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針對正在生産礦山生態修複的4項國家標准發布

中國網直播 2024-05-15 11:40:25

自然資源部于2024年5月15日上午10時在B503會議室召開5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1-4月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相關情況、4項礦山生態修複國家標准、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爲發布會現場文字實錄: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司副司長 盧麗華

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司副司長 盧麗華:我就近日出台的《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4個國家標准作簡要介紹。

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土地損毀、植被破壞、環境汙染、生態退化等諸多問題。爲了解決上述問題,《礦産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土地複墾條例》,明確了“誰開發、誰保護”“誰損毀、誰複墾”“邊開采、邊治理”等基本原則和要求,國務院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政策機制、標准規範、監督執法等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並不斷完善。

爲了推動生産礦山邊開采、邊修複,我部制定了《土地複墾條例實施辦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建立了源頭防控、全程監管的約束機制,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方案審查制度、複墾修複費用計提使用制度、年度計劃執行和質量驗收制度、礦業權人信息信用監管和懲戒制度、綠色礦山創建制度等,強調礦山企業要嚴格履行生態保護、資源節約、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複墾等法定義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正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共謀發展”,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礦山生態保護修複在統籌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礦山生態保護修複,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礦山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正在修訂的《礦産資源法》就“礦區生態修複”設置了專章,一些省份相繼出台礦山生態保護修複的專門性地方法規。

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一些地方還在走“邊開發、邊破壞”“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複是科學性系統性工程,先進理念引領、適用技術應用等方面還有缺失,生態環境“舊賬未還、新賬又欠”,與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存在相當差距。解決上述問題,既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爲功,也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強化科技支撐。關鍵的一條,就是要通過大力推進技術標准體系建設,發揮標准規範引領作用,指導礦山企業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履行修複義務,助力行政主管部門公平公正、依法依規履行監管職責。

我部組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等有關單位編制形成了《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態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等4項國家標准,規範煤礦、金屬礦、石油天然氣項目生産礦山生態修複工作,以及生産礦山生態修複過程中的監測評價工作。

4項國家標准已于4月底正式發布,將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産礦山生態修複的國家標准,對生産礦山“邊開采、邊修複”提出要求,填補了該領域空白。

4個國標充分體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要求,學習借鑒國外相關技術標准要求,吸納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適應性管理等國際先進理念,總結我國成功經驗,對礦山企業開展生態修複提出了5項基本原則,明確了6個重點環節工作要求,指導企業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爲主的方針。通過采取減緩保護、預防控制與複墾修複等多種措施,推動礦山生態修複與礦産資源開采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及時複墾利用損毀土地,恢複並提升礦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協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