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被本地人包圓,詩歌評選別搞成自娛自樂|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4-16 20:50:13
將相關獎項當作圈子內自娛自樂的玩物,只會持續損害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宜春文聯關于網友反映宜春市第40屆谷雨詩會情況的通報。圖/微信公衆號“宜春文藝”截圖 文 | 馬小龍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江西宜春市公布了宜春市第40屆谷雨詩會的評選結果,宜春市作者投稿587首,市外作者投稿279首,但36名獲獎者中僅有2名市外作者獲得優秀獎。對此,有網民認爲,該詩會如此評選結果純屬自娛自樂。還有網民指出,該詩會獲獎者中的多人系當地文化系統官員,此舉有“裁判兼球員”之嫌,公正性受質疑。

號稱面向市內外征稿的詩會,最終卻幾乎被本地作者包圓,僅有2名市外作者獲得優秀獎,而36名獲獎者中,卻有12名作者來自宜春豐城,豐城正是此次詩會的承辦方。這樣的情況難免引發輿論質疑:詩會評選可能存在“圈子文化”。

目前,主辦方已刪除公號上的獲獎公示名單,而宜春市文聯4月15日發布通報稱,要聘請宜春市外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初評結果進行複核,並及時公布複核結果。這樣及時的糾偏態度當然值得肯定,但網友關于詩會評選被“小圈子壟斷”的爭議,卻未能因此而停止。

此事中,有觀點認爲,可能是因爲實際征稿的局限性,外市作者投稿較少,加之其對創作題材可能不熟悉,所以獲獎人數少。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但“宜春市作者投稿587首,市外作者投稿279首”的數據卻給出了最爲直接的回應。本地作者與外市作者的投稿量比例接近2:1,讓“2名市外作者獲得優秀獎”的字眼顯得格外紮眼。

事實上,這類事件並不少見。去年,河南方城文聯主辦“清風方城”有獎征文活動,20余篇獲獎文章中,承辦該活動的編輯部主編就獲獎12篇,該編輯部還有多人上榜。這與此次“詩會獲獎者中的多人系當地文化系統官員”有相似之處。

公開信息顯示,谷雨詩會創辦于上世紀60年代,是江西比較知名的文化品牌。作爲本地具有標志性的文化品牌,當地顯然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而要想持續放大既有文化招牌的影響力,就要早點擺脫自娛自樂的玩法。

不局限于單個獎項,近些年,不少地方的相關傳統獎項評選,都被曝出有“圈內玩”的傾向。如果深究會發現,除了公平性和透明度不足這個根本問題外,或許也與一些傳統的地方知名文化品牌當下面臨的普遍困境有關。

互聯網時代,或許是因爲運營管理不善,也可能是因爲投稿渠道逐漸變多等原因,導致很多既有的、傳統的文化品牌傳播效果沒紙媒時代那麽好了。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作者將目光轉向互聯網,有的甚至做起了博主,因此,當其知名度打響之後,對圈內的獎項似乎就沒有那麽需要了。

投稿人數變少,加之相關傳統獎項,尤其是一些地方獎項在互聯網時代的名聲被逐步稀釋,讓這些獎項的評選最終只能在圈子內“玩”。這種困境要引起重視。但即便如此,也不應該將相關獎項用以自娛自樂,長此以往,只會持續損害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要明晰的是,任何獎項的評選,公平和公正一定是其擁有公信力的基石。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的文化品牌而言,保證其評選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對維護地方傳統的文化品牌極爲重要。這也警示,對待相關獎項的評選,不能搞“小圈子壟斷”。這既不利于公信力的建設,也非文化品牌建設長久之計。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馬小龍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劉軍 “千人宴”別被“花生毛豆”變了味 | 新京報社論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