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有幾招像禁忌武功“黑龍十八手”?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3-06 11:49:48

有一種最實用的拳法,據說後來禁止習練了。筆者近日看了那套名爲“黑龍十八手”的拳法,發現確實不適合在擂台上使用:第六手“二龍戲珠”、第十手“烏龍擺尾”,只要施展出來,就會被裁判趕下擂台。

練過武功的讀者,看了這兩手的名字,就知道攻擊的目標是哪裏,沒練過武功的讀者,也可以從這兩手另外的名字中發現其殺傷力之大:壓臂戳眼、閃身撩裆。

擂台上規矩太多,很多實戰派高手上擂台束手束腳,所以打不過專業搏擊運動員也是很正常的:他們平時很熟練流暢的動作,在擂台上使出一半就得收手變招,那不就剩下挨打了?魯智深和武松拳打鎮關西、醉打蔣門神的招數,燕青擂台對戰擎天柱任原的時候肯定不能用——旁邊有官府的人看著呢,宋朝的相撲可以踢打摔,但是插眼踢裆是決不允許的。

在冷兵器時代,或者是七八十年前,格鬥(不僅限于拳腳)技術基本以制敵、殺敵爲終極目標,並不講究花俏好看,起飛腳過頭頂,打旋子翻跟頭,那都是花架子,用水浒傳中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話來說,都是花棒,贏不得真好漢。

史進能“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王進打翻他卻只需要一招:史進拿條棒滾將入來,迳奔王進,王進拖了棒便走,史進掄著棒趕來,王進回身一棒泰山壓頂卻是虛招,史進橫擔鐵門栓架了個空,被王進抽回杆棒一下戳倒。

史進風車一樣掄杆棒,這要是在種家軍中,肯定會被戚繼光開除——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比較武藝賞罰篇》:“凡比較武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事,直可對搏打者,不許仍學習花槍等法,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

軍中殺人技不好看而實用,古代軍人練的才是真正的實戰武藝,這一點戚繼光說得很清楚:“武藝不是答應官府的公事,是你來當兵防身殺賊立功本身上貼骨的勾當。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你若武藝不如他,他決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也。”

我們細看《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會發現其語言風格十分樸實,就跟老百姓常看的《水浒傳》一樣通俗易懂,這可能也跟戚家軍選兵喜歡不太識字壯漢的有關。

說到《水浒傳》,咱們還是回過頭來看魯智深當提轄的時候是怎麽三拳擊斃鎮關西鄭屠前是怎麽一招制敵的:“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倒在當街上。”

魯智深這第一招,在“黑龍十八手”是第一手“青龍探爪”,也叫“空手奪刃”。魯智深是種家軍軍官出身,後來出家也是因爲“殺人太多”——他跟林沖說這番話的時候,肯定想起了鎮關西鄭屠:我就是在戰場上殺人成習慣了,看見拿刀的,就順手使出了殺人技。

魯智深空手奪白刃並不是被動地奪刀,而是主動進攻使敵人失去戰鬥力,那一腳十分關鍵,要是在戰場上,腳尖就會放低半尺,演變成後來“青龍十八手”中的“烏龍擺尾”:左轉體,左刁拿手上架,右刁拿手反撩,,右腳反撩。

無論是鎮關西鄭屠還是小霸王周通,在魯智深面前,都沒有還手的機會——他們的野路子,跟正規軍的必殺技相比,就像“三連鞭”遇到了大板磚。

魯智深的拳腳功夫都是用來殺敵取勝的,他一腳踢翻鎮關西,第一拳打鼻子,第二拳打眼睛,第三拳打太陽穴,每一拳擊打的都是對方薄弱且可能致命的部位。

魯智深雖然力能拔樹,但實事求是地說,拳腳打軀幹和四肢,也很難一擊致命,但是打相對脆弱的頭臉,效果就很明顯了:鄭屠鼻子中拳,短刀抛在一邊;眼睛中拳,頭暈目眩;太陽穴中拳,輕則腦震蕩好幾天走路打晃,重則當場斃命。

“黑龍十八手”第四手“腋下偷桃”又叫“擊裆推胸”,第十二手“瞞天過海”又叫“迷眼撞頭”,第十四手“龍盤玉柱”又叫“抱膝擊頭”,第十八手“騎龍入水”又叫“插裆擊胸”,不管是大腦袋還是小腦袋,只要挨了一下就可能沒命,魯智深在鄭屠頭上連擊三拳,就是一種本能的戰場反應,就是奔著要命去的。

鄭屠殺豬吃肉有一把子力氣,但是在魯智深簡潔高效的殺人技面前,他的力氣不夠看,招式也等于沒有,被三拳打死,已經是死晚了——他的抗擊打能力還是不錯的,要是換成現在的“太極宗師”,第一拳上臉,就已經兩腿伸直了。

魯智深是正規軍官,武松是江湖高手,但是兩人的武功路數,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武松的對手蔣門神,肯定比魯智深的對手鎮關西要厲害,但不管是蔣門神還是鎮關西,面對同樣的招數,都是毫無抵抗之力。

武松醉打蔣門神的第一招,肯定不是跟魯智深學的,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只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

武松的“玉環步鴛鴦腳”之所以能奏效,還是起手那一虛晃,如果他跟蔣門神不是江湖私鬥搶地盤而是戰場上以命相搏,那一腳肯定不是踢肚子。

魯智深和武松是梁山數一數二的格鬥高手,兩個人都有八尺身高,一個腰大十圍,一個骨健筋強,跟這兩位相比,身高只有六尺的浪子燕青就難免有點過于單薄了。

燕青之所以能摔飛擎天柱任原,是因爲他們比的是相撲。電視劇把那場打鬥演得太花哨了,水浒原著中兩人根本就沒有進行激烈格鬥:任原像老鷹捉小雞一樣追著燕青跑,燕青滿擂台轉圈,硬是把任原轉暈了。

任原因爲抓不住燕青,所以相撲招數使不出來,在暈頭轉向之後被燕青抓住破綻借力打力扛起來扔了出去,這倒有點像《地下交通站》裏蔡水根連摔楊寶祿——楊寶祿和黃金標誰是“安丘第一跤”不好說,但是他們肯定都打不過偵察兵出身的蔡水根。

捕俘拳和摔跤術看起來比較相似,但是施展出來的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浪子燕青和擎天柱任原、蔣門神蔣忠的相撲有規則限制,而魯智深的“軍體拳”和武松的“搏命術”卻只有一個原則:只要能打贏,啥招都可用。

魯智深和武松的武功不是用來表演的,那是他們保命殺敵的看家本領,浪子燕青的相撲技能,在擂台上實用性也很強,三瓦兩舍的人也比較喜歡,但是讓燕青和魯智深武松在疆場或江湖中搏殺,那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

燕青能不能打過魯智深武松,這個問題似乎不用問,咱們今天聊的是據說已經禁止習練(估計不會真正禁止)的“黑龍十八手”與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武松施展出來的招數,有哪些看著像“黑龍十八手”?在您看來,把擂台格鬥高手和軍隊特種兵放在荒野之中自由發揮,能活到最後的會是誰?

0 阅读:51

半壺老酒半支煙

簡介: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