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在昆侖山脈的“驢中之王”,體重超800斤,連野狼都能擊殺!

科學多一點 2024-05-12 06:52:41

23年年末,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突現了一種驢類動物,它們在廣袤的荒原上自由馳騁,身形魁梧,力大無窮,站立時仿佛一座小山般巍峨,連雪豹和野狼都不敢輕易招惹它們。

當地的老藏民說,這種動物暴躁易怒且不死不休。2010年,一頭雌驢爲了替自己被咬死的孩子報仇,徑直沖到一群惡狼之中,硬是用以命搏命的方式把狼王給踢死了,這種驢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藏野驢:高原之上的神秘巨影

這種神秘動物叫藏野驢,又稱藏驢、野馬。它的體形與蒙古野驢、騾相似,但顯得更爲矯健雄偉。藏野驢的頭部較短,吻端圓鈍,顔色偏黑。耳朵較長,能夠靈活轉動,一般超過17厘米,聽力十分敏銳。

藏野驢全身被毛主要是紅棕色,耳朵尖端、背脊、鬃毛和尾巴的顔色更深,嘴巴和脖子上方、胸腹四肢處則是白色,與軀幹兩側顔色界線分明,這種獨特的毛色使得藏野驢在高原上十分顯眼。

雄性藏野驢體型通常比雌性更大。成年藏野驢的肩胛部外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褐色條紋,肩後側面具典型的白色楔形斑,這也是它們的一大特征。

藏野驢身形龐大,體長可以達到2米多,肩高132~142厘米,體重甚至可以達到800多斤,幾乎等同于一輛微型車。其健壯的體格、強勁的肌肉令它們在行走間散發著一種不容侵犯的威嚴。

藏野驢主要分布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包括新疆的阿爾金山、昆侖山、喬戈裏峰等地。此外,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在青藏高原,藏野驢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海拔3600米到5400米的高山草甸、沙漠草原、丘陵等地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有3個亞種,分別是東部亞種、西部亞種和南部亞種。

藏野驢是一種生存能力優越的動物,它們對高寒、風雪、高強度日曬都有很強的耐受力,極端惡劣的氣候也能生活如常。藏野驢善于在幹旱的環境中尋找水源,會用蹄刨坑挖出水來飲用,這種能力使得它們在荒漠地帶也能生存下去。

在食物豐富的季節,藏野驢的群居規模較大,而在食物不足的時候,它們則會縮小群體規模,甚至選擇獨居。藏野驢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也會吃點白草、固沙草、芨芨草、各種針茅等。

藏野驢擅長奔跑,速度極快,這既是它們捕食和逃避天敵的手段,也是它們遷徙和尋找更好生活環境的必要能力。藏野驢通常在清晨從荒漠或丘陵地區來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大部分時間則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覓食和休息。

偏愛“組團刷副本”

在日常生活中,藏野驢是典型愛“組團”。它們常常結成5~8頭或20~30頭的小群一起覓食、休息和遷移。這種群居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它們共同抵禦天敵的侵襲,還能夠提高覓食效率,更好地適應高原環境。

它們的群體警惕性非常高,而且有紀律有隊形,行走方式是按順序行動,雖然在秋冬季節組成的大群體甚至可以達到300~400頭,但也很少紊亂,通常是雄驢領頭,小驢在中間行走,雌驢殿後。

不過這種群體結構並不是永遠保持原狀,而是靈活可變動的。一般情況下,雌性藏野驢會和幼小的孩子們一起生活,而成年的雄性野驢則會自發組成“黃金單身漢聯盟”,年老的雄驢則是solo行動。

藏野驢的繁殖季節通常在每年的7~12月,此時雄驢會變得異常凶猛躁動。爲了爭奪交配權而發生激烈的咬鬥,勝利的雄驢會控制整個驢群的活動,對于不聽話的驢子會毫不客氣上腳就踢。

雌性藏野驢每胎只有一個“獨苗”,幼仔在出生時體重較重,能達到70斤,3~4年後就可以性成熟,此時它們會開始參與繁殖。藏野驢的壽命相對較長,野生個體的壽命大約在20年左右。

藏野驢憑什麽被譽爲“驢中之王”?

要說驢科動物之中,藏野驢之所以能穩坐驢中“王位”,與其凶悍無比的戰鬥力不無關系。不管是從天生配件還是戰鬥技能上看,藏野驢都是高原山地中不折不扣的“硬漢”。

首先,它們的體型就占據很大優勢,在常年的高原奔跑中還鍛煉出了一身緊實強勁的肌肉,這也給它們激發了強大的蠻力。在藏野驢發狠的時候,它們甚至可以一腳就將野狼的頭顱踢個稀巴爛。

藏野驢的尾巴不僅長還很有力道,一般在32~45厘米之間,抽打敵人之時就像甩著一條鞭子,別提有多疼了。它們的牙齒也比一般的驢科動物要尖利,可以輕松咬斷細小的骨頭。

它們的耳朵也能充當戰鬥中的“警報器”,因爲既尖又長,還可以前後左右自由轉動,宛如一個精裝版的信號探測儀。憑借這對耳朵,藏野驢可以清晰分辨出東南西北的響動。

藏野驢五感敏銳,除了聽覺,視覺和嗅覺也是上乘。在幾百米的視線範圍內,它們都可以及時捕捉從而定位位置,如果有發現敵人埋伏在隱蔽的草叢之中,藏野驢就能主動出擊。

藏野驢的“奪命飛踢”也是非常恐怖,據說其蹄子發力時,會瞬間爆發出比自己體重還要重3倍以上的力量,因此如雪豹這樣體型中等的肉食動物都會避免從背後對藏野驢搞偷襲。

其次,藏野驢還有驢科動物“祖傳的”倔強和暴脾氣,就像一個炸藥桶一點就著。它們很難經受其他動物的挑釁,尤其是繁殖季節,沒有討到老婆的藏野驢更是看誰都不順眼,會對路過的生物爆發強烈的攻擊性。

最後,作爲高原之上的耐力之舟,藏野驢擁有強大的體力。即使是高寒山地之處的惡劣氣候、複雜地形,藏野驢也能輕松拿捏。因爲四肢較粗,蹄子也比家驢大,這使得它能夠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

藏野驢非常擅長奔跑,據說時速能達到50~60千米,在充沛的精力支撐下它們一口氣跑三四十公裏都不成問題。有趣的是,藏野驢還極其有“競技精神”,一旦身邊有生物與之競跑,藏野驢一定會超過它們才甘心,

所以人們就能看到十幾頭藏野驢追逐自駕遊車子的場景,這場狂飙之戰可以持續到幾十分鍾,除非遊客“認輸”緩下速度藏野驢才會善罷甘休,果然是“倔驢脾氣”,真實令人啼笑皆非。

雖然驢與車比賽的畫面看起來有些詭異的和諧,不過這種“競賽”有時也會爲藏野驢帶來災難,因爲它們並不知道車上坐的人究竟會對它們舉起相機還是獵槍,這也給其種群的生存埋下了隱患。

“驢中之王”的折戟

藏野驢與人類的淵源頗深,早在公元3000年前它們就已經成爲了人類的“好幫手”,因其吃苦耐勞、適應力強,人們嘗試著馴化用其轉磨盤、耕地等幫助生産生活。同時還爲滿足各方面利益,培育出了它們的雜交品種。

不過這份“愛”終究還是演變成了“恨”,盡管藏野驢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生命力,但它們的生存仍面臨著多方面的威脅與挑戰,調查顯示其數量在20世紀的一段時間內驟減,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保護動物”。

首先,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藏野驢的棲息地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使藏野驢的食物來源變得稀缺,無法得到充足的糧食。

氣候變化也對藏野驢的生存産生了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如暴風雪、幹旱等,導致藏野驢的生活環境變得極其不穩定,只能掙紮求存。

其次,非法狩獵和盜獵活動也對藏野驢的種群數量構成了嚴重威脅。一些不法分子爲了謀取私利捕殺藏野驢,並將它們的皮毛、骨肉進行走私,導致其數量急劇下降。

2014年8月11日,微博上一用戶爆出了一張“虐驢照片”,只見圖上一位墨鏡男子洋洋得意地展示著滿手鮮血,他站在一頭死亡的野驢後面,野驢身下滿地血液和血肉。

經過這一曝光,很多人都認出了被虐殺的正是“國寶”藏野驢。媒體紛紛對該男子進行譴責,呼籲西藏動保對其做出處理。從這一虐驢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出藏野驢正經受著怎樣的生存危機。

此外,道路建設和礦産開發等人類活動也對藏野驢的生存造成了影響,使它們的棲息地變得破碎化,影響了它們的繁殖和遷徙。

凶猛的藏野驢如今已經是我國名正言順的一級保護動物,同時也被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立法進行保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視,藏野驢的種群數量有所恢複。

即使有著強大的天生硬件,穩坐“驢中之王”的寶座,藏野驢依然會慘死在人類的槍口之下,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如果我們能爲其生存盡一份自己的守護之力,或許這些山間雄影會更頻現,感謝您的閱讀。

0 阅读:4

科學多一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