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最苦的部隊:戰士6月穿棉衣,營長打赤腳,司令員餓肚子

陳冠任 2024-04-05 18:33:14

張愛萍是一位傳奇的解放軍將領,1939年12月,他只身一人帶著警衛員來到皖東北,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隊伍,迅速發展,成爲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後改編爲新四軍3師9旅。

1940年5月間,劉少奇來皖東北檢查工作。臨別時,他很有感觸地對司令員張愛萍說:

““我見到的部隊,最艱苦的是你們這支部隊,吃飯是吃派,6月穿棉衣,12月穿單衣,甯肯餓肚子,也不肯去拿老百姓的東西。”

劉少奇的這話,是符合實際的。

9旅戰史上記載:

“……打頑王光夏戰鬥十三天,營長都打赤腳,也沒有飽飯吃,只吃一些大小秫子稀飯,還能堅持戰鬥。”

事實上,不僅戰士們打仗沒飯吃,就是司令員的張愛萍也兩餐沒吃飯,餓著肚子。

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1940年,日軍“掃蕩”皖東北,國民黨頑軍王光夏趁機夾攻。當時,劉少奇正在皖東北檢查工作。張愛萍作爲司令員,必須趕往前方。臨走前,他對手下說:

“上級領導好不容易來我們這一趟,總得搞些吃的才好。”

皖東北很窮,都是吃大麥碴子,地瓜幹。參謀長張震說:“我們實在是太困難,搞不出啥東西來啊!”

張愛萍說:“你到土紳家裏去籌一點大米白面,給他們留下來。”然後匆匆去前線了。

結果,這個王光夏不經打,張愛萍一仗就把他趕出去了。戰鬥一結束,張愛萍就往回趕,半夜回到旅部。他以爲劉少奇休息了,但見他的房裏還亮著燈,于是就去向他彙報戰況。談著談著,張愛萍就肚子咕咕叫起來了。

因爲部隊沒籌到糧食,中午開不了飯,他晚上也沒吃。

這時候,他餓得受住了,就對劉少奇說:“等一等,我先出去一下。”他出屋子,找到劉少奇秘書說:“能不能給搞點吃的?”

劉少奇聽見了,就問:“怎麽你飯都沒吃?”

“找不到什麽能吃的,我來時,部隊還沒籌到糧食,大家還都沒吃飯。”張愛萍無意中講出了部隊的情況。劉少奇一聽很難受,一定堅持要把張震給他的糧食拿出來給部隊。

別的部隊有飯吃,張愛萍的部隊爲什麽沒飯吃?主要是皖東北很窮,老百姓十分苦,連地主家也沒有余糧,所以部隊籌不到糧食,經常餓肚子。陳毅談起四總隊說:

“我軍攻洋河,殘敵踞房屋抵抗,我以洋油火攻,敵無一逃脫。我軍在洋河鎮收集火攻材料時照價給錢。洋河鎮僞軍給羅圩僞軍信稱,洋河一戰,人心大變。新四軍不僅以力服人,且能于作戰混亂之際表現其嚴密之紀律。如此服人以德,誰不欽佩?”

1942年,劉少奇在華中局擴大會議上說:“9旅是華中抗戰後新成立部隊中之成績較優者,他已成爲正規化的黨軍之一部,並創作了一些優良的作風。他(張愛萍)在開辟皖東北和蘇北根據地的工作和戰鬥中,有相當大的成績。”

這樣艱苦的部隊,卻是最打仗。在蘇北和皖東北幾支新四軍中,張愛萍率領的9旅,戰鬥力最強,攻不破打不爛,多次擔任反“掃蕩”的主力,戰功赫赫。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爲人知的曆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爲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

4 阅读: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