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新四軍參謀長,55年自請降銜卻被駁回,後任兩個大軍區政委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3-29 17:29:56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我軍將領在爲新中國的成立時不怕流血犧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授銜時,平時不計較名利的將軍,這時候爲了軍銜的高低會黯然神傷,甚至大發牢騷的人大有人在,盡管他們只是極少數。

被稱爲“中國巴頓”的鍾偉將軍,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例。在解放戰爭後期,鍾偉的職務是四野第49軍軍長,1955年授銜的時候被評爲少將。鍾偉爲此大生悶氣,據說還當衆發了牢騷。

爲什麽呢?因爲四野一共有18位軍長,就有7位被授予上將,如38軍軍長李天佑、39軍軍長劉震、40軍軍長韓先楚等。多數被授予中將,如41軍軍長吳克華、42軍軍長萬毅、46軍軍長詹才芳等。

抗戰時期跟鍾偉平起平坐,擔任新四軍旅長的梁興初,也被評爲中將,這讓他感到有點委屈,火爆脾氣的鍾偉忍不住罵了人。他覺得自己授銜太低了,怎麽也該是個中將。

據說林彪聽說鍾偉鬧情緒的事情後,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後來主席得知後,還是欽點鍾偉到北京軍區擔任參謀長,似乎是也覺察到了鍾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所以對鍾偉的任用也算是一種彌補,按照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准而定。

再比如三野的虎將王近山,授銜是中將,也不過擔任了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不過像鍾偉這樣不掩飾自己情緒的將軍,只是個別現象,多數人即使是認爲有點不公,也不會表達出來。

與之相反的是,也有很多將軍不計較軍銜高低,甚至打報告自請降銜。

高風亮節者如西北野戰軍軍長、我軍首位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西北野戰軍兵團政徐立清、任華北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的孫毅等。

不過對于他們的申請,黨中央並沒有全部批准。除了許光達通過申請降低了自己的行政級別,以及徐立清多次申請降銜“成功”外,其他人如孫毅、許光達等將軍的申請,並沒得到同意。

鮮爲人知的是,還有一位將軍也曾申請降銜,他的名字叫賴傳珠。

賴傳珠,1910年出生,江西贛州人,他家境不錯,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上過中學。

知識也改變了他的命運,在學校,賴傳珠接觸了馬列的學說,認識到了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他積極投入到了革命洪流中去,參加了反帝和反封建的示威遊行。

受到毛主席革命理論的影響,賴傳珠在家鄉積極組織農民運動,並組建農民武裝自衛軍等職。

這一切,都是在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前進行的。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很多地方只有農會,並沒有農民武裝。這說明在當時,賴傳珠已經知道了槍杆子的重要。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産黨人高舉屠刀,全國掀起血雨腥風,革命者血流成河。在白色恐怖面前,有人動搖了,他們有的退了黨,當了可恥的逃兵乃至叛徒。

這時候,賴傳珠卻迎著敵人的屠刀,主動提出申請,加入了共産黨。

這年8月,南昌起義之後,賴傳珠在家鄉組織了農民暴動,並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農民赤衛軍。這個時間,比秋收起義還早了幾天。

1928年初,賴傳珠將南昌起義失敗後,失散在各處的軍人組織起來,再次舉行暴動,隊伍得到壯大。

這年5月,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革命隊伍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賴傳珠聞訊後欣喜若狂,帶著自己的部隊前往,榮幸地被編入了紅4軍,他還擔任了連黨代表,積極投入到了井岡山根據地建設中去。

紅4軍有井岡山的血脈,是主席老總一手帶出來的部隊,從這支部隊走出的開國將帥最多。這支隊伍中,誕生了8位元帥、3位大將、14名上將、22名中將和14名少將,可謂是將星璀璨。

在主席的領導下,賴傳珠成長很快,職務步步提升。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賴傳珠已經是紅十三軍第三十七師政治委員,這時候的他,不過才22歲。

由于來自井岡山,他一直在林彪率領的紅一方面軍,也參加了著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在長征中,賴傳珠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李聚奎搭檔,擔任開路先鋒,打得有聲有色,圓滿完成任務。

長征中著名的戰鬥,如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城、四渡赤水河,都是他和李聚奎參與指揮的。

成爲開國上將的楊得志,這時候是該師的一個團長。作爲師政委,賴傳珠在後方負責指揮就是,完全沒有必要到前線去。但是他卻冒著槍林彈雨在前線指揮,因此身受重傷,不得不離開隊伍。

之後的強渡大渡河,賴傳珠缺席,盡管他還在長征隊伍中,卻只能躺在擔架上度過。

後來,賴傳珠和李聚奎都離開了紅一師,李聚奎到了紅四方面軍,全程參加了西路軍對馬家軍的戰鬥。

賴傳珠傷好之後,擔任陝甘甯省軍事部副部長兼政治部部長。

1935年抗戰爆發後,李聚奎出任129師386旅參謀長,成爲旅長陳赓的“軍師”。

賴傳珠在抗大學習後,被安排到了新四軍,擔任參謀處長,成爲葉挺、項英的得力助手。對于曾經擔任紅一方面軍紅一師政委的賴傳珠來說,這個職務有點大材小用。但是賴傳珠毫無怨言,他深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新四軍這個平台,只要有能力就能大放異彩。

果然,他在新四軍表現出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職務也進一步提高。從處長一躍成爲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參謀長,完成了一級跳。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出任新四軍副軍長,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犧牲,賴傳珠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參謀長。與此同時,他還兼抗大5分校副校長,協助劉少奇和陳毅領導華中抗戰。

他還被選爲新四軍軍委分會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常委,一躍成爲了新四軍的核心領導人物之一。

抗戰勝利後,擔任新四軍第一縱隊政委的賴傳珠遵照上級指示,奔赴東北,再次在林彪的領導下作戰。

最初,他的職務是東滿(吉林)軍區副司令員,和司令員周保中並肩作戰。後來,他擔任東北野戰軍6縱政委,與洪學智搭檔,開始了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

到1949年4月,賴傳珠已經是15兵團政委。此後,他和兵團司令員鄧華一起,揮師南下,橫渡瓊州海峽,成功解放海南島。

朝鮮戰爭爆發後,15兵團在鄧華指揮下跨過鴨綠江,參加了對聯合國軍的作戰。而賴傳珠卻調任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協助羅榮桓領導全軍的幹部工作,並且參與建立正規的幹部管理制度和組建新的軍兵種、院校的工作。

授銜後的第3個年頭,賴傳珠擔任北京軍區政委。一年後去了沈陽軍區擔任政委。不過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在1965年就因病去世,年僅55歲。

賴傳珠將軍爲何要申請爲自己降銜?

因爲他所在的總幹部管理部,本身就是負責平定軍銜的部門,他覺得自己不適合被評爲上將。爲了消除大家之間的攀比心理,他主動申請降銜,將自己改爲中將。

得知此事,毛主席找到賴傳珠,說道:“我知道你的顧慮在哪裏,也曉得你不在乎什麽名利,可如果連你定爲中將,別的將軍又該如何,豈不是也要跟著降級?”

“主席,其實我沒有什麽功勞的嘛…”

“在這件事情上,你莫謙虛。”

最終,在毛主席的堅持和中央軍委的勸說下,賴傳珠的自請降銜被駁回,只得接受了上將軍銜,而這件事也成爲一段佳話,流傳下來。

參考資料:《賴傳珠日記》:人民出版社 《賴傳珠傳》解放軍出版社

4 阅读: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