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陷入混亂,學生軍築起堡壘,巴勒斯坦支援行動迫在眉睫

軍秘一點通 2024-04-26 11:40:57

美國政府一直在無保留地支持以色列,對以色列的種族壓迫行爲視而不見,甚至對其近乎種族屠殺的行徑也漠然置之。

然而,美國民衆並未與政府保持一致的立場,他們持續爲巴勒斯坦人發聲。

這種民間聲援激怒了美國政府,導致政府出台專門的法案來打擊所謂的“反猶太運動”,此舉實際上限制了美國人民自由表達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權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不僅對美國學生進行了驅逐,甚至還采取了逮捕等更嚴厲的手段進行鎮壓。

美國學生軍建立“根據地”

4月17日,一群反以色列的抗議者占據了哥倫比亞大學南草坪,並在那裏建立了他們的專屬營地,這一舉動無疑給了校方一個不小的尴尬。

因爲就在同一天,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正在國會就校內出現的反猶太主義現象作證。

隨後的18日,紐約市警察局對那些拒絕離開活動現場的人群采取了行動,以非法侵入的罪名逮捕了超過百人,其中包括了不少學生,而這些學生之後也接到了停學通知。

然而,美國政府的這一鎮壓舉措並未達到其預期效果,反而激起了學生們的更強烈的反抗。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衆多頂尖學府,以及衆多其他美國大學的學生紛紛響應,發起了“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活動,公開反對以色列的暴力行爲。

在哥倫比亞大學內部,支持巴勒斯坦的美國學生群體也在不斷壯大,他們占據校園,搭建的帳篷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截至4月23日,反對以色列暴行的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六天,且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美國當局向大學生們發出了最後通牒,限定他們在4月24日之前必須撤離。

然而,就在4月23日的深夜,美國警察大規模集結,出其不意地沖進了哥倫比亞大學,對學生和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們建立的“陣地”發起了進攻。

現場情況緊張,美國學生和抗議者們與警方發生了激烈沖突。

警方不僅致力于驅散人群,還試圖抓捕一些學生。

爲了抵抗警方的行動,大學生們團結起來,利用沙發、椅子和桌子等物品,將校園的大門緊緊堵住,甚至封鎖了一些校園建築,以此來保護他們的抗議陣地。

當前,美國大學生對以色列暴行的抗議活動,起始于哥倫比亞大學,並迅速蔓延至全美多所高校。

這種情形讓人不禁回想起越戰時期的反戰運動。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民衆同樣表達了對美國參與越南戰爭的強烈反對,他們通過持續的抗議活動和拒絕服兵役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這些民間反抗給美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政府在鎮壓無果後,最終不得不從越南撤軍。

可以說,民衆的抗議是促成美國撤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曆史似乎正在重演,只是背景和對象有所不同。

反噬開始!美國學生軍與警察打成一片

近期,美國國內興起的抗議以色列行動,實際上是對美國過去行爲的反噬。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經常使用各種手段制造動亂,其中就包括煽動學生運動。

然而,現在這種情況卻發生在了美國本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更爲可笑的是,美國對于學生運動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過去的支持變成了現在的反對。

在4月23日,曾因支持中國香港的暴亂行爲而被中國制裁的美國參議員湯姆·科頓甚至聲稱:“所有參加支持巴勒斯坦的外國學生,都應該被驅逐出境!”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無疑暴露了美國政府的虛僞和雙標。

美國曾將他國的動亂戲稱爲“美麗的風景線”,如今,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卻在美國本土上演。

在哥倫比亞大學,人們目睹了學生與警方之間的激烈對抗,這正是美國社會動蕩的一個縮影。

也許,我們可以說,美國版的“覺醒年代”即將來臨,一群有良知、充滿正義感的美國大學生挺身而出,爲正義而戰。

然而,這場抗爭的後果是,美國學生被迫反抗,變成了學生軍,與警察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這場沖突不斷升級,讓人們看到了美國社會的深刻裂痕。

這樣的局面並不出人意料。

自從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展開屠殺以來,數萬名巴勒斯坦人死傷,但美國卻對此視而不見,甚至助纣爲虐,幫助以色列抵擋國際社會的譴責。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在聯合國多次投票否決巴勒斯坦建國計劃,成爲了以色列的得力幫凶。

這無疑讓西方所標榜的“文明價值”成爲了一個笑話。

美國民衆的目光是敏銳而明亮的,他們無法接受現狀,只能選擇奮起抗爭。

這場抗爭不僅僅是對以色列暴行的簡單抗議,更深層次地反映了美國民衆的覺醒。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和評估美國政府的各項行爲和決策。

美國應該是屬于全體美國人民的國家,而不應該淪爲少數猶太人的利益代言人。

爲了奪回對國家的控制權,美國人民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聲音和訴求。

百所高校站到拜登對面

這場抗議有潛力演變爲一場全國性的社會運動。

大學生們作爲社會中最活躍、最有行動力的群體,很可能會率先站出來,掀起抗議的浪潮。

預計美國大學生罷課將成爲這場運動的初步行動,緊接著,我們可能會看到美國工人罷工,甚至美國商人罷市,一場全民性的社會運動可能就此拉開序幕。

然而,面對這樣的局勢,美國政府並沒有表現出任何退讓的迹象。

美國總統拜登公開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最近針對猶太人的騷擾和暴力言論,他認爲這種公然的反猶主義是危險且不可容忍的,無論是在大學校園還是美國的任何地方,都絕對不能容忍這種行爲的存在。

反抗的呼聲已經響起,美國學生正在積極響應,預計很快將激發美國上百所高校的集體行動,他們將與拜登政府形成對立。

這對拜登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如果拜登不能妥善處理與學生的對立關系,很可能會引發美國民衆的廣泛不滿,這對他的連任之路無疑是一個重大阻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東的巴以沖突的影響正在全球範圍內擴散。

巴勒斯坦抵抗武裝的勇敢戰鬥爲他們贏得了聲望,這使得巴勒斯坦建國問題有望在聯合國得到真正的討論。

而美國民衆也紛紛表達了對巴勒斯坦的支持,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轉變。

現實已經證明,和平與尊嚴都是通過鬥爭和努力贏得的。

如果巴勒斯坦人民不進行抵抗,那麽加沙地區恐怕早已被以色列侵占,而巴勒斯坦人民也將面臨被驅逐的命運。

值得慶幸的是,西方世界的民衆仍然保持著良知,他們熱愛和平,追求正義。

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政府卻似乎被利益所蒙蔽,逐漸喪失了應有的良知。

這無疑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退步,讓人深感惋惜。

4 阅读:338

軍秘一點通

簡介:我就是我,顔色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