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暴露地球位置,期望與地外文明聯系,你覺得這樣好嗎?

5樓的男人 2024-04-16 17:22:33

1977年,那一年比較特殊。因爲一場宇宙奇觀即將上演,這就是176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四星連珠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將會出現在一個方向上。

這種難得的宇宙奇觀,可以被人類利用,降低成本,打開通往宇宙深空的大門。可以利用行星的引力捕獲進行加速,然後被甩出去,這就是引力彈珠效應,用非常少的燃料,就可以讓探測器一路加速,飛行到宇宙深空之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被執行“水手號計劃”的兩艘深空探測器,臨時改變了任務,命名爲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在經過一番改裝後,開始向宇宙的深空進發。旅行者1號飛行方向是更南一些的天鵝座方向,而旅行者2號則是更北一些的人馬座方向。

旅行者1號雖然名字中有個“1”字,但是其發射時間晚旅行者2號半個多月,雖然發射時間晚,但它分別拜訪了土星和木星,這兩顆太陽系質量最大的行星,受到的引力加速效應更加明顯,其速度比旅行者2號更快一些。目前,旅行1號的飛行速度是17.062公裏/秒,旅行者2號的飛行速度是15.32公裏/秒。

由于速度不同,這就導致旅行者1號飛行距離更遠,它也是第一個人類第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深空探測器,2023年12月,根據NASA科學家計算,旅行者1號離地球的距離已經到達240億公裏,而旅行者2號才飛出190億多公裏。

旅行者1號除了拜訪太陽系行星外,其實它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作爲地球的“使者”,攜帶地球人類寫給外星文明的“信件”,以此作爲紐帶,期望能夠與地外文明建立聯系。

因此,旅行1號身上不僅攜帶有衆多的科學儀器,還帶著一張記錄太陽系和地球信息的磁盤。也正是這張磁盤,在日後飽受诟病,一些人認爲其在未來可能對地球安全造成威脅。

旅行者1號攜帶的磁盤記錄了哪些信息?

旅行者1號當時可謂是集地球最高科技于一身,抛開其核動力電池,以及極高的靈敏度不說,即便是帶給地外文明的“信件”也極具匠心。

整個信件,也就是磁盤是一個銅質鍍金的圓盤,直徑是30.4厘米,重量是1.7公斤。整個磁盤中有115個軌道,每個軌道中有16000個脈沖,一個脈沖代表一個二進制位,也就是0或者1。

想要讀取旅行者1號上面的信息,需要一個特殊的設備,將磁盤上的脈沖信號轉換成爲數字信號,然後被編譯過來讀取。而爲了方便地外文明能夠快速的讀懂磁盤中的信號,還帶有一個留聲機讀取的金剛石針。

整張磁盤容量雖然不大,但是內容卻非常豐富,總計有115張影像資料,這些相片中包含了大量地球上的照片,用來展現地球的美麗景色和地球上的文化。

這些相片不僅有人物圖像,而且還有高聳的山峰、廣闊的海洋,從繁華的都市,到甯靜的鄉村應有盡有,當時的NASA科學家們,就是像通過這115張相片,把整個地球的面貌都介紹給對方。

除了圖像外,磁盤中還錄制了大量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55種人類的語言,這些不同的語言分別表達了對地外文明的問候,這些語言中有4種中國語言。

除了問候外,還有90分鍾的音樂集錦,包含了古典音樂、爵士樂和民樂等多種風格的音樂,體現人類的創造力和藝術天賦能力,也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善意態度。

除了上面的資料外,還介紹了人類的基本特征,以及人類的繁衍方式。讓地外文明知道,是誰給他們發送了這些內容。

除了告訴對方是“誰”外,還告訴對方位置,在磁盤上不僅標注了太陽系的信息,還特別標注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距離。

期望地外文明在截獲旅行者1號,讀取上面的信息後,可以通過太陽系的位置,找到地球,然後找到人類,與人類構建“友好”關系。

從當時人類的行爲來看,無疑是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充滿了善意,不僅一覽無余的介紹了地球上的信息,而且還告知對方准確位置,期望對方能夠憑借這個地址找過來。

但是,用如今的眼光來看,這中行爲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15世紀初期的美洲土著,如果通過漂流瓶的方式,對外發送信息,告知准確的位置,如果被當時西方世界發現,那麽他們的悲劇將會更早的上演。

同樣,在大劉的小說中,也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任何文明想要最終活下去,那麽就要盡量隱蔽自己,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中,你也不知道誰會帶有善意,誰會帶著善意,只有在對方還弱小的時候,把他扼殺在搖籃中,才是最穩妥的解決辦法。

越是高級文明可能也就越冷酷,三體文明好歹還給人類留了條後路,讓人類都遷移到澳大利亞,但是更高級的歌者文明,問都懶得問,直接一個二向箔進行降維打擊。

所以說,旅行者1號攜帶磁盤,前往宇宙深空中,這種行爲對人類來說,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那麽只能期望旅行者1號攜帶的磁盤在此期間損壞,即便地外文明捕獲到,也無法讀出裏面的信息。

那麽旅行者1號上面的磁盤會損壞,或者時間長了而無法讀取嗎?

金屬磁盤存可以放多久不壞?

在這裏,只能說太小看當時NASA的工作人員了。考慮到太空中布滿了隔著高能射線,他們在設計之初,就爲磁盤設置了多重防護。

首先是最外圍,給金屬磁盤設計了一個保護殼,這個保護殼是由鋁制成的,外殼直徑爲33厘米,重量是3.2公斤,加上金屬磁盤的重量一起是4.9公斤。

而金屬磁盤本身的材料就是由銅制作而成,並且外面還有鍍金,讓金屬磁盤非常耐腐蝕,可以抵抗太空中惡劣的環境。

由于太空幾乎是真空環境,沒有氧氣或者是水分子進行腐蝕,讓本就耐腐蝕的材料可以存放更久的時間。

另外,考慮到宇宙間的極端溫度,擔心磁盤會因此而損壞,因此其設計的溫度是-20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金屬磁盤在這個溫度範圍內,都可以良好的運行。

而最初設計的鋁制外殼,不僅可以抵禦大部分的太陽和宇宙射線,並且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抵禦太空中的微流星體,這些微小的顆粒會以非常快的速度撞擊物體身上,然而,有這層鋁制外殼的保護,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微流星體撞擊的力度,不讓金屬磁盤因此而損傷。

也就是說只要不出現大的狀況,那麽NASA的工作人員們,把能考慮到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了。也許有人會說,在宇宙中不是有很多小行星嗎?

當旅行者1號穿過密集的小行星帶中的時候,就有可能被撞毀。實際上,大家眼中的密集,與天文學家眼中的密集有很大的區別。

天文學家是放入到宇宙尺度下的“密集”,即便離個數十萬公裏,在他們眼中也是非常近了,而旅行者1號在一個相互之間距離是10萬公裏的空間中,這就好比在中國馬路上,而擔心美國車子是否會撞到你的問題了。

所以,根據NASA的估計,旅行者1號的磁盤可以在太空中保存數十億年之久,理論上,地球不已經不在了,旅行者1號還繼續在深空中飛行,直到被地外文明截獲爲止。

那麽地外文明能截獲旅行者1號,是否可以讀取金屬磁盤中的信息,而找到地球呢?

地外文明是否可以根據磁盤信息找到地球?

由于金屬磁盤中攜帶有地球的基本信息,還有太陽系和地球的位置信息,那麽地外文明真的捕獲到旅行者1號,取出裏面的金屬磁盤後,地址暴露後,地外文明是否可以憑借裏面的信息找到地球呢?

這個就要分幾種情況了,一般能夠截獲旅行者1號的地外文明,其科學技術水平應該不會比地球低。

這個也很好理解,一個比地球文明低的地外文明,是沒有能力前往太空,並且還能以此來捕獲到旅行者1號。

也就是說能夠捕獲到旅行者1號的地外文明,其科學技術水平一定比當年地球文明程度要高,至于是高多少,那就要看這個地外文明的發展程度了。

所以,僅憑這點的話,那麽破解金屬磁盤上的信息是沒有問題,因爲就是一個二進制的編碼轉換,變成可以讀取的信息。

即便地外文明不是用二進制,而是如同蘇聯之前一樣使用的是三進制,但是金屬磁盤上的信息量有限,即便是暴力破解,也會讀取裏面的信息內容。

在讀取裏面的內容後,是否可以憑借這個找到地球,這個就要看地外文明的能力了,如果旅行者1號不出現意外,不被恒星或者是行星引力影響而改變運動軌迹的話。

那麽旅行者1號的行駛軌迹就是一條直線,地外文明根據旅行者1號的飛行軌迹,就可以進行溯源,可以大體知道太陽系的位置。

如果文明等級足夠高,到達二級文明的程度,例如三體文明,那麽他們就完全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從而找到太陽系,找到地球。而低于二級文明,他們雖然可以大概推算出太陽系的位置,卻沒有能力前往。

也就是說能夠捕獲旅行者1號,並且能夠找到地球的地外文明,最少就是恒星級文明。

結語:

雖然旅行者1號攜帶金屬磁盤信息,在被外星文明捕獲後,可能會給地球安全帶來一定的風險,但那是用靜止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人類根本不用擔心,也不用辦什麽事情,一切交給時間便好了。

因爲以旅行者1號的速度,想要完全離開太陽系,還需要數萬年時間,那麽在這數萬年時間根本就不用擔心被地外文明捕獲的問題。人類僅僅2、300年時間,就科學技術大爆發後,文明程度也大幅度躍遷。

連500年後人類會發展到何種程度都無法預估,更不用說數萬年後了,也許數千年後,人類已經具有星際旅行的能力了。

而那時,旅行者1號離飛出太陽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人類通過星際飛船的舷窗,望著不斷倒退的旅行者1號,說道:看,那就是人類數千年前發射的古董探測器!

1 阅读:58

5樓的男人

簡介:感受世間萬物的神奇,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