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告別流量狂歡,大考才真正開始

Tech星球 2024-04-08 10:41:47

來源|Tech星球

文|任雪芸

清明假期期間,不少挂著臨時牌照的小米汽車SU7,出現在了全國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它們是小米汽車在4月3日交付給車主的第一批創始版車型。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車主在提車後開啓了直播,在網絡上引發圍觀,隨便進入一個直播間,都有上萬人在看。

第一批提車的車主們,也切實感受到了小米SU7的火熱。“我之前的抖音賬號沒什麽流量,但提車之後連著發了幾條小米SU7的視頻,最高的一條點贊都接近5000了。”

此外,多位車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稱,現在把車子停在路邊車位,幾個小時的時間,手機就能通知幾十個哨兵模式提醒。

小米SU7發布已有10天左右,但關于小米汽車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從上市到交付,小米SU7的考驗尚未結束,伴隨著第一批SU7進入到車主的實際生活中,流量狂歡以外,一些現實的問題開始浮現。

近日,有網友稱,發現雷軍在北京小米汽車工廠交付日乘坐的藍色小米SU7 Max後輪疑似螺絲掉落,小米方面辟謠稱非車輛螺絲脫落。

雷軍也對此回應稱,“大家現在都是拿著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

對于“賭上一切聲譽造車”的雷軍,和被置于放大鏡下審視的小米汽車而言,大考才真正開始。

最長8個月後交付,到手即換代?

爆單之後,SU7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交付。

4月3日,雷軍在交付儀式上表示,小米SU7大定破10萬,鎖單量已經超4萬。

一位銷售人員告訴Tech星球,目前還在創始版的交付中,其他車型暫時只能參考APP顯示的交付時間。目前鎖單和下新訂單的速度慢下來了,但依舊每天會有新的訂單進入。

面對增長的訂單,産能已經成了小米汽車面臨的現實問題。據公開信息,小米汽車亦莊超級工廠設計年産能爲15萬輛。在3月28日的小米SU7發布會上,雷軍透露,工廠滿産狀態下的生産節拍爲76秒,如果根據這個節奏進行計算,其工廠的單日單班産量爲300輛左右,年産量約12萬輛。

但全年12萬輛的産能目標是爬坡之後的理想數值,當下小米汽車還處在産能爬坡的初期。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目前小米汽車工廠每天預計生産240輛左右。

在小米汽車此前公布的交付計劃中,在4月3日啓動交付後,將于4月底大規模交付標准版和Pro版,5月底交付Max版。

“我的交車時間幾乎要等到年底”,一位在3月28日下單小米SU7的車主對此吐槽,她是在發布會當天晚上10點下的單。當時小米汽車APP沒有顯示具體的交付時間,只在頁面稱:四月底開始交付。

在其試駕鎖單之後,具體的交付時間顯示到了26周至29周,也就是6.5至7.5個月左右。另一位車主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自己和朋友同一時間下單,在前後兩天內鎖單,但交付的時間差上了一倍。

一位福建地區預定了MAX版本的車主稱,自己是試駕第二天就鎖定了訂單,但也要等上19至22周左右。“只有不試駕,當天盲訂就鎖單的用戶才能排的更前。”

北京地區的一位小米汽車銷售告訴Tech星球,“這很正常,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交付時間都是按照鎖單時間來排序的,而不是下定金的時間,至于産能,已經在加速了,肯定是比頁面顯示的要快。”

4月2日,據第一財經消息,小米汽車近日要求供應商增加産能至月産1萬輛,其中,高配版車型被要求重點增加産能。

一位汽車工廠的車輛項目總監稱,小米汽車當下的挑戰在于既要保證質量,又要迅速提升産能和確保交付。“對于此前沒有整車制造基礎的小米而言,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目前,小米汽車在北京經開區規劃建設了整車制造工廠,一期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年産能爲15萬輛,已經于2023年6月竣工,也是小米SU7的生産中心,而二期建設還未正式展開。

根據原計劃,小米汽車工廠一期今年3月的産能超3000輛,4月爬坡至4000-5000輛,年底會穩定在6000輛水平,也就是說,其今年全年的交付能力會在7萬輛左右。

眼下一些已經鎖單的車主,在持續的等待中也産生了質疑的心理,“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叠代速度已經向消費電子看齊了,本來小米SU7也不是跨時代的産品,等我開上肯定已經落後了。”

而在等待交付的群裏,車主們互相傳遞著交車進度的信息,一位車主向其他用戶傳遞經驗稱,“你們要在群裏多提醒交付顧問,他們現在單子太多了,很容易漏信息。”

兩極分化的車主:退訂VS加價

汽車博主孫少軍曾發布小米SU7的 72小時新車上市一線快報,快報數據顯示,小米汽車退訂率在40%左右。通過與多位退訂車主進行溝通,Tech星球發現,等待時間過長、不合預期、擔心質保等,是主要的退訂原因。

過長的交付時間直接導致剛需用戶選擇了退單,一位車主稱:“等到車下來,我的購車牌照指標都過期了。”而另一位車主則表示,自己是油車置換,車已經賣了,現在無車可開,“實在等不了這麽久。”

而且根據小米汽車APP交付時間顯示,交付周期還持續在延長。

4月3日,Tech星球通過查閱小米汽車APP發現,小米SU7標配版鎖定訂單後交付周期預計在21周~24周;Pro版鎖單後交付周期預計爲20~23周;Max高配版鎖單後交付周期爲29~32周。

而在4月6日,標配版交付周期延長至24周~27周;Pro版鎖單後爲25周~28周;Max高配版爲29周~32周。

另外,一些車主在試駕之後選擇了退單。“我試駕的是Max版本,方向盤質感和手感都不好,隔音比較差,而且後排空間真的比想象中要小很多,座墊還短。”一位交了定金的車主,在第二天試駕後選擇了退訂。

而且,多位試駕車主提到,由于小米汽車門店的接待能力有限,現在試駕的流程顯得異常倉促。“10分鍾左右就要換下一個人,根本沒時間體驗小米的輔助駕駛等高階技術能力。”

試駕接待體驗問題也引發熱議。近日,有網文稱小米汽車試駕者駕齡需2年以上,東方財經就此隨機詢問了一家小米汽車門店,對方表示,如果駕齡沒有2年而要試駕,就只能駕駛員開,客戶坐副駕感受。因爲最近很多新手發生事故,所以公司要求嚴格。

與此同時,隨著小米SU7的交付,一些潛在的車主也産生了是否下單的遲疑。

一位在極氪001、蔚來ET5T和小米SU7這幾款車型之間徘徊的車主告訴Tech星球,最近幾乎搜遍了網絡上關于小米SU7的測評視頻,也試駕過一次,但是出于對小米第一次做汽車的擔憂一直沒有下單,猶豫至今。

盡管空間與駕駛體驗不算當下市場上的最優,但小米汽車的外觀和品牌效應依舊爲其帶來了龐大的擁簇者。

甚至于,一些迫切想提車的車主開始尋找轉單車源。一位需要等待25周才能提車的車主告訴Tech星球,一直在找轉單創始版的車主,希望能夠加一些錢快點提車。

但根據《小米汽車購車協議》顯示,目前創始版所更換的車輛登記人只能轉給直系親屬,轉賣則需要走過戶流程。

小米汽車交流群中的一位車主告訴Tech星球,在剛發售時就有人加價一萬轉單,但現在有人加100就轉,“畢竟買轉單就相當于買了一輛二手車。”

“圍剿”SU7,車圈引發新一輪降價潮

4月1日,小米SU7上市後的第三天,一大波車企啓動了新一輪的降價。據Tech星球不完全統計,至少有7家啓動了降價策略,例如問界、極氪、小鵬、蔚來等。

其中,有車企選擇價格直降,比如,極氪007推出後驅增強版,官方指導價格爲20.99萬元,相當于變相降價2萬元。問界新M7 Plus後驅版起售價調至22.98萬元,直降2萬元,扣此前免費的裝配1.5萬元,實際降價爲5000元,其他版本車型均降價1萬元。小鵬G9現車限時減免至高2萬元,補貼後現車24.39萬元起。

有的車企則在置換和補貼上加大了力度。比如,蔚來推出最高10億元油車置換補貼。即日起,油車用戶置換蔚來2024款新車,在現有政策外,還將獲得額外10000元的選裝基金補貼。極越01選裝100度三元锂電池包,整車減1萬元(24.49萬),另外全系贈送直流家充樁。

這些在SU7發布之後推出的降價和補貼策略,被市場認爲是對小米汽車的一次“圍剿”。

一位在多家新能源汽車工作過的銷售稱,小米SU7是一款現象級産品,開創了不試駕就盲訂鎖單的先河,“其他車企必須從價格上先做出利好消費者的反應。”

清明假期期間,Tech星球走訪了北京、天津的特斯拉、蔚來、極氪、小米等新能源汽車門店發現,相較于小米汽車門店的火熱,這些品牌的客流量相對較少。一位極氪的銷售稱,“現在來看車的用戶,幾乎都會提到小米SU7作爲比較。”

此外,除了小米SU7的出現,一衆車企的接連降價也是對市場景氣度的直接反饋。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4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乘用車終端銷量約165萬輛,低于預期,經銷商庫存壓力加大、盈利下滑。數據顯示,3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8.3%,同比下降4.1%,環比下降5.8%,汽車流通行業處于不景氣區間。

當下小米SU7已經進入了真正的戰場,除了要直面國産自主品牌的價格內卷,隨著4月3日車輛進入交付,小米SU7將會持續迎來産能、質量、售後等多重大的考驗。

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已經有多位用戶曝出小米SU7駕駛中存在的問題,一位用戶提到,提車的第二天,SU7車機出現了雷達異常的警告,但在致電客服長達12分鍾的交流中,對方並未給出任何建議。

對此,一位銷售人員告訴Tech星球,因爲目前銷售情況火爆,但售後服務點的數量和流程還在完善中,肯定會有需要叠代的地方。

高盛在其4月1日發布的研報中稱,小米SU7憑借其行業領先的智能系統以及生態優勢,已展現出成爲中國最暢銷的高端電動轎車之一的潛力。但是,對于這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造車新手而言,無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 阅读:27

Tech星球

簡介: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和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