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一句話形容:兔子跑得太快,鷹醬急了

袁周院長 2024-05-16 10:39:28

美國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有線電視報道,白宮宣布對中國部分商品采取新的關稅措施。預計這次關稅調整將會分成三個階段,包括新能源電動車、動力電池、光伏産品、港口起重機在內的多個領域。

具體地,根據白宮發布聲明顯示,美國對中國的新能源電動車進口關稅將從25%調整至100%,電池關稅從0提升到25%,醫療設備從0提升到50%等。

對此美國輿論普遍認爲,這是拜登政府內部在對華關稅問題上糾結數年之後,最終達成了統一意見。不過從新的關稅內容來看,拜登政府此舉明顯想要針對中國的新能源産業,尤其是中國的新能源電動車。用拜登的話來說,就是新的關稅措施是保護美國新能源産業,不允許中國電動汽車占領美國市場。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甚至可以說是象征意義要遠高于實際意義。雖然中國的新能源車企,的確有想過將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賣到美國市場,但在美國出台新的關稅措施之前,中國的新能源車企並沒有真正進入美國市場。

拜登政府

根據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不到2000輛,只占到我國對外出口新能源電動車總數量的0.5%,這也意味著不管美國對我們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采取什麽樣的措施,對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對外出口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所以,美國將針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關稅提升到100%,除了想要表達政治目的之外,並沒有其它原因。

那麽拜登政府推出針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的制裁措施,究竟有什麽樣的目的呢?

從時間上來看,美國此次針對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制裁措施,在邏輯和時間上都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從耶倫放風中國所謂“産能過剩”,到美國政府出台針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的制裁措施,中間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甚至都不用像歐洲一樣遮遮掩掩,弄出一個“反補貼調查”出來,直接以國家安全爲由,對中國的新能源産業進行“封殺”。這種無序的狀態說明拜登政府只是想要借此作爲一種手段,而不是當作一種結果。

顧名思義,將此作爲一種手段,意味著拜登政府背後有著更大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年的美國大選。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掀起了中美貿易戰,這一年也是中美關系的分水嶺,標志著中美之間的矛盾,已經從暗地裏擺到了明面上。盡管拜登成功入主白宮,但特朗普對拜登政府的影響至今未能消除,因爲特朗普憑借強硬的“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依舊有相當大的號召力。從現在的民調結果來看,在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中,拜登贏面已經要小于特朗普,所以拜登想要逆風翻盤,那就要比特朗普采取更爲激進的對華貿易政策,以凸顯拜登捍衛美國人利益的決心,提振選民支持率。

導致拜登政府這一決定的直接原因,可能還是去年黨內初選時,特朗普在搖擺州的承諾,他當時承諾如果自己當選,將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加征10%的關稅,甚至在今年1月還放出豪言,要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高額關稅。

拜登和特朗普

而特朗普的這一表態,幫助其在黨內初選中拿到了大量選票,也收獲了部分美國選民的支持。畢竟這些搖擺州集中了大量美國的制造業,只要總統候選人拿出保護搖擺州制造業工作崗位和利益,大多數都能拿到更高的支持率。從這一點來進行解讀的話,拜登實際上是在拿中國新能源産業開刀,做給這些搖擺州看的,以謀求更高的支持率。所以現在特朗普和拜登在對華經貿政策上,就是在相互比爛,誰更爛,誰就更有可能當選。

這個角度去看拜登政府已經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也能發現這一點。從美國大選的曆史來看,美國搖擺州的工人,尤其是汽車産業的工人,一直都是美國大選中的一支強大力量,他們拿過美國政府的大量補貼,也推動過當年與日本的汽車貿易戰,甚至是推動了美國的對華貿易戰,他們手中有著大量的選票,所以拜登即便是知道對中國的新能源電動車的性質是象征大于實質,也要演給他們看。

拜登政府這一套邏輯閉環的落腳點雖然在支持率的問題上,但源頭卻是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崛起,已對美國汽車産業構成威脅和挑戰。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崛起,導致美國傳統汽車産業競爭力下降,美國産業工人的利益因此受損,這一群體的投票傾向將更加偏向于“貿易保護主義”的候選人,而拜登作爲總統候選人之一,自然要迎合這一團體,所以才有了這麽一個未經調查、未經審核、直接推出的對華新能源産業的制裁措施。

中美兩國

歸根結底,拜登政府的這一決定,底層邏輯依舊是中國的新能源電動車發展得實在太快,鷹醬難以追趕,所以著急了。現在的美國傳統汽車産業,遇到的最大威脅並不是日本車企,也不是德國車企,而是中國的新能源電動車企。在去年,比亞迪的新能源電動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這一數據超過了所有的競爭對手。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在巴西、泰國、匈牙利等衆多國家投資設廠。按照現在新能源電動車的增長趨勢,未來中國注定會走在汽車産業的最前列。不論中國汽車是否進入美國市場,這都會擠壓美國車企的生存空間,而中國在新能源電動車的産業鏈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就意味著這場新能源産業的狂歡中,將沒有美國的立足之地。

所以,不管從美國大選的角度來看,還是說從中美誰將引領新能源産業領域的問題上,美國的選擇有且只有一個,就是“閉關鎖國”。似乎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裏,東西方已經攻守之勢異也,當年西方國家開著堅船利炮跑到中國來要求“自由貿易”,現在卻又自己親手關上了國門。

但“閉關鎖國”的壞處我們兩三百年前就已經領教過了。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們躺在拜登的聖旨上吃“皇糧”,畢竟沒有對手,那也沒有前進的動力。就像美國當年保護本國的鋼鐵産業一樣,保護來保護去,結果保護了個寂寞。

在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面前,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有實力與中國進行正面競爭的,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特拉斯,在一番折騰之後,銷量也開始下滑,美國願意保護就繼續保護吧,反正我是不信美國能自己在國內搞出一套新能源電動車的全産業鏈,因爲在脫離中國新能源産業鏈就算搞出來了,也沒有人能買得起。

0 阅读:356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