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梨小食心蟲防治用藥79個,涉及氰戊菊酯、功夫菊酯、茚蟲威和甲維鹽等成分

陽陽深度 2024-05-13 19:30:35

摘自:農藥科學與管理. 2024,45(03)

題目:我國防治梨小食心蟲用農藥登記現狀

作者:郭培,李敏,高明旭,郭江龍,馬愛紅*(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近年來河北省果樹栽培發展迅速,果品産量迅猛增加,現有果園面積超過1300萬畝。食心蟲的侵害嚴重損害了果實的品質和産量,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梨小食心蟲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屬鱗翅目、卷葉蛾科,是一種世界性的蛀果害蟲,具有爲害範圍廣、發生代數多、 世代交替現象嚴重、繁殖力強等特點。梨小食心蟲被河北省列爲二類農作物害蟲,主要以幼蟲蛀食新梢、鑽蛀果實爲害,在春天損害果樹的嫩 枝,在夏季鑽入並破壞果實,在蛀洞的外部,經常可以看到蟲糞和樹膠的排出。

梨小食心蟲寄主果樹種類多,受害最嚴重的是桃樹,其次是蘋果、梨、杏、櫻桃、山楂等果樹。近年來,由于種植模式的調整,桃樹因其結果早、産量高、管理便捷以及盈利快的特點而越來越受果農青睐,其種植面積也逐漸增加。 據報道,梨小食心蟲由次要害蟲上升爲主要害蟲,且逐年偏重發生;另外,有些果園果農防治措施和防治時間不當,導致梨小食心蟲廣泛危 害和減産現象經常發生,尤其是晚熟品種, 受害程度高達75%,受害嚴重的果園甚至達到100%,嚴重降低了果實的品質和果農的經濟收益。目前,化學防控以其見效快、作用對象廣的優點深入人心,弊端是梨小食心蟲一旦蛀入,藥劑的觸殺及胃毒作用難以發揮,嚴重影響果品和産量。性信息素迷向劑作爲一款幹擾雌雄交配、降低梨小食心蟲繁殖數量的綠色殺蟲劑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果園害蟲防控,由于其效果緩慢、後期性信息素釋放減弱,可與化學防治結合起來防治梨小食心蟲。

本文重點分析了 我國防治梨小食心蟲用農藥登記情況,從産品數量、有效成分、劑型、毒性等方面展開了討 論。結果顯示,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蟲的農藥在登記上存在用藥短缺、複配農藥和生物農藥不足、産品同質化嚴重、劑型老化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合理建議,以期爲我國安全高效防治梨小食心蟲提供參考。

1、梨小食心蟲防治藥劑登記情況

當前我國防治梨小食心蟲的效果仍不理想,妨礙了水果産業的發展。

1.1 産品數量

經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與 ″中國農藥一點通″登記數據,截至2024年1月9日,我國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蟲的登記産品共計188 個,單劑 179個,占比95.21%,混劑9個, 占比4.79%。其中有效期內的農藥産品79個,單劑72個,占比91.14%,混劑7個,占比8.86%,7個混劑産品中6個梨小性迷向素和1個氯蟲苯· 溴氰懸浮劑。以下分析對象均爲登記在梨小食心蟲且在有效期內的農藥産品。

1.2 有效成分分析

有效期內的79個農藥産品中,涉及69個廠家,其中有6個昆蟲性信息素, 有效成分均爲順-8-十二碳烯醇、反-8-十二碳烯 乙酸酯和順-8-十二碳烯乙酸酯;其余73個農藥産品,涉及有效成分7個,分別爲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蟲威、溴氰菊酯、蘇雲金杆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氯蟲苯甲酰胺, 其中,以氰戊菊酯登記數量最多,占登記證數量的46.84%,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16.46%)、 茚蟲威 (13.92%)(表1),以上農藥有效成分均爲廣譜性殺蟲劑。其中,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蘇雲金杆菌和茚蟲威爲近幾年登記在梨小食心蟲上的農藥産品。性迷向素、 蘇雲金杆菌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産品的出現,表明綠色、高效、安全、環保的防蟲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3 農藥劑型

《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GB/T 19 378-2017) 顯示,目前我國共規定了134種農藥劑型,梨小食心蟲用農藥的登記劑型有8種,登記數量依次爲乳油53個、懸浮劑16個、 可濕性粉劑4個、揮散芯3個,分別占梨小食心蟲登記産品 (有效期內)的67.09%、18.99%、5.06%和 3.80%;其他劑型水乳劑、餌劑、緩釋 管和緩釋劑,合計占比5.06%(圖1)。登記的農藥劑型中,傳統劑型乳油占比超過3/5,乳油中使用了二甲苯類芳香烴類等有機溶劑,造成環境汙染、藥害和施藥者中毒的風險高。

1.4 毒性

從毒性級別分析,微毒農藥登記6個 (占比7.59%),分別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懸浮劑1個、梨小性迷向素揮散芯/緩釋劑2個、 蘇雲金杆菌可濕性粉劑3個。選擇性高的茚蟲威、 梨小性迷向素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低毒農藥,起到保護天敵和益蟲的作用,登記24個 (占比30.38%)。中等毒農藥登記49個(占比62.03%),分別爲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3個農藥品種(圖2)。隨著生態保護意 識的增強,目前已無高毒農藥登記在防治梨小食心蟲上,這有助于保障農藥使用的安全性,並促進農林業的綠色發展。

2、登記農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我國的農藥登記體系建立較晚,仍在持續發 展和完善中。目前,農藥的登記主體包括國內農藥生産企業、具有研發實力的科研院所或化工企 業,以及境外農藥生産企業。本文分析了梨小食心蟲農藥登記存在的客觀問題,並給出合理化建議,以期爲行業管理部門管理農藥,農藥企業研發高品質、高效率、切實可用的農藥産品提供參考。

2.1 用藥短缺,建議加大登記力度

梨小食心蟲 是桃、蘋果、梨、杏等果樹的主要害蟲,受管理、栽培、氣候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有危害加重的趨勢,危害嚴重的果園蟲蛀率超過30%,經濟損失巨大,但是目前有效期內的防治梨小食心蟲的農藥産品僅79個,遠低于生産需求。産品同質化嚴重,氰戊菊酯登記37次,占比超過一 半,大部分産品都是同一種有效成分,僅在劑型和有效成分含量有區別,不僅會導致産品競爭激烈,而且同一類農藥因作用機理相同或相似,反複使用會導致害蟲抗藥性提高。企業研發農 藥的積極性受成本和利潤的制約,生物農藥登記的成本高和審批時間較長,導致生物農藥登記量不足。因此,建議實行差異化的農藥登記管理政策,適當減免登記費用和放寬登記資料,縮短評審時間。

2.2 産品以單劑爲主,建議優化農藥登記結構

登記在梨小食心蟲上的農藥産品中,91.14%爲單劑,8.86% 爲混配制劑。相對于單劑農藥, 混配制劑含有2種或2種以上有效成分,不同有 效成分的作用靶點和機理不同,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增強防治效果,延緩抗藥性,還能降低用藥和人力成本。綜上,建議國家引導、企業落實優化梨小食心蟲用農藥的登記結構,加大混配制劑産品的登記比例,以期對梨小食心蟲實現廣譜防治並減少農藥殘留風險。

2.3 生物農藥少,建議加強生物農藥研發登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種多樣,生態環境良好,需要特別重視登記的農藥産品在田間使用時對非靶標物種的風險和環境的影響。生物農藥大多具有環境相容性好和安全性高的特點,是綠色農業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藥、微生物農藥。 目前,登記的梨小食心蟲用藥生物農藥占比11.39%,生物農藥的登記數量還嚴重不足。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品質、安全、營養價值高的水果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有機水果、綠色水果、保健水果等,將成爲水果市場的熱點,加大水果上生物農藥登記比例對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十分 重要。建議加大對生物農藥研發政策的支持力度,給予生物農藥技術創新政策優惠,鼓勵企業擴大生物農藥的適用範圍登記。

2.4 劑型落後,建議優化農藥劑型

傳統劑型仍處于主導地位,可濕性粉劑和乳油在防治梨小食心蟲用農藥的登記劑型中占72.15%。乳油中含不易分解的成分,對環境汙染大,殘留期長,新登記數量逐步減少;可濕性粉劑持效期短,導致施藥量和頻率增加,農藥殘留問題加重,而且使用過程中會汙染環境和危害施藥者健康。農藥的劑型不僅關系到産品的防治效果,還與産品的 使用是否節省勞力、時間和精力有關,同時也涉 及到産品的生産難度和對環境的兼容性等因素。目前,防治梨小食心蟲的農藥産品中懸浮劑、水乳劑、揮散芯等新劑型僅占27.85%,迫 切需要對施藥者安全且對環境友好的新劑型農藥取得登記。隨著施藥技術的進步,急需要登記更多適合現代化生産、操作省力且安全高效的農藥劑型,例如納米農藥劑型、適用于無人機彌霧機的劑型以及防止飛散的劑型等。

0 阅读:0

陽陽深度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