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第三方兼容CUDA?英偉達沒想卡國産GPU的脖子

三易生活 2024-03-08 20:46:31

如果說在這一波的AI浪潮裏,OpenAI是引領未來的話,那麽英偉達毫無疑問就是贏在當下了。從ChatGPT亮相至今,英偉達的股價從不到200美元一路漲到現在的926美元,更是一躍成爲市值僅次于微軟、蘋果的存在。而這家公司能夠成爲贏家,靠的是其耕耘十余年的並行計算框架CUDA,使得開發者能夠輕松利用GPU的並行計算能力,構建出更強大和高效的AI模型。

CUDA之于AI的重要性顯然不言而喻,正因如此,近期關于“禁止第三方公司兼容CUDA”的傳言很快就讓國內AI行業風聲鶴唳起來。

最近,一則關于“英偉達出手封殺,禁止使用翻譯工具將CUDA運行在其他硬件平台上”的消息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在各路大V的渲染下,仿佛這一次英偉達的“禁令”又要卡住國産GPU的脖子了。以至于知名國內GPU廠商摩爾線程都不得不站出來回應稱,“我們沒有受到影響”。

在相關聲明中摩爾線程方面表示,“MUSA是摩爾線程自主研發,擁有全部知識産權、軟硬一體的全功能GPU先進計算統一系統架構,與CUDA無任何依賴關系。MUSIFY是摩爾線程面向廣大MUSA開發者提供的開發工具,方便用戶在MUSA計算平台上進行應用移植與開發,可以讓開發者將自己的C++源代碼轉換成MUSA C++源代碼,再通過MUSA編譯器MCC編譯生成基于MUSA指令集的二進制代碼,最終運行在摩爾線程全功能GPU上。”

那麽這一次的英偉達禁令,到底卡沒卡國産GPU的脖子呢?事實的真相其實是有些大V過于危言聳聽了。此次事件起于數周前,一位德國工程師Longhorn發現在安裝CUDA 11.6時,英偉達在最終用戶許可協議 (EULA) 的限制類目中增加了新的條款,“您不得對使用SDK元素生成的任何輸出部分進行逆向工程、反編譯或拆解,以將此類輸出工件轉換爲目標非NVIDIA平台。”

緊接著,海外硬件媒體Tom's Hardwar發布文章對英偉達在CUDA的EULA中新增條款進行了分析,猜測英偉達此舉是針對英特爾和AMD兩家的ZLUDA計劃,更可能是指向某些通過翻譯層利用CUDA代碼的中國GPU廠商。

沒錯,摩爾線程之所以會馬上做出回應,就是因爲Tom's Hardwar在相關文章中直接點出了“Moore Threads”的名字。

其實英偉達早在2021年10月的CUDA EULA 11.4.2版本中,就已經在公示的許可條款中禁止了使用模擬層在其他硬件平台運行CUDA軟件。如果國內GPU廠商真的會被卡脖子,那麽在這一輪AI浪潮爆發、導致算力緊缺,進而讓國産GPU概念火熱前,這些公司應該早就“窒息”了。這次英偉達舊事重提的關鍵是爲了維護CUDA生態,以確保自己在AI時代的超然地位。

自2006年英偉達推出CUDA開發平台後,軟件開發者就可以通過這一平台,使用C語言編寫GPU片上程序,來完成複雜的計算。GPU從此實際脫離圖像處理的單一用途,成爲了真正的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所以CUDA也是軟硬件結合的橋梁,它既是英偉達軟件生態的基座,也是這家公司硬件形態的軟件抽象。

在CUDA加持下的英偉達GPU雖然未必是性能的最優解,但在現階段的AI大模型訓練與推理上,基于豐富的工具鏈和資源庫,英偉達的GPU已經成爲了AI領域效費比的最優解。比如,AMD方面明明在數月前發布了紙面參數強大的AI芯片Instinct MI300X,但卻暫時還沒能讓AI廠商從英偉達H100上移情別戀,就是因爲AMD在提供AI算力上采用的解決方案,是基于ROCm翻譯實現“CUDA兼容的AMD GPU”,通過二進制翻譯/進程虛擬機技術去解析和轉換CUDA PTX通用指令到Radeon指令。

沒錯,別看想要做AI芯片的廠商不知凡幾,可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搭乘英偉達的這趟順風車,把CUDA生態的成果嫁接到自己的産品矩陣裏。由于英偉達牢牢掌握著CUDA,所以第三方在利用CUDA的同時,也是在爲其擴張影響力。

當下“兼容”CUDA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就是AMD的的ROCm、摩爾線程的MUSA所走的路線,是在API接口協議和編譯器層面與CUDA保持一致的基礎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工具庫、技術棧。

其二則是模擬方式,把CUDA編譯器“NVCC”編譯出的二進制文件運行在第三方的卡上。比如說這次被著重提及的第三方開源項目“ZLUDA”,其所追求的是“在非英偉達顯卡上運行未更改的CUDA應用程序”,ZLUDA是用自己的庫CUDA API進行轉換,直接調用CUDA函數來讓未經修改的CUDA二進制文件運行在AMD的Radeon GPU上。毫無疑問,這種明晃晃挖CUDA生態牆角的做法,又怎能不挑動英偉達敏感的神經?

不能做二進制兼容、禁止逆向二進制的CUDA程序,這才是英偉達此次所謂“禁令”的核心主旨。英偉達禁止第三方公司兼容CUDA是事實,但這屬于典型的“真話不全說”,ZLUDA這類才是英偉達著重打擊的對象,諸如摩爾線程、壁仞科技等國內GPU廠商其實根本就不在這一“封殺”名單裏。

只不過,目前英偉達對于使用自研技術棧給CUDA開發“方言”的做法是網開一面,並不代表未來也會如此。所以國産GPU的自主可控軟件生態體系,同樣也是必由之路。

0 阅读:243

三易生活

簡介:專注IT,最快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