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略勝過劉秀、李世民,戰場上難尋敗績,“軍齡”長達54年的天子!

史魔南歌子 2024-03-07 20:42:33

話說中國古代曆史上哪個皇帝親臨敵陣,馳騁征戰時間最長呢?可能有人會想到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鐵木真、明成祖朱棣,這四位以身陷陣,百戰沙場的經曆確實可稱得上是一流的了,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十六歲隨父親起兵,駕崩那年五十歲,臨終前不久還曾征伐遼東以外的高句麗,軍旅生涯竟長達四十四年之久了。而劉秀起兵時二十八歲,從軍三十五年。成吉思汗起兵時十九歲,征伐四十七年。朱棣十歲被封燕王,如果勉強將他從這個時候開始計算“軍齡”,那他治軍打仗的時間大約五十年左右。

可在史實當中卻還有一位尚武天子,比起上述四位還要資深勇猛,堪稱爲“天花板”也不爲過,且同樣是百勝不殆,所向披靡,在戰場沒有怕過任何勁敵,從軍時間切確長達五十四年之久,這半個多世紀其人橫掃四方,威震天下,不管是內叛還是外寇對他都是無比懼怕的,他一輩子識字不多,甚至一生都沒有真正的姓名,幾乎就是一個“文盲”,所有的文書還需要“書吏”或宰相念給他聽,但他的武藝和韬略都已達到了古代武將的天花板。他本來也不想做皇帝,可由于在軍中實力和威望,使得他不得不坐上龍椅,不過很惜的是,他做天子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由于家務事難以處理,導致他最終沒有一統中夏。

他就是五代十國當中的兩大英主明君之一,唐明宗李嗣源,另一個則是周世宗柴榮,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曆史上“軍齡”最長的帝王唐明宗。唐明宗最後的名字叫作李亶,亶字意思是誠信,這是他做了皇帝之後改的名字,起初他的名字叫作邈佶烈,沒有姓氏,唐末代北沙陀部人,他的父祖幾代人都是晉王李克用麾下做事,他父親曾經是雁門關的守將,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就得到了晉王所賜姓名,叫作李嗣源,並收爲義子,于是就有了屬籍。

起初他的爸爸是李克用爸爸李國昌的愛將,李國昌失去了振武鎮的時候,被吐渾部攻擊,部下離散,只有李嗣源的爸爸忠義無雙,來解了蔚州之圍,當時李嗣源也只有十三歲,非常善于騎射,李國昌見了他撫著他的肩膀說道:“英氣如父,可侍奉在孤之左右!”從此李嗣源就跟著李國昌了,每次前去圍獵,嗣源都能仰射飛鳥,控弦必中,後來又隸屬于國昌之子李克用帳下。

後來李克用遭遇了上源之難,也就是被一生最大仇敵梁王朱全忠所設計圍殺,克用的將佐有許多人都死于當時,李嗣源當時十七歲,幫助李克用翻牆逃走,梁軍亂箭如飛,李嗣源居然獨無所傷。後來李克用鎮守河東,由于李嗣源質厚寡言,執事恭謹,克用就命李嗣源掌管他的親衛騎兵。當時李克用的另一個義子李存信是蕃漢兵馬大將,每次帶兵征討,都打不過敵軍,李克用于是命李嗣源做了李存信的副將,從此所向無敵。

李嗣源漸漸年長,變得更加雄武獨斷,但又謙和下士,每有戰功,都不曾攬到自己身上,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保養自己的兵器,他做將爲官又非常廉潔,而且處世非常甯靜,任何場面都能從容淡定。李克用曾經試探過他,將他征召到泉府來,命他任意收取府中的財物,而李嗣源只拿走了束帛數缗就出府去了,而他所到的賞賜也都全都分給了部下。

李嗣源曾與諸將聚會,諸將都在炫耀自己的勇武,李嗣源卻緩緩說道:“你們都是以口擊賊,只有我以手擊賊!”諸將聽了之後都非常慚愧,再也不敢自誇了。景福年間,黑山守將王弁占據振武鎮反叛,李嗣源立馬率本部兵馬進攻,最後捉住了王某獻俘。乾甯三年,梁軍急攻兖、郓二州,郓州大帥朱瑄來向李克用求救,克用先派騎將李承嗣、史俨前往馳援,後來又派出李存信將後三萬屯于莘縣,後來又聽說梁軍越來越強盛,他們攻打兖州就更加急切,李存信嚇得派出李嗣源的三百鐵騎直接沖擊梁軍,梁軍很快大敗于任城,兖州之圍就這樣解開了。

兖州守將朱瑾見到李嗣源之後,執手大哭,感激涕零,這一年,魏州大帥羅宏信背盟反晉,襲破李存信于莘縣,李嗣源則奮命殿後,使得李存信全師而還。李克用聽聞之後大喜,立馬嘉獎了他的功勞,並且給他的五百精騎大隊賜號爲“橫沖都”,同時叫他帶著本部兵馬就直接侍立于他的帳下,所以兩河之間的衆位英雄好漢都叫李嗣源爲“李橫沖”。

明年,李克用派出大將軍李嗣昭率師下馬嶺關,很快收複了邢、洺二州,梁將葛從周也帶兵來對抗,李嗣昭結果兵敗,退入青山口,梁軍扼其歸路,晉師步兵不戰而潰,李嗣昭沒辦法節制他們。恰好這時候李嗣源帶兵趕到,他就對嗣昭言道:“大哥,你的步兵雖散,但如果我們空手而回,父王的大事去矣!小弟願意爲大哥前往決戰,不捷則死,勝過做梁人的的囚徒!”李嗣昭說道:“那爲兄就做賢弟的副將!”

于是,李嗣源率本部兵馬,解開馬鞍,磨砺箭镞,而且是憑高列陣,李嗣源站在山頭左右指劃,嚇得梁軍不知所措,都認爲他太過高深莫測,李嗣源于是大叫道:“我父晉王李克用殿下命我來取你們梁朝葛司徒首級,其他將士不要過來和我拼命!”說完就直接殺入梁陣,他的武藝猶如天威神降,李嗣昭見了也趕緊跟在他後面,梁軍就這樣被他擊退了,李嗣源與李嗣昭于是收兵入關,嗣源身中四箭,整條大腿全都是血,李克用親自給他解衣上藥,然後親自爲他倒酒相賜,並撫其背言道:“我的義子嗣源真是神人啊!如果不是你這個義子,我們晉軍就要被葛從周所笑了!”也就是青山口這一戰,李嗣源威震天下。

天複年間,梁王朱全忠派出大將氏叔琮帶兵五萬,在洞渦紮營。這時候,梁朝的諸道兵馬都會集于太原,晉王所管的郡縣大多都淪陷于梁軍,晉陽城外,梁軍的營壘相望。李克用于是登上土坡下達號令,他急得都來不及吃飯喝水,還好這時候下起了大雨,一下就是十多天,城外的梁營堡壘多被雨水沖壞,李克用就與李嗣昭分兵四出,突入梁營,嚇得梁軍趕緊撤退。李嗣源又率偏師追擊梁軍,很快又恢複了被淪陷的諸郡邑。

唐昭宗則嚇得巡幸鳳翔,以避兵禍,朱全忠又率衆圍攻唐昭宗所在的岐下,鳳翔岐王李茂貞立馬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很快奉诏應援,派出李嗣昭、周德威出師晉、绛二州,大軍紮營于蒲縣。結果李嗣昭等軍馬,被梁將朱友甯、氏叔琮所敗,梁之追兵直抵晉陽,並在晉祠紮營,又日夜以步騎兵圍攻城池。嚇得李克用登城督衆作戰,可卻萬分憂郁,梁軍攻城越來越急切,李克用與諸大將謀劃,都想著逃奔到雲中去,只有李嗣源說道:“不管是攻還是守,只要我們據有此城,戰鬥力就可以是百倍,只要兒子等人在這裏,也必定能固守,但如果脫離了城池,形勢豈不更加危急了?”李克用聽了之後,立馬打消了逃跑的念頭。

過了幾天,各地的潰軍都集中到了晉陽,李嗣源立馬率領敢死之士,日夜不停地分出諸門掩襲梁軍大營,結果捉住了梁將遊昆侖等人,梁軍一時間士氣跌落,只好燒營而退。天祐五年五月,李存勖親率大軍救潞州之圍,李嗣源當時領突騎左右軍與周德威分爲兩翼。李嗣源早上到達夾城東北隅,命刀斧手砍光敵軍鹿角,又負土填平溝塹,他又下馬沖到城下大聲叫罵,而周德威登上西北隅,也在那邊大聲叫罵與李嗣源呼應。

李嗣源先殺入夾城,大破梁軍,這一天就解圍了,嗣源功居最高。柏鄉之役的時候,晉梁兩軍對陣,李存勖看到梁軍非常強盛,就憂慮大軍會對進軍交戰産生怯意,于是手持白金巨鍾給李嗣源倒酒,並說道:“卿見南軍的白馬、赤馬都兩路精兵否?睹之令人破膽啊!”李嗣源冷笑道:“梁軍只不過虛有其表耳,末將明天就能將他們的戰馬全都歸到我的馬廄之中!”李存勖拍腿大笑道:“兄長真有氣吞山河的氣勢!”李嗣源于是一口氣喝光了杯中之酒,拿起馬鞭,躍馬而上,與其部下百人直接沖擊梁軍的白馬都大軍,嗣源勿動長槊,生挾梁軍二個騎校而回,而嗣源的铠甲上插滿了梁軍的箭枝,晉王三軍見了無不勇氣倍增,從辰時殺到未時,晉軍騎兵百戰不殆,李嗣源更是往來沖擊,斬獲梁王兵將不可勝計。

這一天,梁軍大敗,李嗣源因功被授代州刺史,李存勖于是又派出周德威討伐幽州,李嗣源分兵平定了山後八軍,與燕王劉守光愛將元行欽大戰于廣邊軍,一共交戰了八次,李嗣源連發七箭射倒了七員燕將,燕軍爲之震恐。元行欽與李嗣源酣戰不懈,李嗣源大腿中箭,可他卻拔掉箭繼續交戰,元行欽窮途末路,只好自縛遮面前來乞降,李嗣源也沒有怪罪他,而是爲他酌酒相飲,並撫其背言道:“好小子,你真是一員壯士!”于是對他厚待收編。

十三年二月,李存勖與梁將劉鄩大戰于故元城北,李嗣源以三千鐵騎進行圍攻,他們擊鼓進軍,內外兩軍合勢,殺得劉鄩兵馬幾乎全部陣亡。李嗣源又平定了慈、洺二州。四月,相州守將張筠逃跑,李存勖以李嗣源爲相州刺史。九月。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投降了梁王,小將毛璋則據州城向晉王納款,李存勖命李嗣源帶兵前往收降。李嗣源入城後,立馬派出軍府小吏前往李存勖處報捷,書吏誤言道:“嗣源已到滄州,對主上你的禮義也就完結了!”李存勖看完來信,怒罵道:“嗣源造反了!”李嗣源聽了之後,大爲恐懼,將這事歸罪于書吏,並且斬殺了書吏,沒過多久,李存勖還是授予其邢州節度使。

十四年四月,契丹大可汗安巴堅,也就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率衆三十萬攻打幽州,周德威嚇得趕緊向李存勖告急,存勖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諸將都說道:“敵勢不能持久,野無所掠,就會食盡自退,我們大唐王師然後接踵其後可擊之,阿保機可擒也!”李嗣源則說道:“周德威盡忠于你晉王殿下,孤城被攻,危亡在即,不宜更待其糧盡氣衰,末將願帶突騎五千做前鋒,立馬前往馳援!”李存勖冷笑道:“兄長說得對!”于是命李嗣源與李存審、閻寶共同率軍赴援,李嗣源爲前鋒,三軍會師于易州,李嗣源對諸將言道:“敵騎以馬上爲生,不須營壘,況彼衆我寡,所以我們只能對其進行突襲!”

八月,晉軍從上谷出發,卻遇到了陰雨天氣,李嗣源仰天祈祝,當時天氣就放睛了,晉師沿著大房嶺進軍,第二天,敵騎大至,與晉師遇于谷口,契丹騎兵扼住了晉軍前鋒,李嗣源與長子李從珂奮命血戰,契丹大軍立馬被瓦解,晉軍拼命向前,距離幽州只有兩舍之地,敵騎又在谷口列陣,晉師見了契丹大軍無不大驚失色,李嗣源冷笑道:“爲將者受命忘家,臨敵忘身,時刻准備以身殉國,正在今日,諸君觀吾父子如何大破敵軍!”

說完後,李嗣源、李從珂挺身殺入敵陣,並以契丹語對敵軍說道:“你們不是我父子的敵手,我只能與大汗阿保機較力耳!”于是舞槌沖殺,萬衆披靡,沒多久就活捉了他們的大將而還,晉師見了無不踴躍沖殺,契丹大軍慘敗,晉師勢如席卷,滿地都是丟棄的铠甲兵仗,還有牛羊馬不計其數。這一天,就解了契丹之圍,大軍進入幽州,周德威立馬出城迎接李嗣源,彼此執手流涕。九月,李嗣源班師回到魏州,李存勖親自跑到遠郊來迎接和慰勞李嗣源,並進位他爲檢校太保。

十八年十月,李嗣源又跟著李存勖大破梁將戴思遠于戚城,斬首二萬級,李存勖任命李嗣源爲蕃漢大軍副總管,加授同平章事,相當于副宰相了。二十年,李嗣源替代李存審做了滄州節度使。四月,晉王李存勖在邺宮即位稱帝,即後唐帝國莊宗皇帝。李嗣源則進位爲檢校太傅,兼侍中大臣。

不久,唐莊宗命李嗣源率步騎五千兵馬襲取郓州,很快就攻下了郓州,嗣源加授天平軍節度使。五月,梁軍攻陷德勝軍南城,圍困了楊劉縣,以扼住了唐軍出師之路。李嗣源孤守汶陽,四面拒敵,過了很久,唐莊宗方解楊劉之圍,全都是李嗣源一人抵擋住了後梁的重兵。九月,後梁第一名將王彥章以步騎萬人進攻郓州。李嗣源則派出他的養長子李從珂率騎兵迎戰于遞坊鎮,一口氣就捉獲了梁將任钊等三百人。王彥章嚇得退守中都洛陽,唐莊宗聽聞捷報,從楊劉引軍至郓州,又以李嗣源爲前鋒,大破梁軍于中都,最後生擒了王彥章等。

這一天,後唐諸將稱賀,唐莊宗賜酒于李嗣源言道:“昨日寡人還在朝城,諸君都勸寡人棄郓州,以黃河爲界,如今則賴兄長你禦侮于前,寡人的第一謀士郭崇韬謀劃于內,如果聽認李紹宏等輩之言,寡人的大事早已掃地矣!”唐莊宗又與諸將商議接下來的用兵方向,諸將多說道:“青、齊、徐、兖四州的地盤上全都是空城,王師一朝降臨,我們就能不戰而下!”他們都勸唐莊宗直取汴州開封梁都。十月,天亮之後,李嗣源先到汴梁城下,立馬攻打封丘門,梁將王瓒很快開門迎降,李嗣源到達建朝門,聽聞梁末帝朱友貞已自盡駕崩,于是號令三軍安撫城中軍民,然後回軍城外。

辰時,唐莊宗來到了汴梁城外,李嗣源迎谒于路旁,李存勖大悅,親手拽著他的衣服,以頭觸嗣源之頭說道:“寡人能得到天下,全都是兄長血戰之功也,當與賢弟共享富貴!”嗣源于是被進位于中書令。同光二年正月,契丹殺入邊塞,李嗣源受命北征。二月,李存勖在郊天禮畢之後,賜給了李嗣源鐵券。四月,潞州小將楊立叛唐,李嗣源受诏征討。五月,李嗣源活捉了楊立來獻俘。六月,唐莊宗進位爲太尉,然後移鎮于汴州,代替李存審爲蕃漢兵馬大總管。十二月,契丹大軍再次南下入寇。

起先,李嗣源領兵路過邺城,邺城府庫有高檔的禦用铠甲,李嗣源就取出了五百副出行。這一年,李存勖巡幸邺城,得知之後,天威震怒,沒過多久,李嗣源奏請以李從珂來做北都太原的內衙都指揮使,李存勖聽了之後更加不高興,說道:“天下事在寡人手中,你安得爲子奏請,寡人放在邺城的高檔細铠,你都敢不奉诏而強取之,這是什麽意思呢?”于是就令留守張憲將禦铠重新拿回來,左右侍臣都勸說他不要和李嗣源撕破臉,李存勖才沒有這麽做,可李嗣源卻更加憂慮不能自安,于是上表請罪,這才使得李存勖釋懷。

十二月,李嗣源跑到洛陽來朝見,這個時候,李存勖已經失政,天下四方都在鬧饑荒,軍糧匮乏,很多人都在賣兒賣妻,四海無不怨怒,李嗣源在京師洛陽,又被各種謠言所困,加上大將朱友謙、宰相郭崇韬無罪被斬殺,內外大臣無不憂懼,而諸軍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密旨窺伺李嗣源的起居,守殷私下對李嗣源說道:“威德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公可謂震主者,你要自行想辦法脫禍,不要自尋死路!”李嗣源說道:“孤心不負天下,禍福之來,孤無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言也!”

同光四年二月六日,趙在禮在魏州反唐,李存勖派元行欽將兵進攻,元行欽慘敗,退守衛州,起初李嗣源厚遇了樞密使李紹宏,後來嗣源在洛陽,小人就拼了命地誹謗嗣源,紹宏就拼了命地庇護他,替他說好話。後來元行欽退兵,河南府尹張全義密奏,請讓李嗣源去討伐趙在禮,李紹宏也同意這麽做,李存勖這樣派李嗣源渡河北征魏州。

三月六日,李嗣源來到了邺城,趙在禮嚇得登城謝罪,並拿出了豐厚的牲畜前來犒勞王師,李嗣源也接納並慰勞了趙在禮,于是將大軍紮營于邺城之西南,可又下令九天之後,趙在禮不出城投降就攻城。可第八日,嗣源營中發生了騷亂。當時有一個從馬直軍的軍士叫張破敗,他居然號令諸軍,各殺自己的都將,縱火燒營,使得三軍歡噪雷動,連擊了五通鼓,亂兵直逼李嗣源的大營,嗣源的精銳親軍拼了命地搏戰,傷痍者已經過半,亂兵因此更加囂張。

李嗣源氣得大發脾氣,直接痛罵張破敗是狂逆之徒,亂兵則對答道:“前幾天貝州的守兵告訴我們,主上唐莊宗不對他們進行厚待和寬宥,又聽說邺城之亂平定後,皇上還要坑殺參與作亂的全軍將士,我們這些人起初沒有叛志,真是怕死而已!我們已經和天下諸軍商量好了,並與城中兵馬合勢,擊退皇上派來平亂的諸道之師,今後莊宗皇帝就在河南做天子,而我們就請大王你在我們河北做天子吧!”

李嗣源聽了之後,邊哭邊拒絕,亂兵則大呼道:“你不聽我們的,那你還想去哪裏呢?要是大王你不在河北稱帝,那江山就爲他人所有了,如果見機不取,過後當有不測之禍啊!”于是將長槍和佩刀都露了出來,架在李嗣源左右,嗣源親信安重誨、霍顔威就趕緊踩他的腳,請他依了亂兵之請,于是他就被亂兵們脅迫著帶進了邺志,城頭懸橋放下來的時候,大家一同扶著李嗣源越濠而入,趙在禮等叛將更是喜極而泣,親自出來奉迎。

李嗣源登上南樓,對趙在禮說道:“寡人欲建大業,如果沒有兵馬怎能成事?寡人還要從城外招撫諸軍!”所以大半夜又到了魏縣,當時他的部下不滿百人,而霍彥威所管的鎮州兵馬有五千人,唯獨沒有作亂,聽說李嗣源出邺城來此,立馬率部歸附嗣源,第二天早上,李嗣源登城大哭道:“我大唐患難至此,來日歸藩孤一定要上書,請陛下准我徐圖再舉!”

安重誨、霍彥威等說道:“這種話說出來實在太不方便了!皇上將京師以外之事付之于大王,不幸亂兵阻撓,我們爲賊兵所驚散,元行欽這個狂妄小人,他在城南駐軍,我們的人馬沒聽到爭戰之聲,就無故棄甲,如果還有朝見天子之日,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奏陳,到時候還怕賊兵不克嗎?如果大王你現在就歸藩聽命,便是以強勢割據來要挾君父,正好墮入饞臣之口也!大王應當星夜歸到宮阙,面見天子,叩頭于玉階,將那些離間讒言扼殺,這樣才能完成功業,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了!”李嗣源立馬聽從,十一日,就從魏縣出發,到了相州,獲得了官馬二千匹,這才重新有了一支軍隊。

元行欽則退守衛州,然後飛章上奏說李嗣源反叛,嗣源也上書申辯,唐莊宗于是派出嗣源之子李從審及內官白從訓一起前往诏谕嗣源,李從審到達衛州,卻被元行欽所捉,李嗣源的奏章也沒有到達李存勖手中,李嗣源于是趕往白臯渡,駐軍于黃河畔,恰好這時山東進貢禦絹的船有數只開來,嗣源就強取來賞軍,軍隊的士氣一下子就增漲起來,等到渡過黃河,由于渡船太少,李嗣源又開始憂慮,後來又有木筏數只,沿流而至,嗣源立馬就利用他們使大軍渡河,所以就沒有遲滯不前。

二十六日,李嗣源大軍到達汴州,李存勖領兵至荥澤,派出龍骧都校姚彥溫爲前兒,抵擋李嗣源人馬。這一天,姚彥溫率部下八百騎歸順了李嗣源並言道:“皇上被元行欽所惑,大勢已去,難與共事了!”李嗣源則冷笑道:“卿自不忠,爲何要說這樣悖逆之言呢?”于是奪取了他的兵權,又下令道:“皇上還沒有原諒孤的忠心,所以才會使得兵變到如此地步,所以孤更應該趕回京師!”後來房知溫、杜晏球也從北面相繼趕來投靠李嗣源。

四月,李嗣源到達罂子谷,聽說洛陽發生了興教門之變,李存勖已傷重駕崩,李嗣源因爲痛哭不能自勝,到了第二天早上,朱守殷派人馳報言道:“京城大亂,縱火和劫掠不息,請大王速至京師!”沒過幾天,李嗣源到達洛陽,卻只進入了自己的王府舊宅,然後分命諸將制止城中亂兵的縱火和劫掠。朝中百官都穿著爛衣服跑來觐見,李嗣源對他們表示了歉意,並且當面掩袖流涕。當時李存勖最喜愛的魏王李繼岌征蜀未還,李嗣源對朱守殷說道:“你一向善于巡撫四方,你就好好等著魏王侄兒回來吧!孤現在要奉大行皇帝的棺木前往山陵,舉行葬禮,搞完這些事情,孤就要歸藩去了!”

這一天,群臣諸將都上書勸進,李嗣源面前卻不答應他的請求,樞密使李紹宏、張居翰、宰相豆盧革、韋說、六軍馬步都虞候朱守殷、青州節度使符習、徐州節度使霍彥威、宋州節度使杜晏球、兖州節度使房知溫等都頓首言道:“帝王應運,蓋有天命,福之所鍾,不可以謙遜得免,如今天下王道已喪,帝位卻不可以用智謀和力量來強求,前代有少康中興夏室,東周有平王複興宗周,他們都沒有使江山失去舊物,如今大唐宗社無依,人神乏主,天命所屬,人何能爭?漢世祖光武大帝曾說過,就算先皇漢成帝再生,寡人也不可能再將天下讓給他!願大王也學學光武大帝,不可失了這大好時機,軍馬國事,全都仰仗你來發號施令了!”李嗣源只是冷笑一番,然後對他們進行了安撫,卻依舊不肯聽從他們的意見直接稱帝。

又過了幾天,京師基本上安定下來,外藩也沒有大的異動,京中的文武百官全都沖進宮來三拜勸進,就請李嗣源先登監國之位,以安宗社,嗣源這樣答應了。不久,有司就呈上了舉行監國儀式的奏書。第二天,李嗣源進入大內興聖宮,開始接見百官的朝拜。這時,霍彥威、孔循等又對李嗣源言道:“大唐運數已衰,大王不如自創新的國號!”李嗣源也覺得有道理,就請群臣議改國號,但不能依舊是李唐的土德。嗣源于是就問藩邸的侍臣們,左右奏道:“先帝莊宗其實也是李唐賜姓的宗屬,他們不過是爲了替唐昭宗、唐哀帝雪恥申冤,從而繼承了唐祚,可如今朝中還有許多後梁舊人,他們都是李唐的仇人,卻不再願意殿下稱唐,請更名號!”

李嗣源冷笑著說道:“孤十三歲開始就跟隨唐獻祖李國昌,這樣有了宗屬,孤所受到的寵愛並不低于獻祖爺爺所親生的子孫,後來我又跟隨義父後唐太祖武皇帝、故晉王李克用殿下三十年,排難解困,栉風沐雨,冒刃血戰,體無完膚,怎樣的艱難沒有經曆過!義父武皇李克用的功業就是孤的功業,先帝莊宗的天下也就是孤的天下,兄亡弟紹,于義何嫌?且同宗異號,出于何典?自古以來都沒有這樣的事情,光武帝劉秀也沒有更改漢朝的國號,就算唐朝氣數已盡,那氣數的衰隆,就由孤來承受吧!你們各種各樣的說法,孤都不會采用的!”

當時群臣集議,依違不定,只有吏部尚書李琪說道:“大王你是宗室勳貴賢王,立大功于獻祖、太祖、莊宗三世,可如今一朝大難雀起,大王泣雨勤王,安定宗社,撫定人心,不失舊物,若別立新號,則先朝便是路人,獻祖、太祖、莊宗的梓宮何所歸往?大王如果不追念感恩舊君之義,那群臣何安?就拿李唐王朝來說,睿宗接了中宗之位,文宗接了穆宗之位,武宗又接了文宗之位,都是經弟兄相繼,並且還是即位于靈柩之前,這也沒有逾越儲君之儀啊!”于是李嗣源這才安心接受了帝位,群臣也都安定了下來。

河中軍校王舜賢又上奏說,節度使李存霸今年三年出逃了,不知所在。李嗣源下诏言道:“寡人是順從了群情,才做了監國一職,如今要外安黎庶,內睦宗親,將大唐的江山永保隆平之運,前幾天京師兵變,禍難發起,使得宗親和外戚都産生了巨大的疑懼,大家爲免不測都驚散奔走,如今禍變平定了,就不要再濫傷無辜,寡人每次思慮那引起藏匿和逃竄的宗親們,就會痛哭流涕,現在寡人要命河南府及天下諸道,諸王眷屬因驚擾出奔者,所至之處,官府即時將他們送回京師,如有不幸身亡者,就地收葬了再來上報!”

而當時李存勖的諸弟如李存紀、李存確都藏匿于南山民家,人有向新宰相安重誨報告,重誨言道:“新皇上下诏尋訪這些人,新主太過仁德,必不加害,爲了新朝的安定,不如密令殺之!”後來李存紀、李存確果然都死于民家。再到後來,唐明宗李嗣源聽說了此事,就狠狠地責備了安重誨,並爲此事傷感許久。不過他還是以自己麾下第一謀士安重誨爲樞密使,又以鎮州別駕張延朗爲樞密副使,以客將範延光爲宣徽使,又以進奏官馮赟爲內客省使。

唐明宗又下诏寬免天下賦稅,又命自己的女婿石敬瑭爲知陝州兵馬留後,皇子李從珂爲權知河南府兵馬留後,不久淮南吳王楊溥進貢新茶,唐明宗又以權知汴州軍州事孔循爲樞密副使,以陳州刺史劉仲殷爲鄧州留後,以鄭州防禦使王思同爲同州留後,然後他又斬殺了貪官租庸使孔謙,然後委任宰相豆盧革專判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之事。不久又將宋州節度使者元行欽斬殺,又以樞密副使孔循爲樞密使。

天成元年夏四月,唐明宗從興聖宮前往西宮,文武百官都穿著孝服,唐明宗也穿著孝服,親自爲唐莊宗設祭盡哀,最後正式即皇帝位于靈柩之前。然後百官換上了吉服,分文武兩班,唐明宗穿上天子衮冕,然後受冊登基,百官于是跪拜稱賀。唐明宗這才任命樞密使安重誨爲檢校司空、守左領大將軍,並依舊擔任樞密使。宰相豆盧革等再三上表請唐明宗親理國事,明宗很快就答應了,然後又遣使往天下諸道及淮南吳王處告哀。

過了幾天,唐明宗開始在中興殿理事,西南面副招討使、工部尚書任圜率步騎軍二萬六千人入見,唐明宗又在文明殿接受了朝賀,于是改同光四年爲天成元年,大赦天下。後宮的宮女和宦官只留一百人,內官三十人,教坊樂師一百人,鷹坊二十人,禦廚五十人,其余之人全都放出宮去。諸司有名無實的衙門全部裁汰,唐明宗又分遣諸軍到京師附近就食,以此來節省本就不多的軍昆山。他又命天下節度使、防禦使除了大年初一,元宵佳節還有端午節以及皇帝壽誕這四節外,都不許進貢來朝,更不許以重典重賦來苛待百姓。又命諸州不能以各種雜稅名目來爲難商賈。很快唐明宗又將北都副留守張憲賜死,因爲他失職之故也。

五月,唐明宗不視朝,卻跑到了西宮。宰相豆盧革進位爲左仆射,韋說進位爲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監修國史,但都依舊擔任平章事。兖州節度使、檢校太傅朱守殷加授同平章事,並充河南府尹,判天子六軍諸衛事。滄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安元信加授同平章事,移鎮徐州。邠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毛璋加授同平章事,又以太子賓客鄭珏爲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工部尚書任圜爲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章事、判三司。

徐州節度使李紹真、貝州刺史李紹英、齊州防禦使李紹虔、河陽節度使李紹奇、洺州刺史李紹能等上書請求,前朝寵賜的李氏姓名,如今請唐明宗全部收回,並乞求恢複他們的舊姓。李紹虔說道:“臣本姓王,後移杜氏,蒙前朝賜今姓名,乞複本姓!”唐明宗全部准允,李紹真就叫回了霍彥威,李紹英叫回了房知溫,李紹虔則叫回了王晏球,李紹奇叫回了夏魯奇,李紹能叫回了米君立。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符習加授侍中大臣,徐州節度使者、檢校太傅霍彥威加授侍中大臣,並移鎮郓州。

很快北都馬步都指揮使李從溫奏請下诏誅殺宮中宦官,起初李存勖遇難,宦者有數百人竄匿山谷,很多人都落發爲沙門,逃至太原者就有七十余人,最後全都被誅殺在了都亭驿。唐明宗又想讓趙在禮去做滑州節度使,加授檢校太保。聖旨下達之後,趙在禮居然以軍情不順爲辭,拒不赴任。唐明宗也拿他沒辦法。

不久,唐明宗又任命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知制诰馮道和中書舍人趙鳳一並加授端明殿大學士。這就是端明學士這個頭銜的開端。唐明宗初登位之時,四方奏書,多令樞密使安重誨替他朗讀,原來唐明宗不識字,更加不曉文義之故。後來孔循獻議,說舊唐宮中有侍讀學士之號,于是就創立了端明學士之名。唐明宗又追封了郭崇韬、朱友謙。

唐明宗又任命幽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李紹斌爲檢校太傅、同平章事,並複其姓名爲趙德鈞,唐明宗又下诏百官下朝之後可以在殿外的廊下吃點心,即“賜廊下食”,也叫作“廊餐”。唐明宗又加封唐莊宗舊將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尚書令、南平王高季興爲太尉。又加封天策上將軍、湖南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師、尚書令、楚王馬殷爲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兩浙節度使留後、靜海軍節度使、嶺南西道觀察處置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吳越王錢瓘加食邑。

不久,幽州來奏說,契丹平州守將、幽州節度使盧文進率衆來歸順,百官因此全都沖進宮中來稱賀。沒過幾天,契丹遣使來告哀,說國主安巴堅于今年七月二十七日駕崩。唐明宗又下诏加封建了靜江軍節度鲮、桂州管內觀察使馬賓等人。

天成二年春正月,唐明宗任命皇子河中節度使李從珂爲同平章事,皇三子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李從厚加授檢校術保、同平章事、河南府尹、判六軍諸衛事大人。二月,唐明宗又加封了石敬瑭、孟知祥,又誅殺了弑君的唐莊宗舊臣郭從謙。不久又削奪了南平王高季興的官爵,並命襄州節度使者劉訓爲南面招討使,統率蕃漢馬步軍四萬進行征討,並命湖南節度使馬殷以湖南全軍前來會師,又命東川兵馬下峽州,三面齊進。爲了對付契丹,唐明宗又任命皇次子李從榮爲大帥,由他專禦北方。

五月,唐明宗又以福建留後、舒州刺史王延鈞爲檢校太師、中書令,又充福建節度使、琅琊郡王。冬十月,唐明宗宿于荥陽,汴州朱守殷上奏,說都指揮使馬彥超謀亂,很快就將他斬首了。可當唐明宗到達京水,又得知朱守殷謀反,明宗親統禁軍日夜兼程前來平叛。第二天,唐軍就到達了汴州,很快就攻拔了城池,並斬殺了朱守殷。十二日,太子少保任圜又被斬殺。青州節度使霍彥威又派人飛馬而來,向唐明宗進獻金箭一對,以駕誅殺叛將朱守殷。可朝臣們卻說臣傳箭于君,非禮也。

十一月,唐明宗下诏追贈唐太宗時的左仆射爲太保,不久之後,契丹遣使者摩琳來向唐明宗乞和。十二月,唐明宗將邺都留守李從榮移鎮太原。天成三年,唐明宗冊封回鹘可汗仁喻爲順化可汗。夏四月,唐明宗以汴州節度使石敬瑭爲邺都留守,又充天雄軍節度使,加授同平章事。不久,王晏球大破定州叛軍及契丹兵馬于曲陽,斬獲了數千人。六月,幽州趙德鈞奏報,說在幽州以東斬殺了契丹一千余人,獲馬六百匹。宰相馮道立馬率百官上表,請爲天子上尊號爲“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他們多次請封,唐明宗堅決不肯接受。

秋七月,唐明宗賜死曹州刺史成景宏,不久又賜死了齊州防禦使曹廷隱,王晏球又奏報大破契丹大軍于唐河,追至滿城,斬首二千級,獲馬一千匹。嚇得契丹平州刺史張希崇上表歸順後唐。十一月,唐明宗對侍臣說道:“古代帝王發的鐵券是什麽樣的?”趙鳳答道:“就是帝王給臣子的誓文,並允許大臣的子孫長享爵祿!”唐明宗冷笑道:“先朝所賜,只有寡人與郭崇韬、李繼麟三個人,可崇韬、繼麟都被滅族了,寡人所以常常疑心會有危難,因此憂慮旦夕之禍福!”

天成四年三月,皇子李從璨跟著唐明宗遊園歡宴,酒酣之時居然踩上了禦榻,安重誨將這件事上奏給了明宗,唐明宗立馬將他貶爲房州司戶參軍。不久,青州衙內指揮使楊彥溫據城反叛,嚇得唐明宗派出西京留守索自通、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藥彥稠等大將率兵進攻彥溫,同時又依舊授予楊彥溫绛州刺史之職,希望能將他誘而擒之。唐明宗又傳诏最能打仗的養子李從珂進宮。

很快楊彥溫被斬,可當初唐明宗還對藥彥調說過,要活捉楊彥溫,寡人要親自審問他!可結果卻送來了首級,唐明宗對藥彥稠非常憤怒。當時有人就說安重誨弄權,而李從榮都拼了命地巴結安重誨,重誨唯獨忌憚李從珂的威名,因此常在唐明宗面前說從珂的短處,安重誨總想陷害李從珂,可唐明宗居然堅決不從。

不久,唐明宗冊封皇次子李從榮爲秦王,皇三子李從厚爲宋王。長興二年春正月,契丹東丹王托雲從渤海國率衆跑到了洛陽京師,唐明宗非常高興,這個東丹王就是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二月,唐明宗不允許天下人挖掘無主的墳墓。唐明宗賜耶律倍名爲李慕華,還有說是叫李贊華的。長興三年,唐明宗開始對靈州唐兀兒叛軍用兵。契丹遣使來朝貢,秦王李從榮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兼中書令。懷化軍節度使者李贊華進獻契丹帝國全圖。不久之後,藥彥稠進獻了回鹘可汗之前送給秦王的金裝葫蘆,後來被唐兀兒部所掠,如今又從西征士兵手中得到了,唐明宗卻冷笑道:“寡人起先下诏戰利品由有功將士們自行收藏,如今幹嗎要進獻給寡人?”于是令藥彥稠還給所獲士卒。

三月,靈武軍將裴昭隱等二人與進奏官阮順之私藏了一匹禦馬,有司論罪將斬三人,唐明宗冷笑道:“不可以一馬殺三人命!”于是就鞭打了三人然後釋放了他們。不久,又以神捷、神威、雄武、廣捷四大指揮使的軍馬改爲左右羽林軍,又重新設置了四十個指揮使,每十個指揮就爲一軍。唐明宗又到近郊觀看農民種地,他看到父子三人一同牽著牛犁地,非常憐憫他們,就賜給了這家人三頭耕牛。很快,唐明宗又升魏州爲興唐府,又設天下八大都督府。唐明宗又改任懷化軍節度使李贊華爲滑州節度使。

起初,唐明宗想直接給李贊華裂土封王,讓他成爲一大藩鎮,可大臣範延光等認爲不可以,唐明宗說道:“寡人曾與其先人安巴堅約爲兄弟,所以贊華才敢跑過來投靠我,現在寡人老了,後世即便還有守文之主,贊華這樣的英傑卻是招也招不來的!”近臣就不再反對明宗了。唐明宗又于便殿問範延光天下戰馬有多少,老範答道:“三萬五千匹!”唐明宗歎息道:“太祖在太原時騎軍不過七千,先帝莊宗自始至終沒超過一萬匹,如今寡人雖有三萬多匹戰馬,卻不能使九州一統,這是寡人養士練將還不到火候啊!寡人老矣,有這麽多戰馬何用啊!”

範延光奏道:“臣每次想到這件事情,本朝養馬太多,可一名騎士的費用,可養活五名步軍,三萬五千騎兵可抵十五萬步軍,可現在騎軍無所施用,如此虛耗國力,臣恐日久難繼!”唐明宗歎息道:“正如愛卿所言,騎兵是養肥了,可卻瘦了寡人的子民,這有何益呢?”

長興四年五月,唐明宗封皇子鳳翔節度使李從珂爲潞王。皇子李從益爲許王,郓州節度使李從溫爲兖王,河中節度使李從璋爲洋王,鎮州節度使李從敏爲泾王。之後,唐明宗跑到九曲池避暑,居然登上高樓吹風,結果突然中風,可第二天卻又好了。六月,唐明宗又中風了一次。九月,秦王李從榮一直認爲自己會被冊立爲皇太子,可由于他殘暴好殺,唐明宗一直沒有將他定爲儲君,卻只是下诏封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上朝的時候秦王站在宰相之前,也相當于儲君了,可李從榮還是惶惶不可終日。

十一月,唐明宗再次重病,而且這次已經到了病危的地步,于是他就從廣壽殿移居到了雍和殿,一天夜裏打了四通更鼓後,唐明宗突然從禦榻上跳了起來,而且非常興奮,他問管時間宮漏的宮女說道:“現在什麽時辰了?”宮女答道:“四更了!”這個宮女也問皇帝道:“皇上你是不是醒了?”唐明宗答道:“寡人是醒了!”接著咳出了數片肉片像肺一樣的東西,又拉尿拉了一升之多。這時候六宮的妃嫔全跑了過來,一起慶賀道:“皇上今日是還魂了,病好了!”于是就喝了一碗粥,又吃了太醫進的湯藥。到了天亮的時候,唐明宗已經漸漸康複起來。

這時候秦王李從榮突然領兵列陣于宮門外的天津橋,大內的禁軍嚇得趕緊抵擋他們,不久李從榮大敗逃往河南府,結果還是被斬殺了。唐明宗聽說之後,又是驚駭又是悲痛,幾乎是禦榻上跌落下來,直接昏了過去,後來又蘇醒了幾次,從此病就再也好不了了。宰相馮道立馬率百官跑到雍和殿,唐明宗淚如雨下,極爲哽咽地說道:“寡人家事搞成這樣,真是慚見卿等!”然後就派宣徽使孟漢瓊往邺都征召宋王李從厚入京。沒過幾天,受驚過度的唐明宗駕崩于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在位共七年有余。

唐明宗在位的時候,見到百姓疾苦,曾非常淒然地說道:“自古只聞百姓養一家官吏,未聞一家官吏養百姓!”明宗出身于邊地,從年輕時到老一直都在征戰,他即位的時候都已經六十歲,他天性純厚仁慈,每晚都會在宮中焚香仰天禱祝道:“某是蕃人,遇亂世而被衆所推戴,事不得已,願上天早生聖人,與百姓爲主!”而明宗天成、長興年間,中原歲歲糧食豐登,中原幾乎沒有戰事,強大的契丹也非常畏懼明宗的神威,所以在殘唐五代這個亂世之際,明宗之世可謂粗成小康了。

後世史家評論唐明宗說道,明宗打仗非常厲害,可以說是在唐莊宗之上,莊宗神勇過人,而明宗勇略兼備,他又有佐命之功,本來他也不想做皇帝,可能力和威望直接,還有機遇直接把他推上了天命之位,他本來有安重誨、任圜這樣的一流謀臣,可這兩個人就像陳平、蒯通一樣,沒有張良、蕭何的氣量和格局,所以就沒能像有房、杜輔佐的唐太宗那樣完成一統大業,而他的次子秦王李從榮、第三子宋王李從厚也做不了周成康、周康王那樣的守成之主,正可謂天子是個可輔弼的好天子,臣子們卻非王佐之才,整個五代十國,唐明宗和周世宗一樣,讓人感到壯志難酬,誠可深歎也!

32 阅读:17201
评论列表
  • 2024-03-09 17:59

    天子裏面帶兵打仗最厲害的只服宋武帝劉裕

    廣東吳彥祖 回覆:
    不要好像,那你怎麽不說圓月陣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劉裕自己都說,沒有劉穆之,天下都輕視他,穆之死後,你看他整個中原立馬全丟了,皇帝做了兩年不到就幹不下去了。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怎麽沒輸過,在赫連勃勃手裏就碰了釘子,最後只好寫信稱願與大王結爲兄弟!那時候赫連勃勃還是叫作劉勃勃吧!
  • 2024-04-27 23:44

    慕容垂也不差,13歲就勇冠三軍,沙場征戰一生幾乎可以說鮮有敗績,五十幾歲才發力,威名嚇得年輕氣盛的拓拔珪落荒而逃,怪不得天龍裏慕容博慕容複對複興燕國念念不忘,中間都隔了都有600年了

  • 2024-03-31 13:04

    怎麽說呢,也正是他活的久,才有機會做皇帝嘛,李存勖其實也算可惜的,自己好不容易弄的這麽好的局面,給自己玩壞了。

    夜觀瀾 回覆: 史魔南歌子
    他要是一點毛病沒有,一統中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就是太愛藝術了😄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是的!李存勖固然可惜,但以他的性格,遲早還是坐不穩江山的!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夜觀瀾
    李天下,藝術玩太過的皇上都沒有好下場,隋炀帝、南唐後主、宋徽宗、元順帝之流都是如此!
  • 2024-04-29 10:08

    還有劉裕跟趙匡胤都是當時第一高手_憑百戰沙場三軍仰服而成千古帝皇之一。

    史魔南歌子 回覆:
    難怪兩家皇上都國號爲宋,天意如此!
  • 2024-03-12 17:17

    李嗣源也算可惜,繼位太遲

    天階夜色 回覆:
    被不良人黑慘了
    史魔南歌子 回覆:
    確實如此
  • 2024-03-31 09:56

    小編是體育老師教的數字吧?

  • 2024-03-23 12:43

    那麽牛,爲什麽54年,不能平定天下他,比李世民強,爲什麽沒有再造大唐

    用戶10xxx85 回覆: 昊昊
    [笑著哭]要不怎麽說他大哥要是活得久,哪怕登基一天都沒他什麽事啊!因爲淮西名將,徐達負責開國,而藍玉就是用來鎮國的,還是太子的小舅子!
    昊昊 回覆:
    至于去蒙古幾次就跟遊玩一樣,啥戰績都沒有,藍玉一次戰績比他加起來都多。
  • 2024-03-12 18:08

    李亞子單看軍事能力很強,五代十國甚至兩宋都第一,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可惜太早松懈了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性格決定命運,要是他和李嗣源出生一開始就交換一下,恐怕天下是另一番景象!
  • 2024-04-01 14:06

    還有慕容垂,十四歲從軍,七十多去世,征戰五十多年從無敗績。

    吹牛不打草稿 回覆:
    姑蘇慕容也很厲害!一招鬥轉星移!威震天下!
    仲達 回覆: 史魔南歌子
    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上來王霸之氣的都短命。
    史魔南歌子 回覆:
    但是他曾經一度屈膝于苻堅麾下,不得不說人生還是不夠豪邁!
  • RAY 4
    2024-03-13 18:24

    李世民那道數學題怎麽做?16+44=50?

    史魔南歌子 回覆:
    看過西遊記,唐王遊地府麽?
  • 2024-03-09 22:26

    柴榮如果有五十四年麽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柴榮要是能活這麽長,還有你耶律家和趙家什麽事?
    雪奈的白子 回覆:
    柴榮地盤才多大點,拿全部的家當去拼遼國?北方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就這麽點家底,去打遼國,搞笑嗎?
    史魔南歌子 回覆:
    睡皇可不簡單,金庸寫東荒不敗原型就是他!
  • 2024-04-27 10:02

    打仗最厲害的皇帝是劉裕 不過天妒英才[扁嘴]

    史魔南歌子 回覆:
    劉裕失去武將王鎮惡、文臣劉穆之以後,還有何作爲?
  • 2024-05-12 15:02

    他跟李存勖比還是差點。

    史魔南歌子 回覆:
    李勖就是個玩貨,李亶上位太晚,也是有份做皇上,無緣得天下!
  • 2024-03-19 11:28

    別吹了,他連李存勖都比不上[笑著哭]

    史魔南歌子 回覆:
    一看你就是不懂曆史的人,李存勖做了四年皇上,人家李嗣源做了七年,李存勖被契丹打哭,李嗣源打得契丹連連進貢稱臣,你說誰厲害?
  • 2024-03-18 23:30

    50歲-16歲=44年,果然厲害。[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