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大陳海域人工魚礁一期工程建設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浙江融媒體 2024-04-28 13:50:17

今天(4月27日)上午,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組織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有關專家,對椒江大陳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人工魚礁一期工程建設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建設單位的工作彙報,審閱了項目相關材料,經質詢、討論,同意該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海洋牧場建設作爲解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金鑰匙”,是轉變海洋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據悉,椒江大陳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人工魚礁一期工程的建設內容,包括投放2200套錨礁系統、8套台礁系統,建設水下監控系統及海上浮標1套。此外,還設立了海洋牧場示範區標示碑。

“投放人工魚礁、開展增殖放流等舉措,旨在以保護和增殖爲抓手,切實提高海洋生物資源多樣性,促進海洋生物資源養護與生態環境修複,有效解決近海漁業資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問題。”椒江區農水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胡少華說,“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省廳、市局的大力支持。在獲得海事部門許可和通航保障情況下,我們還按照工期進度倒排時間,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對于海洋生物來說,沉入海底的人工魚礁,爲它們搭建了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其實,這項構築“藍色糧倉”的工作,椒江自2004年起就在逐步探索推進。此次的椒江大陳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人工魚礁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是椒江建設的第四期人工魚礁工程。

(采訪對象供圖)

記者了解到,2004年至2007年開展的人工魚礁一期工程中,椒江投放人工魚礁5.47萬空立方米,投礁海域面積81公頃;2013年至2015年開展的人工魚礁二期工程中,椒江投放人工魚礁7020空立方米,投礁海域面積1.32公頃,並建成了5個藻場帶;2013年至2016年開展的人工魚礁三期工程中,椒江建成36組網箱式和浮筏式浮魚礁,最終形成了人工魚礁4.33萬空立方米。

4月12日,省委書記易煉紅來到椒江區調研,“發展海洋經濟”正是其中一個主題,並指出“黃魚養殖是富民産業、強島産業,要以養殖技術創新爲支撐,突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養殖産業品質更優、技術更強、規模更大”。

(采訪對象供圖)

黃魚養殖等基地,就分布在這些人工魚礁工程的周邊海域。它們的建成,爲助力黃魚養殖、探索碳彙交易、發展海洋經濟等夯實了生態環境基礎。

“從去年建成的水下監控系統的監測數據來看,該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漁業資源量明顯提升。”胡少華說,這也增強了周邊海域養殖戶們的信心,激勵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在吸引外地養殖戶來此投資發展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拓展深遠海養殖項目。

這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目前,椒江正在謀劃建設大陳黃魚産業大腦平台(溯源認證體系)。”胡少華說,一方面可以助力推動養殖升級、三産融合,提升海洋漁業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延伸産業鏈條,助力村集體資産壯大和漁民增收致富。“在既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強整體規劃,進一步推動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來源:望潮客戶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