自己不但沒想林之孝家的那樣教育兒子。出了事竟然還將金钏兒毫不留情的攆了出去。事後就罷了。

即便金钏兒後面死了,她竟也只吩咐襲人替她好好看著寶玉,派麝月暗中監視,依舊不放兒子出來,就怕再回到賈母身邊。

更可笑的是賈寶玉挨打之前,急的要找人報信,出來一個又聾又啞的“老姆姆”,你聽這老婆子如何說王夫人處理金钏兒之死的:“有什麽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麽不了事的!”

這個“又聾又啞”的老姆姆,豈不就是王夫人的影射?

對兒子的錯誤,不看也不聽,拿幾個臭錢就解決問題,而不舍得教訓。

如果不是後面賈政一頓暴打,賈寶玉還不知道將被王夫人縱容到什麽程度。

所以,“母親”在《紅樓夢》裏何其重要?作爲“補天人”,王夫人的角色就已經注定了她的失敗。

王夫人不以身作則,爲了一己私欲而放任賈寶玉在沒有長輩監管的環境中“野蠻生長”,與薛姨媽溺愛養壞薛蟠有什麽區別?

反正出了問題,最大不過死了人,也就給幾兩銀子就完了?全不想如此對兒子的影響。

好在賈寶玉經賈政暴打一頓,相同棒喝,加之他秉性不差,才能及時醒悟。

但仍舊還是出現了與林黛玉産生“私情”,與丫頭們過猶不及的關系等問題。

王夫人對此不加管束,卻只會將恨意歸結爲林黛玉和晴雯等人身上,真正是本末倒置。

她日後失去賈寶玉,兩子一女一個不剩,真正說起來,真是應該反省。

曹雪芹顯然認定王夫人不但不是補天的“女娲”,反而像是那撞到不周山的“共工”才是。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