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舟”“攬月”如何將中式浪漫帶上月球?

華輿 2024-02-27 10:00:46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對外發布消息稱,經公開征集評選,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爲“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爲“攬月”。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大名鼎鼎的載人飛船“神舟”、貨運飛船“天舟”,這些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文化特色。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與月面著陸器分別命名爲“夢舟”和“攬月”,不僅是對中國文化傳承和發揚,更寄托了中國人對探索太空、飛向月球的美好期望。

  ▲圖爲2024年2月22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圖片來自中新社)

“夢舟”“攬月”背後盡是中國式浪漫

航空航天技術代表著世界科技的前沿,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每一項成就都備受全球關注。因此,爲這些航天成就命名,不僅需要深意,還要富有文化底蘊,這無疑是一項挑戰。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郦波表示,“千百年來,我們的夢想與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夢就是我們中國夢的最典型代表。而且夢舟,和神舟、天舟飛船系列還形成一個傳承,所謂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月面著陸器“攬月”的命名,其靈感來源于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這個名稱不僅富有詩意,而且通過“攬”字表現了人類主動探索和擁抱月球的姿態。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遠不止于一個簡單的象征。從《詩經》到民間詩句,月亮一直是文學中的重要母題,它不僅連接著古今中外,更是情感和思念的承載者。這些深刻的文化內涵,爲航天技術成果的命名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

  ▲圖爲2023年1月14日,中國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在北京正式對外公布“兔星星”“To Star”的中英文名稱。(圖片來自中新社)

神話元素爲何屢被提及?

2013年,通過在全國範圍內征集創意,中國的首輛月球車最終選擇了“嫦娥”作爲其名。隨後,越來越多的航天成果也采納了向公衆征集命名的方式,而那些既富含中國特色又具有深遠象征意義的名字尤其受到青睐。

例如,2020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就是在無數候選中脫穎而出的,它寄托了人們對這顆暗物質探測衛星能夠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測出暗物質粒子的美好祝願。

2021年,我國首輛火星車被命名爲“祝融號”,其名字來源于中國古代火神祝融的形象。這一命名沿襲了中國航天器采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命名的傳統,如“嫦娥”“悟空”“北鬥”等。然而,這種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做法,並非中國獨有,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情結。

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載人航天項目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命名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月神阿爾忒彌斯,與太陽神阿波羅形成呼應,後者是上世紀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名字來源。

此外,美國的“水星號”飛船系列也是通過公開征集得到的名字,它不僅代表了美國的精神,還借鑒了古羅馬神話中的衆神信使——水星的形象。每一艘執行任務的飛船都被賦予了獨特的名字,如“自由”“獨立鍾”“友誼”等,這些名字既體現了個性,也傳遞了美好的寓意。

  ▲圖爲2022年9月9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在北京發布嫦娥五號最新科學成果。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在發布活動上宣布,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爲“嫦娥石”。(圖片來自中新社)

“中國元素”遍布月球“社區”

當然,除了奔向月球的人造飛行器外,月球上也有不少帶有中國元素的地名。

目前,月球上已經有35個含有中國元素的地名,這也體現了中國與月球探索緊密相連的曆史和文化。其中,15個名字並非由中國直接命名,這是因爲在2007年之前,中國尚未直接參與到國際天文學界關于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工作中。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命名月球地理實體時,秉持文化多樣性、國際化和公平的原則,選取了一些傑出的中國科學家和與月球有關的文化人物的名字,如張衡、祖沖之、郭守敬等,這些名字的選擇反映了中國文化和科學對月球探索的貢獻。

隨著“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于2007年,中國開始主動申請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權。201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了中國科學家首次基于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的命名,爲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爲蔡倫、畢昇和張钰哲,標志著中國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2015年,隨著“嫦娥三號”任務的成功,其著陸區內的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這些名稱,如“廣寒宮”及周圍的“紫微”“天市”和“太微”等,都深深植根于中國古代神話和天文學中。

到了2019年,嫦娥四號任務中的著陸點及其周圍的地理實體也獲得了命名,這些名稱同樣來源于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概念,如“天河基地”“織女”“河鼓”和“天津”。

2021年,“嫦娥五號”任務中的著陸點及其周邊地理實體的命名進一步豐富了月球地圖上的中國元素。這些包括“天船基地”“裴秀”“沈括”“劉徽”“宋應星”和“徐光啓”等,以及“華山”和“衡山”等山脈的命名,展現了中國對月球探索和科學貢獻的尊重和紀念。

這些命名不僅體現了中國人對月亮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傳承,也展示了中國在月球探索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每個名字背後都蘊含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對未來探索的美好願景,讓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和命名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完)

綜合北京日報、新京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網、中國青年報等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