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一對公婆一雙兒女和植物人丈夫,無錫惠山“好媳婦”用堅韌“縫補”缺憾

揚眼 2024-05-08 16:55:21

在30多歲的年紀,原本幸福的家庭突遭變故:正年富力強的家中“頂梁柱”丈夫因突發腦出血成爲“植物人”,從此,她靠著縫補手藝,一個人獨自撫養一雙兒女長大成人,照顧一對年邁多病的公婆,爲他們支撐起一個“家”……她就是無錫市惠山區的“好媳婦”金鳳琴,一位面對生活的重挫,選擇堅韌不屈,努力前行的、了不起的女性。

金鳳琴在照顧丈夫

幸福生活突遭重大變故

她決定自己撐起整個家

1984年出生的金鳳琴,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2001年,18歲的她從江西老家來到無錫市惠山區前洲街道,在當地一家羊毛衫廠打工。之後,經親戚牽線,她認識了一個老實敦厚、肯幹勤奮的本地男生胡科強,並相知相戀。2003年,兩人結婚,婚後生活非常美滿,育有一子一女,這樣的“好”生活,讓兩口子感覺幸福。時間靜悄悄地流逝,生活安穩向前,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但生活就是這麽充滿兩面性,不幸突然降臨。

2018年12月的一天,在單位從不請假的胡科強,像往常一樣到山東濰坊出差。但當夜,身在無錫家中的金鳳琴接到電話,丈夫因高血壓突發腦出血昏迷,正在當地搶救,她連夜奔了過去。晴天霹雳,醫生說胡科強醒來的概率只有四成,即使醒來也是“植物人”。

那一刻,她怔住了,感覺天都要塌了下來。“家裏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老公是家中獨子,還有年邁、生著病的公婆需要照顧,怎麽辦?”短暫的驚恐和無助後,金鳳琴定了定神,決定振作起來,“以後,這個家,我要撐起來!”

金鳳琴參加志願服務,爲老人理發

一心照料家人

忙碌的她快忘了自己

決心好下,但要做到,卻並不容易。

處于植物人狀態的丈夫,24小時身邊都要有人,從吃喝拉撒到日常餵藥、護理,必須時刻盯著。

由于丈夫沒有吞咽功能,她每次都要先把吃的打碎,然後流質管飼;考慮到肌肉萎縮,每天除了定時餵藥,白天夜裏還都要多次拍背,同時保持3小時翻一次身;無法自主排便,只能金鳳琴每次搓揉腹部,輔助排便過程長達2—3小時。更糟的是,還並發了癫痫,病情有所惡化,照料起來難度更大。

同時,作爲失地農民的公公婆婆都已經70多歲,本身沒有什麽收入,公公曾患食道癌開過刀,身體虛弱,婆婆身體也不好患有高血壓,常年吃藥。更不要說,還有兩個年僅6歲和14歲的孩子要撫養,經濟上、照料上、學業上都需要她操持。這一切如同大山,壓在了她的肩膀上。

爲了方便照料家人,她辭去了廠裏的工作,尋了一個修補攤位的活幹,這樣來去自由。每天6點,金鳳琴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飯,然後接孩子上學,跟著去攤位上忙活。等到中午,她回家照料下老人,然後再接孩子放學,之後又是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一直要忙到很晚,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更不要說收拾打扮自己,她有腎結石,時常疼得冒汗,她也盡量忍著。就這樣,靠著衣服修補攤位和平時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以及幾乎24小時連軸轉的忙碌,艱難地支撐起了一個家。

金鳳琴(中間紅馬甲)與志願服務對象老人在一起

堅韌的愛與不屈的心

她用行動回報社會

“我還是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人需要樂觀面對生活,自立自強!”每當要支持不下去的時候,她總是這麽告訴自己。

好在,一些情況在慢慢改變。靠著年輕時在老家學的縫補手藝,加上這些年的琢磨,她的縫補技藝提升了不少,找她縫補的居民也很固定,如今她還盤了一個小攤位,靠縫縫補補,每單收個三五塊錢,盡可能維持家用。公公婆婆盡可能幫忙照看臥床的丈夫,有時候撿紙板賣舊貨補貼家用,一家人有個信念,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救助胡科強。

特別令金鳳琴高興的是,孩子慢慢長大,變得很懂事,大女兒如今考上大學醫學專業,並且在學校入了黨,她還積極勤工儉學,掙錢補貼讀書花費。同時,同在惠山區的娘家哥哥、姐姐兩家人不但替她“盡孝”,照看她自己生病的老父親,也盡可能對金鳳琴這邊幫忙。

作爲一個“外地媳婦”,金鳳琴的堅守和毅力,獲得了公婆的認可,街坊鄰居們對她也是佩服不已並施以援手,社區也經常幫助和關心這一家子。爲了感謝大家的幫助,她還專門跟公公學了理發技術,有空就參加社區志願服務,爲老人們免費理發,作爲志願者已經有兩三年,有時候還帶著一雙兒女共同參加社區保潔服務,教育他們要有感恩之心。

面對生活的不幸,金鳳琴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堅韌的精神,她面對不幸的頑強則是大部分人很難做到的。畢竟,對艱辛的複述也許容易,但一道道坎卻是需要她實實在在去付出,去拼盡全力地邁過的。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建波

校對 王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