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說,注重孩子內心成長,培養好孩子,家長要做到這四點

Mark大叔 2024-04-09 21:24:32

在直播中,董宇輝多次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求學曆程,以及來自父母、姐姐和奶奶對他成長産生的深遠影響。如今,很多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表現和成績,卻忽視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發展。對此,董宇輝說,應當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和心理健康上,而非僅僅聚焦于他們的表面成就。

如果我們把孩子的教育喻爲一條流淌的生命之河,那麽,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失誤就像是對河水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汙染;而父母的觀念偏差,則相當于從根本上汙染了這條河的源頭。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可以說明這一點。有個男孩自幼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環境中,每當在外面惹出麻煩,父母總是用金錢幫他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男孩心中形成了一個觀念: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是金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當他步入成年後,爲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他采取了各種極端手段,最終踏上了犯罪的道路,锒铛入獄。

事實上,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啓蒙教師,更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引路人。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扭曲,是非觀念模糊不清,那麽孩子很可能會迷失方向,步入人生的彎路。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將無法隨時指導他們的學習。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和一些成長問題時,家長往往會感到焦慮,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董宇輝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孩子在學習時,家長應避免在家中制造嘈雜環境,比如打牌、搓麻將或是大聲播放短視頻等,而應讓孩子看到家長也在積極進取,共同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好的習慣將爲孩子的人生帶來持久的益處,而不良的習慣則可能導致孩子付出不小的代價。起初著手培養習慣時,孩子可能由于認知不足或難度較大而感到困惑、挫敗,甚至痛苦。然而,與其忍受長期的不良影響,不如短期的忍耐和堅持,換來的是平靜與進步的海洋。

舉例來說,董宇輝回憶起童年時,他和弟弟在家寫作業,父母從不開啓電視幹擾他們。

以培養孩子專心致志學習的習慣爲例,孩子最初可能難以抗拒玩耍的誘惑,而在學習時分心。這時,家長需要向孩子闡述專注力的價值所在,指導他們如何做到集中注意力。當孩子親身體驗到專注帶來的好處,比如掌握了實實在在的知識技能,擁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娛樂時間,並且在不斷受到肯定和贊揚中,他們自然而然會逐漸養成專注的習慣。

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在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窗口,千萬不可忽視這一寶貴時機。

二、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的陪伴並非單純的監視和督促,不是坐在孩子旁邊緊緊盯著他們,讓孩子倍感壓力。優質的陪伴是指在同一時段內,家長和孩子一同從事有意義的事情,共同進步和成長。

即使家長因工作繁忙無法陪在孩子身邊看書學習,也要在出門前明確告訴孩子:孩子,你在學習,在努力,將來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爸爸媽媽出去工作,也是爲了家庭分擔責任,我們都在爲家庭的未來共同努力。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陪伴和支持,知道大家都在爲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董宇輝出身農村,小時候家裏沒有多余的閑錢購買圖書。家中僅有幾本農業技術書籍,如《母豬産後護理》《蚯蚓養殖技術》《蘋果樹嫁接方法》,是父親參加農商會議帶回的,但父親仍時常翻閱。這告訴我們,高質量的陪伴不在于物質消費的高低,年輕父母們常常誤以爲高端餐廳、遊樂場和迪士尼就是高質量陪伴,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高質量陪伴其實很簡單,就是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包餃子、跑步、郊遊等,關鍵是雙方共同參與,全身心投入。

家庭本質上應是一個洋溢著溫情與和睦的避風港,而非彌漫著緊張競爭氣氛的表演場。家長應當著重構建與孩子間的良性溝通橋梁和信任紐帶,關注他們的內在情感需求及心理健康狀況,而非單一地執著于學業成績和表象行爲。

三、樹立“書香門第”的觀念

“書香門第”並不意味著家中必須誕生大學問家或飽學之士,也不是要求整日埋頭讀書。其核心是尊重和崇尚知識,表現出對書籍和知識的敬意。家長的行爲和偏好會深深影響孩子,如果家長對時尚消費、奢侈品更感興趣,孩子也會模仿;反之,若家長對書籍、藝術作品持有較高鑒賞和尊重,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知識和文化的珍貴。

董宇輝回憶,小時候父親去親戚家串門,總會問人家要一些看過的報紙雜志帶回家。相比于實物禮品,父親更看重那些被丟在角落的報紙。目睹這一切,年幼的董宇輝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盡管家庭經濟條件艱苦,父母卻始終表現出對知識和人文的尊重,這種行爲深深地影響了他。

一個家庭的高貴氣質,除了體現在道德修養上,更體現在“耕讀傳家”的精神傳承。

四、成爲孩子的楷模

與其口頭教育孩子,不如以身作則。人容易陷入批評別人的沖動,特別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然而,沒有人喜歡被“教育”,更樂意接受“提醒”,而這種提醒應該是溫和的、含蓄的、巧妙的。

要想提醒孩子,榜樣的力量至關重要。家長推崇什麽、贊美什麽、弘揚什麽、尊重什麽、看重什麽,就應該身體力行去做什麽。比如,鼓勵孩子閱讀,家長自己也應該翻閱書籍;教育孩子以正確態度面對學習和成績,家長也應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

董宇輝還指出,家長應當留意自身情緒與行爲對孩子所産生的潛在影響。過度焦慮或擔憂的家長往往會將消極情緒傳染給孩子,從而對其情緒狀態和行爲模式産生不利作用。因此,家長應當學會適當調節自我情緒,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態,並以此爲孩子樹立正面的示範標杆。

身爲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停滯不前。家長自身的提升和進步,也會激發孩子自我提升的動力。家長若過度聚焦于孩子的表現和行爲,可能對孩子心理産生負面效應。孩子在這種過度關照下,可能會感到如履薄冰,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家長嚴密的審視與評價之中,由此可能導致孩子自我價值認知的弱化,並加劇內心的焦慮情緒。因此,家長應當適度放手,爲孩子創造充足的成長空間與自由,以便他們能夠不受束縛地發展個性,培育獨立的思想與人格特質。

全職媽媽也可以利用孩子上學的時間,努力提升自我,通過看書而不是無所事事地刷短視頻或追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往往映射出父母在生活中忽略的一面。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這本書或許能爲你提供嶄新的教育視角。這部作品以簡潔易懂的文字,深度剖析了父母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堪稱一本增進親子情感交流的實用指南,你的孩子將會無比欣慰你閱讀了它。

強烈推薦每一位家長將《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置于床頭櫃上,隨時翻閱。已有數據統計顯示,大多數家長在閱讀此書後,深受啓發,對孩子的教育成長燃起了新的熱情,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之中。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家長會發現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不僅是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能夠啓迪家長拓寬思考邊界,提升視野寬度,深化自我認識,鍛煉情商,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助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持續前行,勇敢追求更加光明璀璨的未來。

因此,家長朋友們,何不借此機會,拿起《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本質,激發內心的動力源泉,攜手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願這本書如同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家長們在子女教育道路上的方向,引領他們奔向充滿智慧與希望的美好未來!

宋慶齡女士曾經深刻指出: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才華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和父母的熏陶影響。

盡管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在個體內心深處刻下永恒烙印的,無疑是家庭的教養環境。”

孩子的未來前景,既隱匿于父母的言行舉止之間,亦深植于父母所傳遞的價值觀念之內。

你向孩子播撒什麽樣的價值觀種子,孩子就有可能成長爲相應的人。

請爲此點贊,讓我們所有爲人父母者共同警醒與勉勵。

0 阅读:18

Mark大叔

簡介:2024年中國顔值博主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