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再次任命彭德懷,卻遭到暗中阻撓,此人是誰?

峻輝聊過去 2024-04-24 03:58:51

1965年秋天,在吳家花園裏種地的彭德懷接到了毛主席秘書的電話,原來是主席想讓他去西南大三線主持建設工作。

彭德懷起初並不想答應,但在毛主席的鼓勵下,他最終滿懷希望地踏上了前往成都的列車。

列車啓動後,彭德懷滿臉喜色。這時的他並不知道,希望的曙光只是跟他匆匆見了一面就轉身離去。

彭德懷上任大三線的副總指揮後不久,就有不少人暗中作梗,阻撓他的工作。他不明白,主席明明已經重新重用他,爲什麽還是有人非要和他過不去。

在希望的曙光中踏上新征程

1965年秋天,彭真在人民大會堂見了彭德懷一面。彭真告訴他:“主席想讓你去西南主持建設工作。”

彭德懷擺了擺手:“按道理來說,我應該服從命令。但我曾經犯了錯,就算我上任,也不會有人聽我的。”見彭德懷拒絕,彭真接著勸說,可一連勸了兩個小時,都沒有說動彭德懷。

回到吳家花園後,警衛詢問彭德懷爲什麽沒有答應去西南,他答道:“我沒搞過工業方面的事,也不懂,我去了人家也不願意聽我的。”

晚上,輾轉難眠的彭德懷起身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想回農村的願望。

幾天後,身在吳家花園的彭德懷接到了主席秘書的電話,原來是主席想當面和他談談,彭德懷趕忙和警衛一起趕往中南海。

毛主席早就在院子裏等著了,見到了老朋友,他上前握住彭德懷的手,眼神裏帶了幾分傷感:“你看著比幾年前老了許多啊?”

二人邊走邊交談,講的還是去西南三線主持建設工作的事。

起初,彭德懷依舊拒絕這個任命,他表示自己曾經犯了錯誤,也沒搞過工業建設,現在只想回老家農村種地去。

毛主席耐心勸解,告訴他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要振作起來,把力氣用到工作上去,幹出好成績。

時間一晃而過,到了中午吃午飯時,劉少奇、鄧公、彭真也來了。

毛主席當著衆人的面說道:“彭德懷去西南,這是黨的政策,如有人不同意時,要他同我來談。我過去反對彭德懷是積極的,現在要支持他也是真心誠意的。”

主席的一番話顯然給予了彭德懷信心,在回吳家花園的路上,他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警衛也跟著他一同高興。

出發去西南前,彭德懷拿賣廢品的錢請自己經常來往的幾個朋友吃了頓飯,還看了一次電影。彭德懷的開心,大家都看的出來,他們也爲他高興。

彭德懷內心還是渴望去工作的,他一直都在吳家花園生活,來往的人也少了許多,只有侄女和他曾照顧過的戰友遺孀常來看望他。

聽著侄女講身邊同學的苦難生活,彭德懷暗自歎息,說自己是個吃閑飯的人,不能爲人民工作。

希望的曙光匆匆前來與彭德懷碰面,在吳家花園了種了六年地的他終于又能爲人民工作了。

前往成都的站台上,彭德懷揮手告別了前來送行的友人,轉身踏上了列車,奔赴他下一個揮灑汗水的地方。

艱難的工作任務

彭德懷到達成都後,時任四川省省委第一書記的李井泉帶人前來迎接,彭德懷的大名如雷貫耳,李井泉對他的尊敬也不言而喻。

1949年冬季,李井泉趕赴西南參加、領導革命工作,和當地老百姓一起肅清土匪。

解放後,他積極投入到建設工作中去,爲西南做了不少好事、實事。

李井泉在西南待了七年有余,對西南的情況再了解不過。他知道彭德懷是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家,他也打心底裏佩服人家,但對于彭德懷的工業建設能力,他還是持懷疑態度。

畢竟在彭德懷到達西南前,他從事的都是和軍事相關的工作 ,如今突然轉到工業建設,不免會出現一些失誤情況。

李井泉憂心忡忡,彭德懷自然也看出了他的擔心,在西南主持建設工作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但彭德懷依舊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他相信只要他堅持幹實事,爲老百姓謀福祉,總有一天能贏取這些西南老幹部的信任。

懷疑彭德懷工作能力的不止李井泉一人,西南很大一部分高層幹部都不太信任彭德懷,認爲他短時間內沒辦法了解西南的總體情況,制定出高效的建設計劃。

李井泉找來西南高層幹部共同商議,這些人一致認爲可以不用完全執行彭德懷下達的命令,對于他有爭議的提議,大家可以先糊弄過去。

彭德懷在吳家花園種了六年地,他迫切地想爲人民服務,爲老百姓做點實事。爲了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西南地區工業建設和農業生産情況,他准備和西南高層幹部開會共同商討。

在會上,彭德懷發現這些幹部要麽沉默不言,要麽就是打哈哈,前言不搭後語,擺明了是要糊弄他。

其實這種情況,他還沒到西南的時候就預料到了,然而等真正面對這些時,他心裏不免生出一絲落寞之情。

現在看來,他只有用實際行動來打動這些西南老幹部了。

既然這些幹部們不願意好好配合,那自己就實地考察,自己親眼見的和親耳聽的還要比他嘴裏說的真實。

彭德懷沒在成都待多久,就去了內貢、渡口等地考察當地的天然氣、煤炭生産和工業建設情況。

考察煤礦時,彭德懷告訴煤礦負責人,一定要去注重煤礦巷道支護,確保礦上工人的安全。

彭德懷在渡口鋼鐵基地參觀時,跑前跑後,不斷地誇贊,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濕了也不在意。還是隨行的工作人員提醒後,他才去休息。

考察完回來,彭德懷又馬不停蹄地參加總結會議,一刻也不停歇。

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彭德懷在西南做的一切,西南的老百姓看在眼裏,西南的幹部也同樣看在眼裏。

守得雲開見月明

看著彭德懷天天兢兢業業、宵衣旰食地工作,李井泉等一衆西南高層幹部是既敬佩又羞愧。

他們意識到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他們不應該懷疑彭德懷的革命能力,更不應該不配合他的工作、故意糊弄他。

“能知錯就改就還是好同志。”李井泉等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立馬找到彭德懷,向他表達自己之前的顧慮以及對他的歉意。

彭德懷聽完李井泉等人到話後,豪爽一笑,表示自己之前在工業方面確實是個門外漢,他們不相信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搞好工作的前提是大家團結一心,只要這些西南的幹部們好好合作,腳踏實地辦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一定能將西南發展的更強盛。

收獲了這些西南高層幹部們的信任,彭德懷感覺工作明顯比以前好進行了。

雖然之前李井泉糊弄過彭德懷,但彭德懷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有爲難李井泉,反而極其信任他。

和彭德懷一同工作後,李井泉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他早就知道彭德懷的軍事指揮能力出色,沒想到他在工業建設方面也絲毫不遜色。

想幹好建設工作,僅建立起信任關系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溝通交流。

在商議時,彭德懷常常用詢問和商量的口吻和他們進行交談,傾聽各級幹部想法和建議,並積極給予反饋,給出自己的觀點。

交流地多了,大家對彭德懷的決策和想法也愈加理解,哪怕是碰上爭議性決議,幹部們也能坐下來細心商量,而不是打哈哈,糊弄過去。

彭德懷在各地區視察時,常常以身作則,不占老百姓一絲一毫的便宜。

有一次,他們在牧區吃飯,發現牧民少算了錢,回去後,他立馬給牧區負責人寫信講明情況,並把補的錢和信一同寄了回去。

彭德懷的高尚品行影響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西南地區的幹部和老百姓都愈發敬佩他。

在彭德懷、李井泉等一衆幹部的領導下,西南地區的建設工作做的越來越來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雖然在西南三線初期的工作並不順利,但彭德懷並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反而是堅持不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取一衆西南幹部的信任。

渡河、成都、重慶等西南大地上遍布著他的努力工作的腳印,他沒有辜負毛主席和西南人民的信賴,他用自己的認真和熱忱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份工作。

彭德懷這種這種腳踏實地、堅韌不拔、爲國爲民的奉獻精神實在是令人敬佩。

總結: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彭老總正如範仲淹所言,無論什麽時候、無論處于何地,他都在擔心老百姓,擔心國家發展。對于這樣一心爲國、一心爲民的偉人,曆史會記住他,人們也會記住他。

參考資料:

我的外公彭德懷.《黨建》雜志

彭德懷在三線【2】中國共産黨曆史網

從進步學生到國家領導人——李井泉.撫州史志網

7 阅读: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