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如今全是老人,60歲後還不得不工作

徐徐侃曆史 2024-05-12 11:13:58
前言

“只生一個好”、“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曾幾何時,這樣的標語出現在各個地方,與現如今開放二胎甚至是三胎的政策有著天壤之別。

當初老百姓想生,但出于對國家發展的考慮,政策上不讓生。

而現在同樣也是基于對現實社會的考量,政策上開放了二胎、三胎,老百姓卻又不願意生了。

這其中,到底是發生了什麽,才會導致反差如此大的情況發生了呢?也許曾作爲“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的如東縣,會成爲來說明情況的例子。

作爲江蘇省南通市管轄的一個縣城,人口自然增長率居然是-9.57‰。

在該縣進行普查的時候,發現常住人口出生率很低,僅有3.53‰。

不僅如此,在2022年統計的87.67萬常住人口中,35—59歲、60歲及以上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數占據了大頭。

其中60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有36.74萬人。由于老齡化很嚴重,所以原本應該是退休享受老年生活的人,依舊要出來工作。

尤其是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因孩子常年不在家,更是很難享受到天倫之樂。

一、如東縣的過去與現在

面對如東縣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有一個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不得不提到。

那就是在1982年9月,被定爲我國基本國策,還在同年12月寫入到了憲法的計劃生育。

那麽,這項基本國策又是因何出現的呢?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伴隨著日益穩定下來的社會環境,以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國內人口迅速增長。

一開始對于經曆過多年戰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國家來說,人口增長是一件好事情。

但凡事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會暴露出問題,人口增長也是如此。

而跟當時的中國一樣,國際上其他國家也一樣沒有在一開始就意識到,過于膨脹的人口增長速度是有弊端的。

等反應過來時,全球人口數量已經增加到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當到了六十年代,中國已經意識到了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等方面的矛盾,但采取的是一些溫和的提議,提倡讓老百姓使用避孕藥具。

可此舉並沒起到多大作用,到了1969年中國人口突破了8億大關。

于是在1971年,國家就將控制人口增長納入到了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當中,後續還圍繞這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

到1979年,經過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鼓勵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被提了出來。

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各地的計劃生育工作還是相對寬松的,令現在很多老人提起來,還覺得強制上環節育現象也還沒有發生。

一直到1982年,計劃生育成爲基本國策,且時任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錢信忠提出了“一胎上環,二胎絕育”的政策,強制性進行上環、絕育的情況才遍地開花。

面對很多地方,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地區,對計劃生育政策不理解也不能接受,會背地裏偷偷生二胎、三胎。

但是如東縣在這一政策上有著很好的配合度,因此獲得了“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的稱號。

而且如東縣並非是從1982年之後才開始進行計劃生育的,早在六十年代國家尚處于提倡階段時,如東縣就有在響應了。

所以到八十年代時,當地的獨生子女比例便已經高達95%。

從一個數據上,能直觀地看到如東縣的老百姓在響應計劃生育政策上的配合與決心。

1956年,如東縣的出生人口數量爲43,259人,到了2010年,出生人口爲5755人,僅有1956年出生人口數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也因此,與國內的其他地方相比,如東縣成爲了“中國最先老去的縣”,從1997年開始,這裏就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現象,比全國人口負增長提前了近二十年。

而相關專業人士根據2022年進行的人口普查數據,以及如東縣的老齡化趨勢等因素進行估算。

到了2030年,當地60歲以上的人口,將會占據總計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達到57%。

“如東縣的年輕人似乎消失了。”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而如東縣的“老”,也體現在了方方面面。

街上拉三輪的是清一色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穿著職工裝出入大小工廠的也是滿頭白發的老人。

即便是在絕大多數人心中,認爲活計很勞累的工地上,60歲以上的建築工也能看到,而50歲左右的甚至還能被稱得上是“年輕人”。

這一幅幅的畫面,成爲了當前如東縣的縮影。

二、爲何如東縣年輕人少

根據2022年的如東縣常住人口數據來看,18-34歲與35—59歲這兩個年齡段的人口,分別是14.41萬人、38.12萬人,還不到總計常住人口的一半兒。

而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恰恰是各行各業生産力的主力軍。

並且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即便在統計的範圍內,但年輕人是否會一直待在如東縣不外出也屬于是未知數。

“兩個人在一起,要贍養八個老人,你說壓力大不大。要是沒孩子還好,有了孩子更不得了。”

這是不少網友在網絡上,被問到爲何不願意生孩子的時候,所給出的答案。

在如東縣也是一樣,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獨生子女,年齡最小的也都有三十多歲了,正是上有老、小有小的時候。

如果家裏的父母有退休金還好,倘若啥也沒有還需要靠子女反哺養老,年輕人身上的擔子可想而知。

這還是被視爲最爲糟糕的結果,倘若有些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是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一代。

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健在的情況下,可能年輕人要負擔的更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縣城能提供的工作崗位是有限的,且與一些大城市相比,薪資水平也相對較少。

爲此有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以便能獲得更多收入填補家庭的開銷。

同樣地,作爲父母的也不會忍心看著孩子如此辛勞,也就會選擇在上了年紀之後,身體還算硬朗的情況下繼續工作。

承擔照顧自己以及上一輩父母的責任,讓年輕人能喘口氣兒。

只不過,隨著年輕人紛紛流向外面之後,本地的企業和農耕等需要勞動力的地方,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情況。

這就會進一步限制本地經濟的發展,逐漸演變成“年輕人流向其他地方——沒足夠的勞動力——崗位減少經濟發展受限——更加不能吸引到年輕人”,這樣的惡性循環當中。

而除了經濟方面的影響,導致年輕人外流之外,現如今在網絡上被大肆宣揚的“不婚不育主義”,也是導致如東縣以及其他地方的出生率遲遲未見增長的原因之一。

當出生率不足的時候,想要讓一座城市重新煥發年輕生機,也會是比較困難的。

大家可能有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最近比較火的“王婆說媒”的直播。

在直播當中會發現,很多來找對象的人提出的要求過于離譜,相對于幾十年前還比較淳樸的婚戀價值觀,現如今的價值觀是過于功利的。

當然也不是說談對象是什麽條件都不講的,但也不能過于離譜了不是嗎?否則就很可能讓一些原本期待婚姻的人,逐漸産生厭惡的心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如今的就業環境讓很多人覺得是相當嚴峻的。

“60歲不讓退休,35歲卻找不到工作。”成爲了一種令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現象。

延遲退休的話題屬于是老生常談了,但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均表示不會要35歲以上的人,甚至有些連二十七八歲的人也不會要。

這也導致了一些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因爲覺得自己都沒有穩定的工作,供養不了一個家庭。

而一般在小縣城,如果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可能會被人指指點點。

再加上跟老年人溝通,會覺得格格不入,爲此在這些原因的影響下,就會選擇“逃離”老家到大城市尋找新的生活機遇。

三、如東縣老齡化“困境”如何解決

想讓一個“老去”的地方重新“年輕”起來,如東縣很早就在行動了。

並且在二胎、三胎政策開放之後,如東縣新生兒的數量隱隱有上升趨勢,只不過依舊不明顯。

但這也說明,二胎、三胎政策的實施,對于推動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是有所幫助的。

如東縣政府有結合本地的情況做好相應的政策宣稱推廣工作,比如在2019年就認真貫徹執行“全面兩孩”政策的宣傳實施工作了。

而在努力提高新生兒出生率的同時,也需要做好養老服務方面的工作,如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提高養老服務人員水平等,來解決老年群體的實際養老需求。

結語

作爲一個“老去”的縣城,如東縣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有其它地方也在一步步地接近,因此老齡化屬于是整體社會要面臨的困境。

而正如當年如東縣能成爲“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一樣,如果能通過相關的政策措施,解決好如東縣的老齡化問題,那麽也將會爲後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地方提供模板。

當然了,因爲各地的實際情況會有區別,所以具體的政策要如何制定以及執行,也需要因地制宜。

3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