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本”案件,如何“無解”變“有解”?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15 21:21:31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天津市甯河區因河得名,魚米之鄉,每年成訟案件約1.6萬件,對一個有著42萬人口的農業大區來說不算多,但如果其中首執案件占比超30%,且首執案件中又有四成因無財産等原因而被迫終結本次執行程序,這樣,經年累積的“終本”案件勢必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何破局?

天津市甯河區人民法院以區委部署的“民生案件執行難攻堅戰”爲抓手,敢創新解難題、用巧幹克難關、優服務疏堵點、強協作建機制,蹚出了一條積案出清、兌現勝訴權益的新路徑——

利用網購蹤迹巧執行

“咱市場有沒有一家做吊裝的,老板30多歲,河南口音……”8時的建材市場人群熙熙攘攘,正在四處打聽的是甯河區法院執行法官張瑞斌,他和同事天蒙蒙亮就從甯河區趕往東麗區的這家建材市場,找一個叫王凱的被執行人。

2019年,家住河北省廊坊市的27歲小夥兒毛磊經介紹到甯河區爲王凱承包的航吊工程做高空安裝,高空作業中意外墜落,因傷致殘,不僅不能工作,還欠下了巨額的治療費用,這讓毛磊五口之家陷入絕境,無奈以提供勞務受傷責任糾紛向甯河區法院呈訟。

毛磊拿到勝訴判決後,王凱卻再次玩起了“躲貓貓”,不僅拒接電話,人又在外地無法確定行蹤,26萬賠償款幾乎成了“白條”——

這個案子就這麽“終本”了?張瑞斌不死心。一天,他突然想到,王凱是做工程的,少不了網購,如果能調取他的網絡收貨地址,是不是就能順藤摸瓜找到他?順著這一思路,張瑞斌和同事隨即趕赴浙江某網購平台協作中心。

很快,平台就鎖定王凱的常用收貨地址爲東麗區某建材市場。張瑞斌和同事如獲至寶,連夜返津,清晨趕赴市場,因沒有更詳細的信息,他們只好在偌大的市場裏一戶戶、一個個格子去打聽。臨近中午,終于在一個轉角挂著破舊牌子寫著“吊裝”二字處,找到了王凱的母親,從她驚訝的眼神中看出,她沒想到法官居然能找到這裏,她知道,這回是躲不過去了。

“我兒子在西藏打工,我們會積極籌錢。”在法官的攻勢下,促成雙方和解,王凱先行賠付了5萬元,其余按月給付。

此案執結,讓甯河區法院嘗到了“大數據”執行的“甜頭”,就此與網購平台達成協作,爲執行查人找物再添利器。據了解,目前通過該平台已查到23名被執行人。除此之外,甯河區法院依托新媒體矩陣發布懸賞公告15期,失信曝光百余人,12名被執行人迫于壓力履行了義務,執行到位金額100余萬元。

打出“感情牌”借力執行

在基層,百姓把“你”當自己人,很多工作就好辦,這是甯河區法院執行攻堅的法寶之一。

“劉法官,交通事故糾紛那個被執行人王鳳和她工友來找你主動還款了,在大廳”……一大早,甯河區法院執行局工作群被這條消息刷屏了!大家好奇本是“終本”的“骨頭案”,爲何主動來還款?

申請執行人呂亮,家住嶽龍鎮的一個村莊,春節,他騎著摩托車去姑父家拜年,被電動三輪車意外撞傷,導致多處粉碎性骨折,左胳膊落下傷殘。肇事人王鳳逃逸承擔主責,呂亮也因無證駕駛承擔次責。拿著勝訴判決的他沒想到連到期取出骨折部位鋼板的二次手術都沒錢做。

負責恢複執行的,是有著8年執行經驗、土生土長的法官劉玉龍,呂亮的這3萬塊錢手術費成了他的“心事”。

考慮到被執行人王鳳是一名農村婦女,離異帶娃,無車無房無存款,在外租房住,靠打零工生存,或許這筆賠償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幾經思量,劉玉龍決定還是要去王鳳的父母家再走一趟,上門尋找突破口。

村莊的一間磚瓦房,堆滿了撿來的廢品,一件完整的家具都沒有,父親過世,母親患心髒病,這種情況讓他再次犯了難。

“她剛入職一家食品企業,在車間加工。”與王鳳的母親唠家常的一句話,引起了劉玉龍注意。

“直接凍結工資,爲了生存她肯定辭職”“直接拘留,孩子怎麽辦,手術費更無從著落”……劉玉龍清楚,無論哪種結局,雙方都是輸家。

彼時,擺在絕境面前似乎還有一條路可走,向企業尋求幫助!貿然上門勢必對王鳳正常工作、企業生産造成影響,劉玉龍思忖著,決定先電話聯系企業說明情況。

“王鳳剛入職,工作認真負責,目前工資3000余元,我們會配合法院做工作。”企業經理胡某回複。

劉玉龍乘勝追擊,轉天當面拜訪。這次會面後,企業迅速發起了員工衆籌幫王鳳渡難關,短短兩天集齊賠償款,于是有了工友陪同王鳳到法院的一幕。

“劉法官確實說動了我,一面是急需做手術的申請執行人,一面是困難的被執行人,法官‘千方百計’找到了線索,還要思慮周全,做了很多工作,很受觸動。”胡經理向記者坦言,招工成本很高,企業也想留住人才,困難時拉一把,員工才願意與企業共發展。

這種辦案模式在甯河區法院不是個例,辦理一起案件,結識一幫鄉親,了解一方風土,法官走街串巷細致入微地付出,對每起案件講情講理講法地綜合施策,對于“無解”的案件,借力激發傳統的道德觀念,在親人幫扶、好友互助、社會責任中尋求了破局。

執行服務走“新”更走“心”

“執行法官常外出辦案,有時電話、見面確實不方便,在甯河代理的兩起案件卻‘一改往常’……”一次聽取意見的座談會上,天津市人大代表陳鳳莉律師爲甯河區法院執行工作點贊。

這得益于2023年8月,一個集立案、信息查詢、材料收轉、案款收發、來訪接待等職能的一站式執行服務中心在甯河區法院落成,實現了事務集約、案件分流、窗口服務的三重效果。

以往,幾經輾轉聯系不上法官,當事人極易産生誤解、不滿,陳鳳莉代理的兩起執行案件恰逢服務中心成立,中心架起了高效溝通的橋梁,從立案到查控到凍結拍賣,她沒有像以往一樣聯系不同法官,而是直接向中心反饋訴求,高效溝通下,法官及時采取執行措施,讓300萬標的民生案件順利執結。除此之外,甯河區法院在服務中心還設置專人負責首次約談,全程講解執行實施流程,對從沒接觸過執行的當事人來說,也能清楚知道不同節點應該如何與法官配合。

“如果事事都要找法官,執行法官也負重難行。”甯河區法院副院長張立國深有感觸,該中心建設初衷是便利當事人,更是方便法官,首次查控、恢複執行線索核查、線下財産凍結等多項事務性工作均由該中心完成,當事人有事找中心,讓法官專心辦好案。

據了解,該中心成立以來接待群衆2000余人次,接收線索反饋2800余條次,啓動恢複執行程序895件,執結752件。

與執行服務中心聯動,甯河區法院先試先行,在全市率先公布“24小時執行熱線”,群衆可隨時提供被執行人具體行蹤或財産線索。與此同時,直面執行信訪案件居高不下的棘手問題,推行“見面工作法”,設立庭長信訪接待日,庭長每天下午在中心輪值。2023年,該院案訪比低至萬分之2.38,同比降低了0.73個百分點,群衆認可度大幅提升。

合力讓“沉睡”的案件“活”起來

“終本”案件大部分都是常年積累的“骨頭案”,僅憑法院一己之力難以扭轉局面。2023年年初,一場由甯河區委部署,舉全區之力的“民生案件執行難攻堅戰”被列爲甯河區“六大攻堅戰”之首,作爲主責單位,甯河區法院起底近千件“終本”案件,選定200件疑難雜案示範攻堅。

區委主要負責人先後6次召開調研推動會,區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牽頭公安、檢察、發改、民政等相關部門組成攻堅戰專班,每月調度;法院黨組書記靠前指揮,每周碰頭,“梳梗阻”百余次。

騰房案件是執行中的“老大難”,尤其強制騰退,往往對抗情緒激烈,突發情況難料。某村委會因村民老張一家超期占用集體土地搭建建築物,向法院申請強制騰退。誰承想,老張一家極力阻撓,法官多次勸說主動騰退無效,老張的母親甚至將自己反鎖在騰退建築房裏,不開門鎖,多次執行被迫中斷——

“重啓強制騰退!”經攻堅戰專班研判決定。考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甯河區法院制訂了詳細的集中執行預案,執行現場警力、醫療、消防、電力等多部門齊上陣,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見證下,最終一場跨越6年的騰退案件得以實質執行。

攻堅“騰房難”僅是依靠黨委領導,多元賦能的一個縮影,開啓司法拘留“綠色通道”、協助完成查控被執行人行蹤、研判拒執犯罪線索……從法院“小馬拉大車”到全區“群馬齊上陣”。

“春日破冰”“夏日雷霆”“秋季風暴”“假日執行”“淩晨出擊”集中執行更是紛紛告捷。最終,攻堅戰案件全部執結,執行到位金額1200余萬元。

趁熱打鐵,甯河區法院推動建立民事執行協作長效機制,構建了“區委政法委—各司法單位—街鎮村居”縱向體系,橫線上建立了“法院+”機制。在攻堅戰的帶動下,2023年,執結案件7894件,首執案件執畢率達35.35%,到位率53.51%,執行到位金額11.6億元,執行工作單獨考核位列全市首位。

有“判”必行,不留“白條”。不怕“揭短亮醜”,扭轉“一畝三分地”思維,贏得黨委支持,民生案件執行難攻堅戰取得全勝,讓“無解”案件變成“有解”。“甯河區法院將攻堅戰中多部門協作的臨時性措施升級爲跨系統合作長效機制,見人見事見機制,爲天津法院下一步‘終本清倉’作出了探索。”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何朝晖說道。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李小芳 通訊員:張圓 陳長凱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