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爲什麽消失了?

煙輕雨濃 2022-07-21 19:25:40

最近幾年,王寶強越來越少出現了觀衆面前,衆所周知,娛樂圈就是講究熱度,曝光少,那離別人口中的過氣,也就不遠了。

他是國際影帝,他是農民的兒子,憑借一股“傻勁”勇闖影視圈,成爲萬衆矚目的明星。

爲什麽在當紅的時候“消失”,今天,拾柒就帶大家來看看王寶強的人生,也許能找到答案。

第一次看《士兵突擊》的劇本時,王寶強差點哭了,他“咬牙切齒”地問身邊的人:“編劇是誰?我要殺了他。”

因爲編劇的每一句台詞,似乎都是摸著他的心寫的。

劇本裏許三多說:“不抛棄,不放棄。要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那些漂在北京飯都吃不上的日子,有多少次,王寶強就是這麽對自己說,才一步步扛了過來。

01

1982年4月29日,王寶強出生在河北省邢台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老幺的他又黑又瘦又小,總被村裏的大孩子欺負,每次他都恨自己太弱小。

農村的孩子很自由,今天爬樹明天摸魚,但他們最喜歡的活動還是看露天電影,哪怕要走上幾裏路,也很歡喜。

八歲那年,王寶強看到了那部叫做《少林寺》的電影,他魔怔了!

那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失眠,腦子裏反反複複,都是那些行雲流水般的武打動作。

他想拍電影,要做李連傑那樣的功夫明星!他想,如果他和覺遠一樣厲害,就沒人敢打他了。

第二天,小寶強興沖沖地跟父母說想上少林寺學功夫。

母親憐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笑了笑。

父親正在忙,很不耐煩地說:“瞎胡鬧。”

“我不是瞎胡鬧,我要去少林寺。”

爸爸舉起了一只手:“皮兒又癢了不是?”

王寶強沒躲:“你打我,我也要去。”

爸爸的手放下去了,看了王寶強好半天。

那段時間,爲了能去少林寺,王寶強想盡各種辦法。

閑暇時間,他就在父母面前裝模作樣揮拳踢腿,還幫媽媽做很多家務和農活,順便“談心”。

母親被他磨得不行,但看他那麽小,哪裏放心得下去少林。

時間一天天過去,小王寶強感到希望渺茫,不禁悲從中來,跑去田地裏大哭一場,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等到他醒來時,已經在家裏炕上,父母似乎在商量著什麽,他只覺得心灰意冷。

半個月後的一天,父親對他說“少林寺,你願意去,那就去吧。”

02

迎著清晨的風,父親騎車載著小寶強,從老家趕到邢台坐火車。

在經曆兩小時單車,五小時火車,三小時的汽車後,王寶強終于站在了少林寺的大門口。

師父釋延宏摸了摸他的骨頭,很滿意地點了點頭,小寶強算是正式入了少林的門。

在少林學武的六年時光裏,王寶強看得最多的,是淩晨四點少林的模樣。

每天幾十裏跑步,踢腿、劈腿,虎步、撲步,馬步一紮就是三個小時。

有時晚上睡覺太累忘脫襪子,早晨的時候才發現,襪子已經被凝結的血塊牢牢地粘在了皮膚上。

三年的基礎功訓練,才開始學習拳法套路。

《霸王別姬》裏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學武尤其如此。

慢慢地,王寶強聽師兄們說起,李連傑的功夫並不是少林學的,原來他是名武術運動員,這多少讓他有點失望,他的電影夢變得遙遠起來。

12歲那年,經過層層選拔,王寶強入選武僧團,開始跟隨師兄們到外面演出。

每次表演完,聽著台下如雷的歡呼聲掌聲,他的心裏比喝了蜜還甜,感覺自己的電影夢又一次複活了。

1998年,是王寶強來到少林的第六年,他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留下來繼續演出,要不離開。

想到他心中的電影夢,王寶強牙一咬,毅然離開少林,只身一人來到北京闖蕩。

因爲他聽師兄們說北京能出大明星,有個叫北京電影廠的門口,只要你每天蹲守,就會有導演來找你拍戲。

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揣著在武僧團演出得來的五六百塊錢,王寶強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

03

異鄉的生活冰冷又孤獨,五六個人擠在一間與煤場相鄰的合租房裏,臭氣熏天,一個月只要20塊,每天天不亮就得去北影廠門口等活計。

沒活幹的日子,就天天吃土豆,實在撐不下去就到工地搬磚住工地,這些構成了王寶強北漂生涯的主旋律。

一次,王寶強飾演了一個難民,被軍官一腳踹倒在地,連人帶筐翻到了溝裏去。

原本以爲這一腳會是“做做樣子”,沒想到那人是真踹。

大頭皮鞋一下踹在腰眼上,人疼得一下倒在地上,蜷成了蝦米的樣子,後面的翻滾動作自然做不出來了。

連拍三條,導演才讓過了,王寶強的腰上,過了一禮拜,仍有青紫的鞋印子。

讓王寶強在武行裏開始有點名氣的,則是一部叫做《巴士警探》的電影。

他是男主的替身,需要爬上一架高高的防火梯,大概兩米多高,下面是水泥地,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這樣直直地往後摔下去。

一次又一次摔,王寶強感覺自己的身體已經四分五裂,當聽見導演叫“OK”時,已經疼到麻木,手肘上的血已經把袖子都浸濕了。

戲只拍了兩天,但王寶強在床上躺了一周身體才勉強恢複。

自此,大家都知道了,武行替身裏有個叫王寶強的,人家是假摔,他是不要命的真摔。

雖然經常窮到吃不上飯,但寶強卻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洗照片,一洗幾十張,分發給副導演和穴頭們。

身邊的人都譏笑他癡心妄想,王寶強就說:“第100張照片沒人看到,但101張呢?”

2002年,電影《盲井》開拍,拍攝場地在一個幾百米深的礦井,非常危險,隨時可能發生坍塌事故。

男二號一看,頭也不回便走了,導演急了,這時候王寶強發照片的效果就出來了。

導演想起王寶強,因爲他的形象特別符合要扮演的人物。

那個時候王寶強正在工地搬水泥,導演組給他打電話說:“王寶強嗎?我們這裏是《盲井》劇組。明天來化妝試鏡。”

就這樣,王寶強憑借《盲井》,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因爲《盲井》,王寶強獲得了《天下無賊》中傻根的出演機會。

那時,《盲井》得了獎,有人推薦馮小剛看這部電影,他注意到那個叫“風鳴”的人物。

在“風鳴”身上,馮小剛找到了那種他要的純樸和溫暖,正好契合傻根。

拍完這部戲後,王寶強簽約了馮小剛工作室,馮小剛對他說:

“你要保持純樸的本色,因爲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裏,樸實無華才是你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

《士兵突擊》是徐帆幫王寶強接下來的片子,那時的寶強,滿腦子都想演武打戲裏的英雄,李連傑那種。

但徐帆告訴王寶強:“孩子,我不會害你,放心去拍吧。”

既然徐帆都這麽說了,王寶強只能乖乖去了片場。

第一次看《士兵突擊》的劇本,王寶強的心就像被刀紮了一樣,裏面的很多台詞就像摸著他的心寫的。

有一幕是父親送許三多上火車,許三多一路叮囑父親:“出來別叫我龜兒子了,要叫我兒子。”

那台詞如此鮮活,讓寶強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父親。

許三多說:“不抛棄,不放棄。要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那些漂在北京飯都吃不上的日子,有多少次,王寶強就是這麽對自己說,才一步步扛了過來。

看完劇本後,王寶強差點哭了,他“咬牙切齒”地問身邊的人:“編劇是誰?我要殺了他。”

雖然很多人覺得王寶強像傻根,實際上,王寶強更像許三多。

木讷、遲鈍、老土,靠著傻瓜式的執著,做著他認爲有意義的事兒。這是許三多,也是王寶強。

04

所以,什麽是傻,什麽是聰明呢?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裏的阿甘,智商並不達標,但他心思單純,做事專一。

他只會奔跑,但跑著跑著,甩掉了那些欺負他的人;跑著跑著,成了全國知名的運動員;跑著跑著,成了拯救戰友的功勳軍人。

只有“傻”,才能心無旁骛,勇往直前。

最近幾年,王寶強越來越少出現了觀衆面前。

那樁衆所周知的離婚事件,對王寶強是個巨大的打擊,一個是他最愛的妻子,一個是他信任的經紀人,不僅背叛了他,還處處算計他的財産。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王寶強離婚大戰終于塵埃落定,可以開啓新生活時,他的母親卻驟然離世。

“子欲養而親不待”,何其悲哀。

這兩件事讓王寶強冷靜下來,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拍《士兵突擊》時,他告訴自己,他就是許三多。可他真的是許三多嗎?

許三多不會一天十小時接受采訪,將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飛機、汽車、輪船以及一切交通工具上。最重要的是,許三多他沒有绯聞!

王寶強覺得自己做了很多無謂的事情,他開始推掉很多活動,沉澱自己。

演員,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裏,但導演,是在表達自己。他把做一名合格的導演,定爲自己的目標。

《大鬧天竺》是他的第一份導演作業,很爛,還被評上了“金掃帚獎”,領獎現場上他說:“感謝給我這個獎,好讓我跟觀衆說聲對不起。”

此次事件後,王寶強痛定思過,決定放棄嘩衆取寵的方式,他要好好講一個故事。

經過三年籌備,他的第二部電影《八角籠中》于今年開機。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取材于“格鬥孤兒”這一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極具社會爭議的故事。

至于這次的作業怎麽樣,我們還未可知。但從王寶強的態度上,我倒是看見了他的成長。

拍《大鬧天竺》,我覺得他是想吃《人在囧途》系列的紅利,珠玉在前,應該能票房大賣。

但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場不會陪你演戲。

這次的題材,選得就比較走心,並非爆米花片,有很多社會面的甚至人性的東西值得去探討。

現在的王寶強,開始撇棄那些浮躁的東西,有了能沉下心做好作品的決心了。

娛樂圈是個名利圈,作爲明星,沉靜很難,失去曝光機會,你離別人口中的過氣明星也就不遠了。

但“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一波人涼了,另一波人站起來,誰又能保持萬年常青?

人總是會過氣,但好作品,會被留下來。

“好好活是做有意義的事”。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 2022-07-21 21:28

    靠炒作自己的綠帽出名,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