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産不可再生:河南大學禮堂何以在加強保護下被損毀?

青鋒看天下 2024-05-03 22:25:10

青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爲“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承載了很多“河大人”的青春記憶的河南大學禮堂于五一假期期間發生火災。據有關報道,已造成大禮堂目前只剩四周的牆體部分,整個屋頂已被燒毀,被火燒過的建築呈焦黑狀,二層幾乎已被燒掉的重大損失。一時間,這場火災引發不少媒體和網友關注與熱議,其中不少人爲之惋惜的聲音在網絡蔓延的同時,青鋒不能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一具有相當曆史價值的全國重點保護建築,爲何會在保護的名義下被損毀?重點保護文物究竟該怎樣才能得到切實的保護?

根據有關媒體報道,發生火災的河南大學禮堂,原定修繕工期爲180天。合同規定, “自甲方書面通知進場之日起開始計算工期,且必須在2024年4月 7日前全部完成”。根據合同規定,這次修繕到發生火災時,似乎已延期近1個月。對此,不能不問,爲何沒有在合同規定日期內完成修繕工作?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工程延期?

最新消息表明,河南省消防安全委員會成立的由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公安、應急、教育、文物等部門及開封市政府參加的聯合調查組已開展提級調查工作,那對于工程延期,以及因何延期,是否也應該列爲重點調查的問題?

有關報道披露,在河南大學表白牆上的一張“大禮堂周身裹滿了維修用的腳手架”的照片上面,挂著醒目的橫幅大字:“文化遺産不可再生,加強保護刻不容緩”,“治理隱患保障消防安全”等字樣。如果單從這些這些標語看,該校針對大禮堂的修繕,應該有足夠的重視,而且,在消防安全方面也相當的認識,但爲何在如此高度警示的情況下,會有如此大的火災發生?

這是否說明,當下某些地方在某些工作上,尚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作祟?看似牆上挂著高度重視的標語,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將標語口號落實在實際工作之中。凡事走過場,一旦意外情況發生,比如類似火災事故出現後,也好爲自己推責留下可以推脫的余地?

所以,在初步認定“起火原因疑似爲有施工隊人員在禮堂內部休息”,或者說已經有苗頭斷定責任應該由施工單位重點承擔,“相關責任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的同時,事故調查組是否也應對該校針對此次修繕工作所作的安全消防措施工作來一次拉網式調查,看看該校是僅僅停留在口號上,還是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了實際之中。如果不然,這次事故的主要責任方被追究責任後,校方還不能引起足夠重視的話,將來是否還有可能在看似足夠重視的口號滿牆的情況下,再有類似事故的發生?

青鋒還注意到,在相關報道中,文物監管部門的相關人員表示,“(該文物的)直接責任人爲河南大學,文物部門只是監管責任,我們會監督他(河南大學)把這個事情處理好,後續的工作做好”。這讓人不能不也再問一句,作爲監管部門,在文物修繕過程中,應該怎樣監管,怎樣才能盡到監管的責任,只是在事故發生後,派人到現場表示說自己“只是監管責任”,會監督事故單位把後續事情處理好,而就不需要在事中切實深入一線進行監督,讓各個責任單位真正履行好各自的責任嗎?這樣的表態,是否也是官僚主義的一種表現?

人們常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亡羊補牢,猶未爲晚。河南大學禮堂火災肯定要對相關責任方追責,但透過這次火災,是否也應該警示更多單位,如何在各項工作中俯下身子,切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那些花花道道,以免給百姓和社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0 阅读:1

青鋒看天下

簡介:獨家言論,就在“青鋒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