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中老年人少吃米飯和饅頭,多注意這3件事,更易健康長壽

千金芳 2024-04-28 09:49:35

王大哥今年年初剛滿45歲,而在他這幾十年的時光裏,一天三餐的結構似乎從來沒有改變過,早餐通常是包子搭配油條,午餐會以米飯或面條作爲主食,到了晚餐,要麽吃饅頭,要麽就吃稀飯,幾乎很少補充蔬菜,就更不用說多吃水果了。

而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人都會選擇將饅頭或米飯做爲主食,特別是對于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來說,其飲食結構往往會更加單一。而且,還有人認爲米飯的升糖指數比饅頭要高,所以便會選擇只吃饅頭。但從健康角度來看,這其實是非常不推薦的。

一、人到中老年,要好好吃“飯”

當人體進入中老年階段後,體內的各個器官及組織都會不斷衰老,生理功能也會隨之發生一系列改變,比如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免疫、消化等系統,其功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也正是因爲這樣,中老年人才會更容易與三高、呼吸系統以及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打上交道。

所以,日常做好膳食的營養全面,就顯得尤爲重要了,中老年人只有從最基本的好好吃“飯”做起,才能預防營養不良,減少疾病的發生風險。

二、大米、饅頭,哪個更健康?

很多人會糾結于究竟是饅頭的升糖速度快還是大米的升糖速度快,但通過一系列研究表明,這二者的升糖指數其實是比較接近的。

而且,每100克的大米飯,其所含的碳水爲26.4克左右,熱量大概在474千焦,而每100克的饅頭的碳水在50.9克左右,熱量高達976千焦。

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同等質量下,饅頭的熱量其實是要高于米飯的,如果吃太多饅頭,可能更容易增加發胖幾率。

三、更健康的主食,不是大米也不是饅頭

在我國,最爲常見的主食大概就是薯類、糧谷以及雜豆這三類食物了。其中,薯類主要包括了番薯、馬鈴薯,而糧谷往往會被細分爲主糧如稻米和小麥等,以及雜糧如黑米、燕麥、玉米等,那麽雜豆,其實就是在生活中常常見到的紅豆、綠豆、黃豆等。

而我們平時所食用到的大米以及饅頭,都是精制谷類食物,也就是說,它們都是通過深加工所生産出來的一種主食,而且,在精加工的過程中,由于工序複雜,從而使其丟失了一部分營養成分,這也就導致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會隨之大打折扣。

而與精制谷物所相對的食物,則是全谷物,這類食物所含的膳食纖維往往會更加豐富,由于沒有經過複雜的精制加工過程,這類食物也才能得以保留更多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蛋白質以及鈣元素、鐵元素等,所以,這類食物往往會更有食用價值一些。

四、除了五谷雜糧,中年人還要補充這些

1.奶類、大豆及其制品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鈣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是非常豐富的,並且也非常有利于人體吸收。而大豆及大豆制品不僅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其膳食纖維以及大豆異黃酮等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也同樣很豐富。建議老年人最好攝入250克左右的奶制品,而大豆及其制品的食用量最好不要低于30克。

2.足量蔬菜、水果

新鮮的蔬菜水果除了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外,其礦物質成分也很豐富,而人體每天補充足量的蔬菜水果,不僅能幫助預防便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體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的風險。

3.勤喝水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若是長時間飲水量不足,就很容易促使血脂以及血液粘稠度上升,因此,每天養成主動喝水、勤喝水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議做到少量多次的飲用。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子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0 阅读:133

千金芳

簡介:致力于打造女性健康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