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世界了解江南之美——專訪蘇州芭蕾舞團團長王全興

亞太日報 2024-04-11 23:07:25

作者:黃耀祖

今年是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五十周年,爲推動兩國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中國蘇州芭蕾舞團應邀在馬六甲舉辦三場公演。值此契機,《亞太日報》對蘇州芭蕾舞團團長王全興進行了專訪。

《亞太日報》:蘇州芭蕾舞團最早從何時起、以何種契機進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王全興:蘇州芭蕾舞團已經成立十多年了,我們其實每年都有這種對外交流演出的工作,但是前幾年由于疫情沒有出國。去年疫情結束後我們便重新開始了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首先去的是西班牙,在巴塞羅那維多利亞劇院藝術節的開幕式場,我們進行了兩場演出。同時,在中阿建交65周年之際,我們也去了一趟阿爾及利亞,在那裏演出了五場。兩個地方的演出都非常轟動,非常有影響力,所以今年我們又加大海外演出的力度。在這個月的7號,一直到15號,我們將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進行公演。在馬來西亞從4月12號到14號,連續在“又見馬六甲”劇場演出三場。演出的劇目名爲《憶江南芭蕾精品荟萃》,主要就是融入了芭蕾舞團各種風格和特色的經典片段的節目,所以也得到了馬來西亞當地人的熱情歡迎。雖然我們還沒有到,但演出廣告已經鋪天蓋地了。

圖爲王全興近照

《亞太日報》:您認爲,蘇芭從事的一系列對外文化交流,如何促進外國人對中國擁有更加全面理解?

王全興:我認爲藝術就是要傾誠的溝通交流合作,才能夠更好,所以我們也是借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首次走進馬來西亞。

我們演出的地點馬六甲市是曆史上鄭和下西洋到過的地方,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五六百年前,鄭和的船隊就在馬六甲通過這種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促成了兩國人民之間的這種友好關系。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我們又帶著蘇州芭蕾舞團演出一些中國的特色作品,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

所以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個演出,帶動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建。同時我們也希望馬來西亞藝術家有機會的話,也到中國,來到蘇州來進行訪問、演出交流。

王全興會見外國友人

《亞太日報》:您認爲蘇州芭蕾舞團在文化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麽?其所帶來的影響又如何?

王全興:我認爲蘇州芭蕾舞團第一次走進馬來西亞,最主要的還是傳遞友好,傳遞美好。中馬建交50周年,兩國人民經過不斷的交往交流形成了友誼,馬來西亞是中國的友好鄰邦,馬六甲又是舉世聞名的重要海港,中國許多的商品貿易都從這裏經過,它同時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所以我們也非常重視此次赴馬的演出,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三場演出,以及每場幾千名觀衆的交流,對馬來西亞有一個新的了解,新的認識。

我們聽說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以外,還有很多的華人,華人傳統都保護得非常好。我們想通過走進這個城市,走進百姓當中,看到他們文化的發展,看到他們生活的景象,看到兩國百姓交往,我覺得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和促進的作用,也預祝中馬關系能夠有更大的發展。

《亞太日報》:有哪些方式可以讓觀衆更好地了解芭蕾藝術?

王全興:我想除了大量的宣傳和走進我們的劇場以外,每天晚上的演出之後,我們的藝術家和觀衆還有一個見面會。觀衆在看完了我們藝術家的表演之後,對一些作品、對一些節目、對一些演員有想了解的,可以跟我們的藝術家和我們的排練老師共同交流。所以我們每一天的演出之後,都會在劇場的前廳舉辦這樣一個蘇州芭蕾舞團的老師和演員與當地觀衆的見面溝通會。他們會詢問蘇州芭蕾舞團的節目作品,還有演員的一些技術技巧。來看我們演出的人,聽說有很多是學舞蹈的。有的是學現代舞,有的學的是當地的民族舞蹈,還有學芭蕾舞的。他們都想看到中國芭蕾舞演員通過什麽樣的形式,什麽樣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他們也會咨詢一些怎麽學習中國的這些舞蹈,這些舞蹈是怎麽編出來的,他們也會達成共同的交流交往,這樣可以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藝術上的交流。

《亞太日報》:芭蕾舞團在對外公演中選擇的作品,有什麽特點?我們是否也會在本次公演的節目中看到這些特點?

王全興:我們這次演出的主題叫《憶江南芭蕾精品荟萃》,主要就是不同風格和特點的小節目,所以這次的演出應該會是精彩紛呈的,既有古典的作品,包括經典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當中精彩的第三幕,同時又有我們現當代的一些作品,包括《蛻變》《離別》。還有一些非常唯美的作品,包括我們最新創作的《驚夢》,是選材于昆曲《牡丹亭》,以芭蕾的形式展現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所以在舞台上演出應該會有非常不錯的效果。同時還有一些江南特色的節目,包括姑蘇煙、雨晴、繡娘等,充分展現蘇州江南特色舞蹈風格和韻律的作品,都會在這個舞台當中不同的時刻進行展示。

蘇芭《天鵝湖》劇照

所以在這次演出中,不僅有現當代的舞蹈,也有一些原創的舞蹈,同時還有一些江南特色的舞蹈,更有最後的壓軸戲—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我覺得這次演出一定會給馬來西亞觀衆帶來賞心悅目的欣賞感受。

《亞太日報》:在蘇州芭蕾作品的創作中,您認爲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什麽?

王全興:我們蘇州芭蕾舞團每年都有一些古典作品,一些原創作品,還有一些現當代的作品創作,我覺得每一部分都非常難。

但我覺得,更大的挑戰還是現實原創中國題材的作品。因爲古典作品我們可以引進,比如世界經典的芭蕾舞劇,像《天鵝湖》《睡美人》《吉塞爾》這些作品都是非常經典的,我們都可以引進,比如說美國的版本特別好,法國的版本特別好,我們都可以去引進它,去學習它。但是,中國原創題材的作品往往需要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磨練出一種情感打造的劇本,再進行編創編排,所以它更加注重原創性。所以中國現實題材創作更難一些,更具挑戰性一些。但這一塊,我們還是必須要做。我們不但在國內演出,在國內巡演,在蘇州本地駐場演出,同時我們每年還要走出國門,到國外來展現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我覺得這樣使得蘇州芭蕾舞團,在藝術發展上,在創作道路上,在人才培養上,都有一個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現。

《亞太日報》:像《壯麗的雲》這樣將芭蕾與新穎題材進行結合的作品是如何構思和實現的?

王全興:剛才我也說到了,這需要藝術家主創團隊,通過體驗生活深入基層,了解這個故事的人物,然後通過一年的准備,包括劇本的准備、音樂的編排、舞蹈的創作,這樣才形成了我們這一部劇的劇本。然後,再通過兩個月、三個月的演員身體磨合與排練,形成了一部原創的芭蕾舞劇。

我們去年新創作的《壯麗的雲》表現的是兩彈一星的科技元勳們爲了祖國的原子彈的事業奮鬥終身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無數人。

我們首演之後,在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各地進行了巡演,包括走進學校、走進社區,爲大學生、中學生演出,得到了他們的一致好評。所以我們也想通過這部劇更好弘揚科學家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爲中國科技事業無私奉獻。同時,我們也通過這個作品,更好地來傳遞中國的故事和中國的精神。我們不僅是在大學裏演出,在本市(蘇州)演出,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巡演。同時我們去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的巡演都會演出裏邊的片段,期待獲得外國觀衆的好評和歡迎。所以我們雖然創作一部原創芭蕾舞劇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們還是有決心和信心,每一兩年創作一部大型,或每年創作一部小一點的作品,總之我們都是需要兩條腿來走路,來創作,來爲更多的觀衆服務。

《亞太日報》:芭蕾舞團未來會與更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嗎?您最期待與哪個國家進行交流?

王全興:芭蕾是從西方傳到中國來的,我希望最好是與更多的國家交流。我覺得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我們都應該去了解不同的國家面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這包括我們經常去的歐洲、美洲,包括我們去年去的非洲。阿爾及利亞也非常有特色,也包括我們今年要去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我們還想去其他一些亞太國家,像泰國、新西蘭,以及歐洲的法國、英國,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等等。

我覺得世界各地的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藝術傳播,讓世界各地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我們蘇州、江南特色的藝術作品,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繁榮、增進祥和友誼的舉措。

《亞太日報》:您認爲蘇州芭蕾在未來是否會繼續發展?它將如何適應文化傳播的角色?

王全興:我想作爲藝術家,目標都是想在舞台上有更好的展現,而展現就需要觀衆看到。

我剛才也提到了我們創作的這些作品,優秀的作品,不僅在國內演出,爲大學生演出,同時我們也想走到世界各地去展現中國的風采,展現我們江南的特色,展現藝術家的技術技巧,包括情感。通過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交流交往,來達到繁榮藝術發展的一個目標。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

0 阅读:21

亞太日報

簡介:全球視野、傳播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