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顧委的杜義德將軍到海爾工廠視察,支持樹立小金爲典型

冰點曆史 2024-02-23 08:39:30
前言

1982年,開國中將杜義德主動從蘭州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上,退到中顧委工作。

在中顧委的幾年時間裏,杜義德解決了很多重大問題。

其中,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是他親自到海爾工廠去視察的事情。

當時,廠長告訴杜首長,說他們工廠裏的工人小金,特別勤勞能幹,可卻不幸患上了癌症……

通過廠長的講解,杜義德表示看好海爾。事實證明,杜首長的眼光的確很高!

杜義德在中顧委,忙著做戰史

1982年,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主任是鄧小平。作爲鄧小平的老部下,杜義德在退下來後,也進入了中顧委。

雖說不在第一線了,但杜義德的工作卻還是非常忙碌。

80年代初,杜義德曾做過膽囊切除手術,在蘭州軍區時,經常頂著高原反應去視察邊防部隊。以至于身體受了很大的影響。

來到中顧委後,杜義德仍以飽滿的熱情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參加中顧委一切活動。

據了解,大會小會不斷,平均每周有2次會議。其中,調研工作也很緊湊。

1986年3月19日,杜義德接到一個邀約,要他到外地參加會議。

恰在此時,紅四方面軍戰史修改辦來了信,他們希望杜首長對戰史修改稿的第七章、第八章提些意見,于4月15日前回個信。

警衛員小劉對杜義德說:“首長,我們別帶那麽多資料了,四方面軍的修改稿回京後再看也來得及。”

杜義德很嚴肅地說:

“這是軍委的任務,很重要,時間緊,要求高,戰史辦同志們工作很辛苦,鄧主席、徐帥和先念等都非常重視,需要我們做的事只能往前趕,不能往後拖,不能影響修史工作進程。”

約定的時間到了,杜義德很認真地在回信上,這樣寫道:

“我的幾處修改意見是,第七章:356頁倒5行,李聚奎後面應加上楊梅生,李卓然後面應加上黃火青;385頁正3行,軍長前應加上‘代’字;第八章:448頁正8行的‘此’字錯了……”

由此可見,杜義德對戰史的細節把控,也是力求真實還原。

杜義德是《千裏躍進大別山》的軍事顧問

中顧委工作時,杜義德曾當過《千裏躍進大別山》的軍事顧問。對于這一重要曆史戰略戰爭,杜義德覺得其曆史意義重大。

杜義德是劉鄧大軍中的主力之一。

挺進中原攻打羊山集戰鬥時,時任二縱作戰處長的賀光華(後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激動地說:

“當時總攻羊山集,敵守我攻,二縱的進攻遇阻,傷亡很大。在關鍵時刻,是杜義德的六縱,陳錫聯的三縱各上去一個旅,經過激戰才把國民黨王牌部隊整編第六十六師全部殲滅。”

說到六縱的仗打得好,杜義德指揮得好時,他說:“主要是我的三個旅長能打仗。”

“十六旅旅長尤太忠善于打硬仗惡仗,艱巨的任務都交給他完成。十七旅旅長李德生,打仗組織得好,講戰術,動腦子的仗交給他。十八旅旅長肖永銀打仗以“滑”出名,機動善變,比較詭異的仗給他打,他打仗總是占便宜,吃虧的事情他不幹。”

三個旅長各有千秋,在六縱司令員王近山養傷期間,杜義德軍政一肩挑,率部千裏躍進大別山,屢戰屢捷。

劉伯承在一次幹部會議上表揚他“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文武雙全。”

不僅劉伯承看好他,政委鄧小平也很重視他。杜義德後來回憶說,自己的橋牌就是和鄧政委學的。

在杜義德的心裏,劉鄧是一個人。

話說,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1987月6月份,湖北電視台正在武漢拍攝電視系列片《千裏躍進大別山》高山鋪大捷情景。

爲了還原真實的曆史情節,電視台邀請杜義德審閱劇本,並希望能到拍攝現場給予指導。

6月的武漢是一個火爐,但75歲的杜義德依然冒著酷暑長途跋涉,親臨他曾經指揮戰鬥的現場講述曆史。

他說:“這些電視片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內容必須真實,一定要對曆史負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讓片子留有遺憾。”

正因如此,《千裏躍進大別山》這部場面宏大的作品,才能持續獲得廣大好評。

杜義德支持民企,支持海爾工廠樹立小金典型

1986年夏,杜義德到青島“琴島一利勃海爾冰箱廠(海爾的前身)”調研。

該廠是三年前由青島幾家連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小工廠合並成立的。

廠長張瑞敏等領導對市場調研和出國考察後,決定生産電冰箱,並在西德30個電冰箱生産廠家中選擇了質量第一名的“利勃海爾”冰箱廠作爲戰略合作夥伴。

當時國內已有各種冰箱廠近40家,有關領導擔心他們能否經得住同行競爭,但張瑞敏信心十足。

爲確保做到快速高效,他們當年施工,當年引進,當年投産,當年見效。

該廠的情況引起了杜義德的關注。杜義德親自帶人下到工廠,做第一手調研。

在介紹企業精神時,張瑞敏廠長特別介紹了該廠女工小金的愛廠故事。

小金是一名電焊工、共青團員,她愛廠如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當發現自己是晚期肺癌後,依然不肯請假堅持在生産第一線。

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廠領導問她有什麽困難和要求時,小金卻提出,送我去火化場之前,希望能再看一眼我工作的工廠……

小金的敬業精神成爲海爾員工爲企業奮鬥的榜樣。

杜義德在海爾深入調研,從廠領導的創業精神和企業發展思路,看到了該廠的發展前景。

杜義德對張瑞敏等廠領導講: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的提法對頭,提得好,要緊緊抓住不放。企業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要樹立小金這樣好的典型,要學習她愛廠敬業視廠如家的精神。要把小金的先進事迹宣傳好,讓小金這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感染更多人,讓全體員工都向這名共青團員學習,一定要讓海爾這個企業騰飛起來。”

杜義德預言:“海爾這個廠大有希望。”

2000年,88歲高齡的杜義德坐輪椅再次走進海爾集團,欣慰地看到一個現代化企業已經騰飛,走向世界的企業……

杜義德在中顧委幾年裏,時刻地想著爲國家、企業、人民解決一些重要問題。他上報了大量的意見,很多都得到了中央的認可。

杜義德在晚年時,仍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位老革命,值得我們後輩們爲他點贊,致敬!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