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中國50年也造不出日本發動機?是年少輕狂,還是真的仿制不了

Hi秒懂科普 2024-05-14 17:29:43

“再給中國50年也造不出日本發動機”。

這番話雖然不好聽,但也證明了日本發動機的實力。

但是呢?

也存在一定的錯誤。

日本發動機的確全球領先了,即便他們的發動機零件被中國拆爛了,我們也仿制不出來。但不能否認中國是在進步著,因爲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在發動機領域的發展較晚,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就沒有實力超越他們。

例如:光刻機;

中國曾一度被荷蘭光刻機巨頭看不起,並認爲:“即便免費把圖紙送給中國,中國也造不出光刻機”。就連台積電老總張忠謀也幫著外人,並放出狠話:“中國舉全國之力也不可能制造出高端芯片”。

他們從一開始就否定了中國,然而到了最後打臉的要多狠就有多狠。在之前我們的確比不過荷蘭光刻機,但中國在光刻機領域也是有一定基礎的,什麽時候造出來,只是時間問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如今迎來了國産光刻機,芯片已經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了,甚至在發動機上中國也突破了關鍵性技術。

那麽,問題來了!

中國爲何仿制不了日本的發動機?

那是因爲他們在發動機上面的研究更久、更透徹,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發動機采用了無縫銜接技術。那麽這個技術究竟有多厲害?就連中國拆爛了都不能把它“解剖”出來,或組裝起來。

什麽是無縫銜接技術?

把兩個或者多個零件焊接在一起沒有一點縫隙。

它的使用範圍非常的廣泛,可以用于各種材料,例如金屬、玻璃、陶瓷、塑料、橡膠等,也可以實現精確的拼接,還可以用于汽車零件的制造,提高零件的質量和精度。具有高效、快速等特點。

簡單地說,日本發動機的零件很多,拆下來的確很簡單,但想要重新組裝起來,即便是有圖紙都不可能完成。這考驗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耐心,還有對日本發動機的了解以及技術等問題。

其次,人才問題;

截止到目前爲止,中國還缺非常多的人才。關于我們國家爲何留不住頂級人才,除了工資低之外,我們缺的是對他們的尊重。如今社會的風氣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這些科研人員不單單是要研究技術的,還需要辦理非常多的事情。

這套“動作”下來,誰還會專心致志地搞科研呢?我們想要引進人才,就不應該浪費他們的寶貴時間與精力。讓他們安安心心地搞科研,而不是教他們如何爲人處事。當然說話也是一門學問,但還是那句話:他們的時間是寶貴的。

我們應該樹立起責任意識,讓這些科學家處于一個友好的研究環境中,他們才有更多的動力,生活質量也得跟上去。就這麽說吧,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改變、創新,不應該處于盲目中,應當跨過去。

所以,我們要盡快讓科研工作者待遇升溫。

這些問題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致命點”,很有可能會被國外“卡脖子”。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有不斷地前進才能打破壁壘。

那麽,再給中國50年的時間當真造不出日本的發動機嗎?

我只能說日本不要盲目自信,中國發展的道路是迅速的。一年、兩年的時間在發動機上,我們可能與日本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三年後我國比以前肯定有所突破,因爲中國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中國的科技早就崛起了,早已經走向了世界前列。我們國家爲何有如此大的成就,除了科研人員的成果之外,是因爲我們敢于虛心學習,並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以及技術,促進自身的進步。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艦是怎麽來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前身就是前蘇聯瓦良格號,購買時它還是個半成品,然而在運輸的過程中卻經曆了非常多的磨難,終于來到了中國。

回家的路雖然坎坷,但經過我國不斷地研究、創新,終于迎來了中國首艘航空母艦。使得中國填補了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對此,它的成功也讓中國海軍提升了一大步,也讓中國航母“從無到有”。

自此中國從“航母時代”來到了“雙航母時代”再到“三航母時代”,這個跨度非常的快。自中國迎來遼甯艦之後,在航母上的發展是迅速的。更爲重要的是,中國還突破了美國多年來未突破的電磁彈射技術。

所以說,中國有的是信心能夠突破發動機技術。近年來,我國在發動機上面的發展也是快速的,如今早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打破了西方多年的壟斷。中國迎來了站立式斜爆轟沖壓發動機,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之一。

在航空領域,中國發動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突破。但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爲精湛,更先進的發動機技術。

總的來說,只要中國掌握了發動機技術超越自我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對比日本發動機的話,我們肯定還需要不斷地進步。但並不代表我們國家就不可能超越他們,還是那句話,中國發展的速度是快速的。

我國雖然沒在所有領域占據領先地位,但已經排到了世界前列,相信要不了多久,中國將會再次取得新突破。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 阅读:304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3:04

    日本不敢說這話,這話只有公知和自媒體敢說

Hi秒懂科普

簡介:打包一切你不知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