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帝陳蒨:南朝最冷門的明君,沒有他,南陳可能早就崩潰了

梨評曆史 2024-05-12 02:10:37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病重,作爲南陳的開國之君,陳霸先在位只有兩年多,這一生南征北戰,建立南陳,也算人生圓滿了,唯一困擾的他的大概就是繼承人問題了。

是的,從南陳建立那天起,皇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不是沒有兒子,只是兒子大部分都死于戰亂,唯一在世的兒子只有陳昌,但卻在侯景之亂中被侯景所俘。

《曆代帝王圖》裏的陳文帝

好不容易被解救出來,卻和叔伯兄弟陳顼一起前往荊州,成爲梁元帝蕭繹的侍從。

作爲皇帝近臣,理應前途無量,但蕭繹能力堪憂,惹來了宇文泰,蕭繹身死,陳昌和陳顼被宇文泰俘虜,送到了長安。

而後陳霸先稱帝,一直向北周索要兒子,但任憑他好說歹說,北周就是不放,畢竟敵國唯一的兒子在手,這是天大的籌碼。

因而直到陳霸先都快死了,都未能見兒子一面。

兒子不能回來,皇位還要傳承,思來想去,陳霸先打算把皇位傳給跟著自己南征北戰的侄子陳蒨,顯然這是一個無奈但必須得選擇。

雖說被立爲儲君,但想要坐上皇位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畢竟陳昌還活著,隨時都可能被放回來,其次陳昌的母親章要兒一直不同意陳蒨登基,就連文武百官也一直猶豫著。

但陳蒨也不是沒有籌碼,支持他上位的就是老臣侯安都。

侯安都

侯安都和周文育、杜僧明三人是跟隨陳霸先起家的老臣,其余兩人先後病故,侯安都就成爲宗室外第一功臣,他的話份量極高:

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陳蒨)有功天下,須共立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

這番強硬的話,連太後都被鎮住了,被迫交出了玉玺。

六月二十九日,陳蒨稱帝,這是這個皇位並不好坐。

陳霸先雖然稱帝,但南陳能夠控制的區域唯有江南一帶以及安徽南部,滿打滿算也就兩省之地,政權號令是不出建康千裏之外的,南方各個割據勢力占山爲王。

其中勢力最大,最具威脅的就是手握十萬大軍的蕭梁湘州刺史王琳,陳霸先到去世都未能徹底平定。

而除了王琳,陳蒨還要面對東陽的留異、建安的陳寶應、臨川的周迪、豫章的熊昙朗等等一幹勢力,他們占地爲王,絲毫不把陳蒨放在眼裏,時刻等著機會准備覆滅南陳。

《史圖館》南陳初期疆域,但實際上,南陳控制僅有兩個省

這還僅僅是陳蒨面對的割據勢力,北邊還有兩位成熟的政權北周和北齊,兩個雄獅虎視眈眈,正准備騰出手蠶食南陳的疆域,比起王琳等人,這兩位才會真正要南陳的命。

除此之外,陳蒨還要面對皇位不穩的問題,這就是如何處置陳昌,畢竟人家陳霸先正兒八經的唯一兒子,繼承權優于陳蒨,加上人家母親還在,雖然人還在北周,但始終讓陳蒨如鲠在喉。

當然現在不是考慮陳昌的問題,畢竟現在王琳已經帶著大軍討伐自己,不平定王琳,這個皇位別想坐的安穩。

此前王琳得知老對手陳霸先駕崩,打算起事,爲了師出有名,打算立個蕭梁皇室爲帝,這個人就是梁元帝的孫子蕭莊。

此前陳霸先奉蕭方智爲帝的時候,爲了緩和與北齊的關系,將蕭莊送給北齊當人質,王、陳二人已經鬧翻,王琳就寫信給高洋,希望高洋把蕭莊給他,立他爲帝,對抗南陳。

高洋也樂于南朝的內鬥,甚至表示願意一同出兵,就這樣王琳和北齊一西一北,打算夾擊南陳,其中王琳一度攻打到蕪湖附近,打算順流前往揚州,然後直取建康城。

而北齊則是在大將劉伯球下逼近博望(今馬鞍山),雙方聯軍嚴重威脅了南陳的生存。

然而事情還沒完,高州刺史紀機也在宣城反叛以響應王琳,如果不能快速平定,那麽觀望的其他勢力也會立即反叛,南陳徹底崩潰。

這是南陳生死存亡的時刻

畢竟王琳扶持蕭梁宗室蕭莊,打著蕭梁的旗號起兵,名正言順,在大義上就壓過南陳這個“亂臣賊子”。

爲此,陳蒨立馬派遣太尉侯瑱帶領大軍鎮壓王琳,只要王琳這個核心被擊敗,其他叛亂不攻自破。

就在侯瑱和王琳對峙的時候,北周卻趁火打劫,奪取了王琳占據的長沙、武陵等郡,爲了防止後方被偷襲,剛剛彙合北齊的王琳立即帶領水軍和侯瑱決戰。

一開始王琳想利用西南風火燒侯瑱,沒想到事與願違,投出的火把反而燒掉了自己的船只,徹底把王琳本錢燒了個精光,北齊將領劉伯球、慕容子會還被俘虜。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王琳則蕭莊投奔了北齊,暫時消停了一段時間,而原本依附于王琳的郢州刺史孫瑒則歸附南陳。

這是陳蒨即位後取得的一次扭轉局面的大勝利,至此,王琳在長江以南的勢力被平定,也讓南陳徹底掃清了境內最大的割據勢力,不僅增強了南陳的威望,也威懾了其他割據勢力。

而後侯瑱再接再厲,和侯安都一起繼續西進,擊敗西梁和北周聯軍,收複了被占據的湘州,可以說陳蒨登基後的幾場大戰相當漂亮。

然而陳蒨剛剛解決了外患,沒想到內憂接踵而至,這就是陳昌的回來。

得知陳霸先身死,北周立即放了陳昌回來,打的就是攪亂南陳的算盤。

北周立即放了陳昌回來,打的就是攪亂南陳的算盤

大家其實都明白,陳霸先真正地繼承人是陳昌,陳蒨之所以可以稱帝,就是因爲陳昌不在,如今陳昌回來,陳蒨不得乖乖讓出皇位?

而對于陳蒨來說,他願意嗎?顯然不願意,但陳昌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自己該如何處置呢?

左思右想之後,他又想起老臣侯安都了,然後在侯安都面前一頓哭訴:“太子就快回來了,我只好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

侯安都一想,陳蒨是自己力排衆議擁立的,如今陳昌回來,如果稱帝,自己下場恐怕不會好到哪裏去,于是“安慰”道:“自古豈有被取代的天子?臣不敢奉诏。”

然後自告奮勇,前去迎接陳昌。

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陳昌在途中溺亡

(侯安都)請自迎昌,昌濟漢而薨——《陳書》

至于陳昌的傳記,則記載了這麽一句話:“濟江,于中流船壞,以溺薨。”

但不管怎麽說,陳昌最終溺死,這背後侯安都定然做了手腳,而靠著侯安都,南陳挫敗了北周的一次陽謀,而陳蒨也得以順利坐穩皇位。

事後陳蒨投桃報李,加封侯安都爲清遠郡公、邑四千戶。

如今陳蒨登基後面臨的兩大威脅徹底掃除,皇位暫時得以穩固,陳蒨便將重心放到內政上面。

鑒于侯景之亂後南方殘破的民生,陳蒨下令減免境內三分之一的賦稅,鼓勵農耕,興修水利給予貧民種子,幫助他們恢複生産,讓江南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複,又重鑄五铢錢,促進南陳經濟發展。

天嘉五铢錢

而後命令百官舉薦賢良,擇優錄用,南陳吏治得以清明。

和宋、齊、梁動不動出暴虐之主相比,陳蒨算是一個正常的君主,除了有殺侄子的黑點之外,對宗室和大臣都比較友好,而且爲人勤政愛民又勤儉節約,算是百姓口中的明君。

而陳蒨也對局勢有著清晰的認識,別看北周和北齊都想蠶食南陳,但相對于南陳,他們更想吞並了對方,陳蒨就打算利用他們的世仇關系,爲南陳求得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

至于選擇結盟的對象,自然是北周了。

雖然北周也在南陳初期趁火打劫,但畢竟在南陳上遊,而北齊則不一樣,直接威脅南陳重要的江淮防線,加上王琳逃亡北齊,勢必繼續出兵,這樣一來,雙方定會不死不休。

也因此在擊退北周大軍後,陳蒨主動交好,而北周也怕北齊和南陳聯合對付自己,也樂見其成。

從天嘉四年(563年)開始,雙方互聘頻繁,也讓南陳西南方向暫時出現了穩定的和平狀態,更讓陳蒨利用這個平和的時間來解決境內的割據勢力。

天嘉元年(560年)四月:複合肥;

天嘉二年(561年)一月:收複湖南全境;

天嘉二年(561年)七月:湖北長江以南納入南陳之境;

天嘉三年(562年)三月:收複浙江全境;

天嘉四年(563年)一月:收複江西全境;

天嘉五年(564年)三月:收複廣西全境;

天嘉五年(564年)十一月:收複福建全境;

天嘉六年(565年)七月,平周迪之亂,江南徹底平定;

然而就在南陳國力逐漸增強的時候,陳蒨身體卻垮了下來,天嘉六年(565年)之後,陳蒨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也讓他考慮自己身後之事。

平心而論,陳蒨已經立兒子陳伯宗爲太子了,但卻給不斷給弟弟陳顼重權,也讓陳顼日後生起了奪位之心。

不過此時陳蒨並沒有發現弟弟的野心,他還指望弟弟好好輔佐兒子呢。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蒨病重,不久駕崩,時年四十五歲。

可以說陳蒨在位不過六年多,卻讓南陳的控制的疆土大大增加,如果是陳霸先給了陳朝的名字,那麽陳蒨給了陳朝有了實際的地位。

陳霸先給了陳朝的名字,那麽陳蒨給了陳朝有了實際的地位

只是可惜陳蒨在位時間太短,如果給他足夠多的時間,其文治方面可以媲美元嘉之治,甚至可以趁著北周宇文邕和宇文護內鬥、北齊高緯亂政的時候,出兵北伐,爲南陳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

可惜侯景之亂給南邊留下的爛攤子實在太大了,陳蒨費盡心思也就修修補補,但作爲一個君主,陳蒨無疑是合格的。

畢竟剛剛即位就面臨北周和北齊同時發難的局面,而南陳內部也叛亂不斷,陳蒨靠著出色的能力,先後擊敗來犯之地,要是沒有他,南陳真的可能就提前結束了。

如果這樣,陳霸先在曆史的地位可能就是桓玄一樣,南陳也會成爲和桓楚一樣的短命政權,而陳蒨可是實打實的爲南陳延續了二十多年的壽命。

這麽一看,陳蒨的谥號“文”是名副其實的。

0 阅读: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