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別稱五邑,卻被五邑所有縣級市集體嫌棄,廣東網友:改名吧!

娛樂一條社 2024-05-03 19:36:52

廣東是一個傳統氣息十分濃重的省份,同時也是把我國傳統習俗保留得最爲完善的地方之一,甚至沒有之一,看看廣東各地修建了多少祠堂就知道了。在提到籍貫問題的時候,廣東人一般都喜歡以昔日的縣爲單位介紹自己是哪裏的人。

就以省城廣州爲例,廣州下轄一共有11個區,但是一般只有位于“老三區”的人才認同自己是廣州人,即便是緊挨著廣州市區的番禺和白雲,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承認自己是廣州人。至于遠離廣州市中心的從化、增城和花都等地,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關于出現“縣不認市”現象的原因,那絕對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有不少廣東網友都表示,一個縣基本都是經過幾百年以上的文化沉澱而形成的,而地級市的定型都只是集中在八九十年代,一下子想被接受根本不可能。那麽,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又如何呢!

在抖音平台之中,廣東電視台資深節目主持人鄭達擁有相當高的人氣,同時他也經常聊到與地域認同的相關話題,他表示,發覺大部分廣東人都喜歡以自己的縣爲榮,並且還列舉了羅定、英德、高州、陽春、新會等多個地方作例子。

事實上,除了世居在地級市本身範圍之內的人外,大家對于地級市都基本沒有太大的歸屬感,甚至還會出現互撕的現象,其中順德、羅定、普甯這三個地方表現得尤爲激烈,他們的共同看法就是,論曆史地位,論文化底蘊,論土地面積,論經濟實力,論人口數量,統統都勝過地級市,可卻無可奈何地被地級市“吸”了過去。

在“縣不認市”的事情上,江門地區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江門別稱四邑、五邑,在外人的眼裏,都理所當然地認爲,江門就是五邑,五邑就是江門。可是,如果在二者之間用一個等號連接起來的話,爭議聲必然也會隨之而來,因爲實際情況要比大家想象中複雜很多。

何爲四邑?它指的是新會、開平、恩平和台山四地,裏面並沒有江門;何爲五邑?那是在四邑的基礎上加入了鶴山,是的,這一次同樣沒有把江門包括在內。然而從當今江門市的行政區域來看,它又確確實實包括了整個五邑地區。

古往今來,四邑之間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包括地理上、飲食上、文化上、語言上、習俗上等等,彼此間都有著不少相似的地方。按道理,把它們劃分爲同一個地級市,其實也是合情合理了,不過從網上的評論來看,根本沒有多少五邑人願意做江門人。

盡管江門市下轄有三區四縣市之多,面積也接近一萬平方公裏,但是認同自己是江門人的,都基本集中在蓬江和江海這兩個區,也就是江門市區範圍內。不管是四邑也好,還是五邑也好,他們對于江門都表現得非常嫌棄。

有一位網友留言說:“我是廣東台山人,實話實說,作爲一名廣東人,尤其生活在粵語地區,覺得江門這個名稱實在不好聽,我從來不會說自己是江門人,真的無法講得出口,如果改一下名,改成五邑市也好,改成江海市也好,改成潭江市也好,都比叫江門強。”

也有一位網友直言:“江門原本只是我們新會裏面的一個鎮,蓬江區和江海區同樣也是從我們這裏分出去的,在曆史上,我們與恩平、台山、開平同屬四邑文化,彼此間是兄弟的關系,我們也不介意多了鶴山這個兄弟,但卻很介意變成江門的一個區。”

在明清時期,整個廣東地區,包括海南島以及廣西的“北欽防”在內,也就僅僅設置十個府以及一個直隸州(羅定州),下面就是八十多個縣和散州,很多廣東網友都認爲這樣的劃分其實挺完美的。當然,再過幾十年後,也許人們對地級市的態度也變了,也許就沒有現在的地級市之爭了。

0 阅读:25

娛樂一條社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