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産力成促實體經濟增長關鍵

《財經》 2024-04-03 15:38:02

《財經》新媒體 撰稿人/舒志娟  王婧雅/編輯

有人將大模型比作水,預言它將滋潤萬物;也有人把它比作電,期待它能爲千行百業賦能。一年多前,人們還在猜測這一切是否能夢想成真。不經意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預期。

不難看出,大模型已成爲産業創新和解鎖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在數字金融發展風口下,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近日,在大模型驅動下的金融新質生産力創新論壇上,馬上消費CTO蔣甯分享,截至目前,金融大模型已經在金融業務場景中實現了相比傳統人工數倍的産能提升。不僅如此,生成式AI技術除應用金融外,還覆蓋了數字人、培訓等多個場景.

這只是金融行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個縮影。隨著"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爲社會關注焦點,金融服務新質生産力的進程進一步提速。不過,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産業端深入應用、算力和安全合規等問題。在業內看來,更好發揮大模型的潛在價值,將是2024年大模型突破發展的重要內容,從而高效促進數字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生成式AI席卷金融業 數字化轉型提速

從互聯網金融,到科技金融,再到數字金融,金融行業正經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其中,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加速了金融數字化進程。

目前,包括工商銀行、馬上消費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科技創新,構建自身的新質生産力。

其中,工商銀行通過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組建數字普惠中心,通過下沉服務、創新模式,促進産生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馬上消費“天鏡”大模型自發布至今,在企業知識庫的應用中,提升了150%知識産出效率,同時進一步提高營銷物料的生産效率。在與重慶某銀行的合作中,大模型驅動的智能營銷能將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提高了6倍以上的産能。不僅如此,馬上消費的生成式AI技術應用不止于金融,還覆蓋了數字人、HR、培訓等多個場景。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隨著傳統客戶競爭越來越激烈,新客戶發掘越來越難,信貸投放面臨壓力,傳統金融服務模式或無法觸達客戶。同時,資産質量變化、淨息差收窄、資本補充困難等也對傳統金融業務發展帶來挑戰。行業需要用大模型去提升效率、適應客戶需求變化和拓展新的服務空間及場景。

大模型加速落地應用助力重慶打造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標杆

隨著大模型技術應用落地,不僅使得金融産業上下遊步入新一輪發展周期,還深刻改變經濟形態、社會形態,成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質生産力。

重慶,這個在金融和科技産業上先天優勢並不出衆的西部城市,過去十年裏,通過主動擁抱變化,提前布局,成爲了數字化浪潮中的弄潮兒,在數字經濟、金融創新、智慧城市等領域完成了從0到1再到N的進化。

在重慶當地政策扶持下,優質民營金融企業持續湧現,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馬上消費總部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作爲一家技術驅動的數字金融機構,公司擁有100PB基礎數據、超過20萬張數據庫表,以及每天處理數百億次智能決策計算。截至目前,開放平台聚合超200家金融機構,覆蓋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在這背後是,重慶構建具有當地特色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組織體系、産品體系和風控體系,並啓動實施了“智融惠暢”工程,進一步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行能力與水平。

據悉,近年來,重慶金融機構加快建設網絡基礎、推進數據治理、擴大業務協同,數字金融建設取得一定成效。近3年,全市銀行保險機構電子交易替代率提高了3倍。

《重慶市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重慶數字經濟總量將超過1萬億元,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數字經濟成爲支撐全市“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的主力軍。

不難看出,數字經濟已從單純的數字技術創新、數字産業集群走向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階段,而健全的金融機構體系,以及數字金融機構與産業各場景形成跨行業、跨地域的聯通,能夠更好地發揮金融行業的融通作用,這些成爲重慶提升金融競爭力、構建兩大“金融中心”的重要落子。

提升應對AI風險能力 數字金融賦能千行百業

在AIGC新技術浪潮下,大模型技術成爲下一代AI技術競爭的核心,將重新定義包括金融在內的衆多行業。不過,科技滲透進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和實踐中,使得金融機構在業務的全流程範圍中存在風險隱患。如何讓金融更安全地擁抱科技成爲熱議的話題。

馬上消費CTO蔣甯坦言,在金融、高端制造、智能駕駛等領域,大模型技術還存在四大挑戰:群體智能與安全可控、個性化和隱私保護、關鍵性任務和動態適應性標准、基礎設施和架構改造。

中信證券人工智能負責人徐崚峰指出,金融行業也希望出現有亮點、有價值的爆款應用。如何在保障數據合規前提下,充分融合私有雲和公有雲能力是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雖然,大模型技術的應用爲金融行業帶來挑戰,但是也倒逼行業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AI金融才能行穩致遠。

據蔣甯介紹,目前,馬上消費構建了包含模型安全可控、組合式AI、持續學習、平台化服務能力MaaS四大關鍵技術。通過四大能力要求爲核心,構建技術體系,助力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宮霄峻指出,國內大模型起步稍晚,但未來的機會仍然很多,包括數據積累、經驗總結和算力提升。

曾剛指出,未來,在“人工智能+”的宏觀環境下,金融業以其用戶基數大、經濟影響大、服務場景多、民生關系強的特點,將成爲大模型乃至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金融大模型將成爲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在高效促進金融行業營銷、服務、産品、數據分析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時,賦能實體經濟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

1 阅读:22

《財經》

簡介:源于《財經》,廣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