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面向新質生産力,“人工智能+”到底怎麽加?

大辰動態 2024-04-24 15:55:41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作爲新的發展戰略被正式提出。那麽,“人工智能+”究竟該如何做加法?爲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組成員劉鋒博士。

“‘人工智能+’作爲新的發展戰略被正式提出,標志著人工智能在推動國家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認。”劉鋒給出了這一觀點。《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這一戰略不僅凸顯了人工智能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更揭示了其與新質生産力之間的緊密聯系。

客觀來看,新質生産力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發揮價值和作用提供了全新的大舞台。新質生産力作爲一個全新的概念,在2023年首次被提出,並迅速成爲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重要指引。新質生産力強調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産業深度轉型升級來催生當代先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于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而這正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擅長的領域。”

人工智能價值和作用的發揮,並非孤立的。“得益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獲得了豐富的算力、算法、數據和應用場景。”劉鋒指出。而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的提出進一步突出了人工智能在科技生態中的核心位置。尤爲值得一提的是,要形成真正“有戰鬥力”的新質生産力,人工智能還需要與更多前沿科技進行協同做好加法,例如與互聯網、6G、低空智聯網、機器人等技術深度融合。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戰略的提出恰逢其時。大模型技術作爲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正在引領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所有的算法、算力和數據都在向大模型集中,形成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雛形。這不僅將極大提高人類社會的生産效率,更有望把人類從重複性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讓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創新性工作。劉鋒認爲,大模型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無疑爲“人工智能+”戰略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推動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人工智能+”戰略強調必須做好加法。人工智能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于科技領域本身,要真正發揮新質生産力的作用,人工智能必須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特別是與制造業、農業、建築業、航運業等傳統行業“做好加法”。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可以全面提升人類社會這台大機器各個零部件的運行效率,避免出現“頭大四肢弱小”的局面。“也就是說,在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傳統行業的提升和轉型,確保社會資源在人工智能和傳統行業之間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劉鋒強調。

“人工智能+”戰略的實施,離不開政府加大政策引導和監管力度。劉鋒認爲,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扶持、稅收優惠、人才培養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和管理,確保其應用符合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要求。

“面向新質生産力,應以人工智能爲抓手形成合力,通過深度融合前沿技術和傳統行業,全面提升人類社會的生産效率和創新能力。”劉鋒認爲,與此同時,基于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充分發揮新質生産力的潛力,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技術價值,推動國家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來源: 人民郵電報

0 阅读:2

大辰動態

簡介:最新動態,你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