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戰下的新勢力4月銷量,誰掉隊,誰狂奔?

汽車大事記 2024-05-08 19:39:40

在經曆了轟轟烈烈的北京車展後,車企們並沒有松懈,而是選擇第一時間發出了4月份的銷量成績單。

理想“以價換量”的策略初見成效,而問界卻深陷“追尾門”風波痛失榜首,新晉選手小米也交出了自己的首份成績單,小鵬和哪吒卻依舊掉隊……

不難看出,4月份新勢力之間的競爭,依舊精彩。

01

理想反超問界,小米首度交卷

在連續三個月失守銷量冠軍寶座的情況下,理想終于在4月份成功翻身,反超問界,重登榜首。數據顯示,理想汽車4月份交付25787輛。

事實上,4月份的理想動作頻頻。之前的MEGA風波讓理想狠狠摔上一跤,但理想內部也迅速作出了調整。不僅在內部信中進行了反思,4月份也進行了全系官降。同時,理想L6也于4月18日正式上市。

不過好在L6的反響還不錯,上市72小時,累計訂單突破1萬輛。而在4月18日至5月5日首銷期內,理想L6累計訂單也已超過了41000輛。後續隨著理想L6的陸續交付,這款25萬級的車型想必也能對理想之後的銷量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但盡管此次理想銷量超越問界重回榜首,其4月份的銷量卻環比3月份下降了三千多輛。而理想今年的年銷量目標爲80萬輛,但目前僅交付了106187輛,僅完成了年目標的13.27%。這也意味著,理想接下來平均每個月要交付八萬多輛車才能實現年目標。而以理想目前的産品矩陣以及現階段交付情況來看,恐怕是很難實現了。

與理想一樣,問界4月份銷量也出現了下滑。

數據顯示,問界4月份共交付新車24287輛,其中問界M9交付13391輛,成功拿下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TOP。反觀問界M7,銷量腰斬,僅交付10896輛。

因此,問界也以一千多輛的差距被理想超越,僅次銷量榜第二。有意思的是,華爲此次公布月銷量,是將問界與智界整合在一起,首次以鴻蒙智行公布銷量數據。所以從數據上來看,鴻蒙智行全系共交付29632輛,是超越理想的。

銷量腰斬,與冠軍寶座失之交臂,對問界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再加上近段時間發生的問界M7“追尾門”風波 ,確實也可能對問界的品牌形象以及銷量産生一定的影響。由此來看,問界品牌5月份的銷量數據,著實令人堪憂。

除此之外,華爲的老對手小米也是首次現身于月銷量榜中,並交出了第一份銷量成績單。

數據顯示,從4月3日首次交付起,小米汽車整個4月份共交付了新車7058輛,同時小米SU7也超越了智界S7 4546輛的成績。這個成績對于一個新品牌的第一輛車來說,已經算很出色了。

另外更誇張的是,截止4月30日,小米SU7的鎖單量竟高達88063輛。小米汽車今年想突破年銷量10萬輛,估計也只是産能的問題了。

自從小米入局以來,“雷軍效應”讓衆多車企見識了小米汽車的強大。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小米也是一個不容小觑的對手。

02

蔚來零跑增勢喜人,小鵬哪吒掉隊

相比起理想和問界的銷量下跌,蔚來汽車這邊卻截然不同。4月份,蔚來交付新車15620輛,同比增長134.6%,環比增長31.6%,排名第三。

事實上,蔚來4月份通過BaaS月租費下調以及0首付購車方案等促銷手段來刺激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對銷量也有提振作用。更重要的是,蔚來的第二品牌樂道也將在5月份發布。旗下首款量産車型樂道L60也將上市,售價或在20萬-30萬元間。

目前蔚來的産品線幾乎全滿,而樂道親民的價格不出意外也會成爲蔚來走量的品牌,可見其身上擔子之重。

與蔚來同樣呈現增長趨勢的還有零跑。4月份零跑共交付15005輛,其中C11、C10兩款車型合計交付突破1萬輛。而北京車展期間推出的C16,預售24小時訂單量也接近1.2萬輛。

一直以來零跑就堅持性價比路線,而這也確實給零跑帶來了不錯的銷量成績。

相比起蔚來和零跑的“漲勢喜人”,小鵬和哪吒則掉隊得非常明顯。

小鵬4月份共交付9393台新車,銷量依舊難破萬輛大關。其實在今年的開工內部信中,何小鵬也提到如何讓小鵬G6、G9、P7i、X9等主力産品保持市場活力,是其現階段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盡管小鵬X9上市後反響不錯,但說到底MPV注定成爲不了走量車型,扛不起小鵬的銷量大旗。

而從今年開始,小鵬也開始了一系列降價促銷。今年2月份,小鵬G6全系車型直降2萬元;4月11日,限時優惠17.99萬元的小鵬G6 580長續航版車型也正式上市;4月20日,小鵬汽車推出限時5億元購車補貼。

但如此頻繁的降價似乎也拯救不了小鵬的銷量困局,可能還會適得其反,讓消費者逐漸失去對品牌的信任以及耐心。

而另一邊和零跑同樣走性價比路線的哪吒,市場口碑卻截然不同。

4月份哪吒交付新車9017輛,而4月22日上市的新車哪吒L目前訂單已經突破15000輛,新車將在5月份開始大批量交付。

與其他新勢力相比,哪吒的焦慮似乎會更重一些。旗下衆多車型無一爆款,甚至前段時間還傳出了停産消息,不少業內人士也紛紛質疑,哪吒會不會成爲下一個高合。

此前,哪吒汽車曾被大股東周鴻祎吐槽其命名、營銷、規劃都有問題,而近日哪吒也在網絡上公開征求大家意見是否“更名”,但最終投票結果是不更名。

就哪吒現狀而言,更名的作用其實並不大,而在越來越卷的價格戰環境下,哪吒L暢銷的現象也可能是假象。或許真像周鴻祎所吐槽的“不懂營銷,只會自嗨”一樣,哪吒真的得在營銷體系上加大力度跟進,這才是哪吒最大的短板。

03

流量≠銷量

其實從今年開始,車企們的競爭意識愈演愈烈,價格戰力度也越發大了。但進入4月份,大家在打價格戰之余,還打起了流量戰,北京車展尤爲明顯。

但其實在車展前,這場流量戰就已經悄然來襲。

大力侖的一句長城炮讓長城汽車市值暴漲170億,還有越來越多的車企一把手從幕後走向台前,車企大佬們心照不宣,似乎都找到了流量密碼。

而在北京車展期間,這場流量狂歡盛宴更加瘋狂。大家不再關注哪個展台發布了哪台新車,而是“流量爲王”。

而自帶流量光環的雷軍,無論去到那個展台參觀,都會被老總親自接待,講解車型亮點等。畢竟雷軍所到之處,皆是流量。盡管這潑天的富貴稍顯短暫,但誰又不想接呢?

很顯然,不少車企高管都達成了共識,要向小米學習,要學會擁抱流量。

但在這巨大的流量浪潮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這轉瞬即逝的流量,到底能帶來什麽?

誠然,在新能源時代下,如果單純論産品技術確實很難讓車企脫穎而出,流量的加持無可厚非。但歸根結底,汽車的本質無非是産品、技術、服務,至于那看得見摸不著的流量,根本無法支撐一個企業長久地生存下去。

換句話說,流量並不等于銷量。想要在這場淘汰賽中繼續存活,專注于産品本身,合理地從營銷等多角度去提升産品的價值,才可能打贏。

0 阅读:197

汽車大事記

簡介:汽車圈這些有趣有料的事,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