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少賺3成,國金證券投行業務遭遇“多事之春”!

野馬財經 2024-05-05 21:13:26

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離開魏東的16年裏,“湧金系”國金證券(600109.SH)的業績和業務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從業績表現看,2023年國金證券業績可觀,營業收入67.29億元,同比增長17.39%,歸母淨利潤17.18億元,同比增長43.41%。

圖源:年報

不過,進入2024年一季度,國金證券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從合並利潤表可見,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14.83億元,同比下降24.03%,歸母淨利潤3.67億元,同比下降38.6%。

圖源:一季報

隨著業務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券商行業馬太效應早已顯現。從2023年和2024年一季報來看,國金證券核心業務——投行業務、經紀業務都在承壓。

截至4月30日,國金證券收報8.76元/股,下跌1.35%,總市值325.22億元。

1投行業務下滑超2成

縱向比較,投行業務規模略有收縮。2023年,國金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13.46億元,同比下滑21.47%。2024年一季度,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26億,較2023年一季度的3.98億元,下降43.22%。

橫向比較,據中證協發布的2023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國金證券等8家券商的評級,從2022年的A類下降爲B類。

往前追溯,投行業務可以稱得上是國金證券的“名片級”業務。其IPO承銷數量可以跻身券商投行前十,2023全年以12家排名第8。

關于投行業務的下滑,國金證券表示,這段時間以來,投行業務也受到了複雜市場環境的影響,滬深北交易所保薦項目受理、審核、注冊及發行等各環節的節奏均有所放緩。但從過往經驗看,現階段,很多優質的上市公司價值被低估,此時也是市場結構調整的良好契機。

如何修煉投行業務“內功”,國金證券也有自己的規劃:積極響應監管機構的政策調整,對項目方案做出適當調整,加大對並購重組業務的布局,加強現有項目的輔導和核查力度,不報僥幸心態,強化全體投行人員對注冊制新理念的理解,以此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2020年,正值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創業板注冊制推出,IPO審核節奏和發行節奏提速,IPO的發行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大幅上升。當年國金證券的投行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8.67%。

2020-2022年,國金證券投行業務營收分別爲17.02億元、18.1億元、16.66 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爲29.69%、25.4%、27.48%;利潤分別爲5.86億元、4.66億元、4.09億元。

從2023年投行業務數據表現看,國金證券的“投行名片”遭遇挑戰,而這很大程度是全面注冊制下IPO成本驟降所致。

據《紅周刊》測算,2023年二季度之後,滬深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IPO發行成本占募資規模的比例出現了明顯下降,發行費用占募資總額的平均比例下降到了8.7%附近。以季度均值爲基准,這一數值已經創下近幾年IPO發行費用占比新低。

圖源:罐頭圖庫

24天連撤3個IPO項目

國金證券投行業務承壓,並不是無迹可循。就在3月份,國金證券“4天連撤3個IPO”。

圖源:罐頭圖庫

3月9日至12日,國金證券連續撤回3家企業的IPO申請,分別爲億聯無限、晶華電子、裏伍銅業。其中,億聯無限、晶華電子從創業板撤回,裏伍銅業從深主板撤回。

上述撤回的項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晶華電子在近8年來未取得新發明專利情況下,1.19億元募集資金計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而且還在流動性較爲緊張時進行分紅;億聯無限則在賬面1.1億元貨幣資金的情況下,通過募資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且也因大額分紅等問題受到監管層的關注;裏伍銅業則一度在長達8個月內,對首輪問詢未答複。

短短4天連撤3個IPO申請,也讓外界對國金證券的保薦質量産生質疑。而在今年1月,國金證券還撤回了南麟電子IPO申請。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金證券共保薦11家,共撤回4項IPO項目,撤否率達36.36%。2023年,國金證券11家IPO保薦項目以撤否結束,其中2家被否,9家主動撤回,撤否率達到17.46%。2023年,國金證券因保薦的羅普特連續三年財務造假,貫穿IPO全程,拿下7000萬保薦費,而未察覺到該項目財務造假,因此陷入爭議之中。

對此,國金證券表示,IPO項目撤回原因複雜多樣,屬于偶然因素的疊加,不應將項目撤否簡單等同于保薦執業質量問題。

針對當前密集撤回IPO申請,一些分析則傾向于並非巧合。

針對撤回時間點,財經評論家皮海洲分析,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以後,IPO方面明顯加以嚴審,且“申報即擔責”進一步強化。就在3月6日,吳清首次公開發聲也再次提到發審的問題,表示“嚴把入口”。所以,一方面,當前撤回IPO申請可能出于對這些信息的及時反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投行或企業提前獲知了一些監管的動向。

3月6日,證監會新任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嚴把入口,企業IPO上市絕不能以‘圈錢’爲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3月15日,證監會集中發布四項政策文件,再次釋放“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的監管信號。

而針對“密集撤回”,有投行人士對“藍鯨財經”分析稱,密集撤回現象亦可能是因爲撤回項目處于同一上市板塊,一些板塊對IPO審核不斷趨嚴,許多撤回企業會在撤回後更換板塊再度沖刺上市。

事實上,國金證券當前密集撤回IPO並非個例。當前A股市場已經掀起一波IPO“撤單潮”—— 截至3月19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已經有73家擬上市企業主動“撤單”,有保薦人的首發項目主動撤回已達到9家。

這種現象折射的是,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整個IPO市場環境正在發生劇烈變化。而作爲國金證券核心業務之一的投行業務,也因此正面臨不小的挑戰。

作爲資本市場“看門人”,國金證券表示,投行將嚴把IPO入口關,進一步強化風險控制意識,在項目承攬時,對擬上市公司的所屬行業和主營業務要有清晰的判斷,進一步落實信披要求,提高申報文件質量,打造資本市場合格隊伍,爲投資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投資決策信息。

國金證券前身爲成都證券,上個世紀90年代成立。2005年股市低迷,魏東創立的“湧金系”通過旗下多家子公司控股成都證券,更名爲國金證券,拿下券商牌照,並在2007年借殼上市。彼時,“湧金系”也在金融領域不斷開疆擴土,國金證券則成爲“湧金系”金融版圖的核心。

2008年4月29日這一天,原國金證券實控人、“湧金系”大佬魏東突然從自家九樓陽台墜樓身亡,至此“湧金系”命運出現轉折。魏東妻子陳金霞走到台前,並逐漸收縮金融版圖。

據天眼查顯示,國金證券第一大股東仍是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沙湧金”),持股比例14.69%,湧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則持股6.69%,實控人是“湧金系”創始人生前配偶陳金霞。

在陳金霞接手時,其通過國金證券股東湖南湧金、九芝堂集團合計持股43.25%。十幾年間,國金證券只有爲數不多的幾次主動減持、增持的動作。比較大的一次股權減持,是在2012年,國金證券完成30億元定增後,“湧金系”及其一致行動人對國金證券持股比例由43.25%稀釋至33.27%。

到2023年四季度時,國金證券的實際控制人通過長沙湧金、湧金控股合計持股已經降至21.38%。

長沙湧金是“湧金系”三大核心主體之一,其他兩大主體,分別是湧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湧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依然是魏東時期搭建。

在魏東去世後一個月,湧金系就出清了持有的全部交通銀行股份,此後,除了國金證券、雲南信托,“湧金系”還投了微衆銀行、信美相互人壽等熱門股權項目,但據騰訊新聞出品欄目“棱鏡”報道,陳金霞對“湧金系”並無太多控制牌照的擴張企圖。

此前,陳金霞還打算給國金證券找個“好婆家”。

2020年,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就宣布嘗試合並。當年9月,國聯證券公告稱,將受讓長沙湧金所持國金證券7.82%的股份,並將以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吸收合並國金證券。這也成爲A股首樁上市券商擬合並案例。

國聯證券背靠國資背景,第一大股東爲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聯集團)。當時,據《證券時報》報道,一家中小型券商合規負責人表示,陳金霞長年滯留海外,主要由職業經理人運營(管理)國金證券。民營金控“野蠻生長”及無人監管的時代已經過去,“湧金系”的國金證券投身國企或是最好結局。

截至2020年6月末,國金證券總資産爲653.58億元,國聯證券總資産爲369.32億元。彼時,備受關注的“又一個千億級券商即將誕生。”卻在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雙雙官宣合並意向不足一個月,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突然告吹。而國聯證券已經“牽手”民生證券。

在上述合並告吹之後,又有媒體報道京東欲以15億美元收購湧金系持有的國金證券股權的傳聞,但隨即公司辟謠。

國金證券會不會再次尋求合並,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接下來“湧金系”的這張券商牌照,是要賣還是繼續持有,可能還要看在合適的時間能否賣出好價錢。

3自營業務“風景獨好”?

國金證券除了投行業務不佳,經紀業務也受到市場影響而下降。

2023年,國金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22.55億元,同比微降0.7%。從整個財富管理業務行業格局來看,國金證券的財富管理業務處在中等水平。

Wind數據顯示,在37家在年報中披露經紀業務數據的券商中,僅有東方證券、首創證券、浙商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實現60.21%、18.93%、4.73%、2.9%的正增長,國金證券排名17位。

經紀業務是券商的基本盤,也是營收“主力軍”。不過,券商行業經紀業務收入整體也較上一年有所下降。中證協數據顯示,2023年,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占比下降至27.78%,不敵自營業務,成爲證券行業第二大收入來源。

例如,中信證券以102.23億元的經紀業務淨收入位列第一,同比下降8.47%;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的經紀業務淨收入分別爲67.9億元、59.5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16%、15.7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8日,證監會公布了《關于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旨在通過合理降低公募基金的證券交易傭金費率,優化投資成本結構。

雖然有分析認爲,隨著券商“降傭降費”,市場交投活躍度或將有所提升,行業經紀業務規模或得到提振。但如果市場規模提振,極有可能是向大券商集中,中小券商或將面臨規模不變或降低,來自公募基金的傭金收入減少。

與此同時,國金證券也有著現金流壓力。2023年,國金證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56.25 億元,同比減少122.89 億元,主要爲融出資金增加所致。

當前,面對投行業務下降,機構經紀業務傭金收入下滑,券商更直接的應對思路就是發力自營業務及信用業務等重資本業務。但監管層近年出台多項政策,對再融資提出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券商融資會變得更加不易。

例如,2023年8月,證監會發布的《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此後,財達證券、中泰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相繼調整或終止增發。

四大業務中,自營業務是國金證券2023年毛利率最高的業務,自營業務收入12.13億元,同比增長1502.57%,毛利率達到72.73%。

公司在報告中提到,自營投資業務在報告期內繼續保持穩健風格,致力于完善全業務鏈條布局,獲取穩健收益的同時改進、完善投資策略,以此來優化投資效率。

然而,自營業務的好成績並未延續至2024年一季度,國金證券明確表示,一季度淨利潤的下滑是由于公司自營業務下滑所致。

圖源:一季報

接下來,“湧金系”執掌的國金證券如何提高賺錢能力?拭目以待。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8:21

    國金證券當仁不讓!!!大幕開啓!!!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