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美械部隊回國後不可一世劉伯承硬剛國軍兩大王牌

文叔逗號 2024-05-13 23:25:09

前言

在1946年9月底至10月初,是國軍兵峰最盛之時,仗著大量美械裝備不可一世,劉伯承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正面對抗邱清泉指揮的第五軍以及胡琏的整編第11師,這等于是一次對抗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的軍事對峙,也叫巨野之戰。

當時,雙方正處于一個名爲「張鳳集」的村莊周圍展開激烈的戰鬥。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7縱圍困了整編第11師的第32團,我軍團長吳忠來率領一千多人突入敵陣,卻遭到了整11師第32團的反包圍,突擊部隊分兩批突圍,行動均失敗,只得堅守不退。

劉伯承下令調來了第3縱增援,不惜代價要解救被圍困的部隊,國軍邱清泉指揮的第五軍以及胡琏的整編第11師也出動增援自己的部隊,雙方展開了包圍和反包圍的戰鬥,直接其中還有狙擊手和神射手的參與,使得這場戰役顯得異常吸引人,雙方均表現出色。

但最終,我軍在人數和裝備都落後的情況下,和這兩只美械王牌打了個五五開,而胡琏事後也號召部隊高喊「勿忘張鳳集之恥」。

對戰國民黨兩大王牌前 劉伯承三戰三捷

1946年,晉冀魯豫野戰軍剛剛打完定陶戰役,而20天後龍鳳大戰則發生在定陶東面。兩場戰役地理位置相近,時間緊湊,其實是存在一些關聯的,當時國共雙方都有意繼續在魯西南地區交戰的企圖。

薛嶽擔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心懷雄心,而定陶戰役中,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率領的部隊遭遇失敗,這使得國軍的計劃受挫。不過,薛嶽並未氣餒,依然准備利用兵力優勢,繼續向前推進。第五軍和整編第11師從成武向定陶、菏澤進攻,而整編第88師則活動于魚台一帶。從整體來看,國軍內部對于薛嶽所領導的部隊的形勢抱有樂觀態度,認爲形勢一片大好。

「晉冀魯豫野戰軍」自1946年10月的上黨戰役開始,一路經過邯鄲戰役、定陶戰役等戰鬥,已經成功擊潰了國軍十個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整編第3師。這表明他們的實力已經足以應對這樣的挑戰。

于是,在1946年9月19日,毛澤東詢問軍隊與國軍第五軍和整編第11師的接觸情況如何,劉伯承和鄧小平開始部署,決定再次設立一個包圍圈來進行試探性的戰鬥,主要針對第五軍或整編第11師中的其中之一,以考驗他們的戰鬥力。

劉鄧後來下令放棄荷澤,准備在巨野地區再次設立一個包圍圈。然而,戰鬥的激烈程度遠超預期,殘酷的景象讓一些士兵後來仍會做噩夢,驚醒。從上黨、邯鄲等戰役的經驗來看,劉伯承是一個善于設立包圍圈的將領。

劉鄧爲何覺得非打不可?劉鄧被尊稱爲「謀帥」,戰爭實質上是政治的延伸,通常要服務于政治目標。考慮到如果國軍控制了魯西南,我軍很快就會被迫北撤到黃河以北,對劉鄧而言,這場戰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加上毛澤東的指令,劉伯承在戰前召開了營級以上的幹部會議,旨在試探國軍的戰鬥力,同時也要檢驗「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作戰能力。在一年前的上黨戰役中,他們的火力相對薄弱,而現在的裝備有了很大改善,因此需要找個高手來進行試探。

國軍第五軍45師的師長胡長青提到,當他們到達定陶時,發現村莊裏到處都是模範隊,到處都在進行射擊,每個村莊都有機關槍,可能是擊破第三師後獲得的。晚間,胡長青非常擔憂,派出搜索隊,導致他自己也無法安心入眠。

從一年前稀疏的槍聲到現在處處都能聽到機關槍聲,裝備的改善顯而易見,令人驚訝。那麽,劉伯承是如何部署的呢?他們的布置是,陳再道的第2縱,約五六千人,負責阻擊邱清泉的第五軍,約三萬人,主要在龍崮集一帶。

因爲第五軍的推進速度較快,劉伯承集中第3、6、7縱來圍攻,而速度較慢的整11師則在張鳳集一帶,其中有6縱負責切割整11師和第五軍,而7縱和3縱則負責圍殲整11師。所以也有人用這兩個村落龍崮集跟張鳳集各取一個字叫作「龍鳳大戰 」。

主戰場——龍崮集和張鳳集 號稱「龍鳳大戰 」

在龍鳳大戰中,邱清泉的第五軍45師師長胡長青在9月18日對孟垓村進行進攻時,寨門才被打開,他就推出了彈防炮,結果第二個受傷的就是他,右胸被子彈擊中並卡在裏面。在這場戰役中,有大量神射手參與,胡長青被擊中後仍繼續指揮一段時間,隨後才被送往南京。解放戰爭後期胡長青率領殘部撤至西康,最終在那裏自裁,也成了最後一批在大陸被消滅的國民黨部隊,象征著國民黨正規軍在大陸戰場上的終結。

龍鳳大戰中,胡長青面對的是阻擊戰,整個戰役的主要焦點仍然在整11師,因爲胡琏的整11師第32團遭到了三個縱隊的圍攻,但在張鳳集這裏,他們重創了我軍的圍攻。10月7日,劉鄧決定撤圍,戰役結束後,總是需要根據作戰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

劉伯承在總結時表示,我們陷入了與敵軍抵觸的笨拙狀態,敵人十分謹慎,遲遲不前,我們沒有辦法調動或迷惑對手,使其暴露缺點,反而讓自己處于被動地位。他認爲如果我們能夠將主力拉遠一些,只用小部隊去偵察敵人,使對手能夠勇敢、大膽地前進,等到他們進入到預定的戰場才開始戰鬥,這樣對我們會更有利。

至于胡琏的不滿,可能是因爲他求好心切。胡琏的部隊原本是第18軍,抗戰勝利後整編爲整編第11師。但主力團第32團遭到兩個縱隊的圍攻,幾乎被團滅,因此他也感到不滿。他特別加了一條口號,要在部隊集合時高喊「毋忘張鳳集之恥」。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7縱,整個軍由3個旅8個團組成,司令是楊勇,包括19、20、21旅,其中20旅的58團和59團是主力團,負責此次攻堅的突擊。他們于11月3日晚間開始進攻,在白天進行了先期偵察。然而,59團團長晉士林和58團團長吳忠在晚間派出部隊時,發現白天有人的村莊在晚上卻空無一人,他們中計了,遭到了預設的火力殺傷。因此,3日至4日幾乎沒有什麽成果,反而損失慘重。

一場包圍與反包圍的大戰 包圍圈外還有包圍圈

最初我軍一千多名戰士主動進攻,但不料卻遭到了反包圍。這部分戰鬥可能是張鳳集戰役中最激烈的一部分。國軍團長張慕賢展現了出色的作戰能力,令人驚歎。11師32團被圍困,以張鳳集村內的一個祠堂爲核心,采取了“大縱深的彈性防禦”。這個陣地的強度和核心陣地構建發揮了巨大作用。村落作爲防禦中心,以大廟爲核心,外圍是整個鹿砦,有多達3層的構築地堡。此外,他們還在村外擺設了一個連作爲警戒,隨時可以補洞。這種移動不定的布局迷惑了對手,使我軍撲空。

在接觸後,立刻撤退,讓追擊的我軍進入核心陣地後,再發動炮火,取得擊殺。這種層層設防的戰術展現了村落的強大防禦能力。雖然村莊規模不大,但三千多人的一個團擠在這樣的村莊中,不會面臨被一鍋端的危險。

胡琏認爲,我軍當時缺乏重武器,因此將防禦重點放在了村子內部,密集一些,以逸待勞,等待時機。這就解釋了爲什麽晉士林和吳忠在10月3日至4日的外圍戰鬥中一無所獲,甚至受到了打擊。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20旅,還有其他部隊。

5日晚間,7縱19旅的旅長吳大明帶領部隊在張鳳集外圍進行最後的地形勘察,准備進行進攻前的最後准備。突然間,他被32團的狙擊手擊中頭部,當場陣亡,這也影響了19旅的士氣。這場戰役中,好像雙方都出動了狙擊手,專門瞄准對方的高級將領。然而,7縱仍按計劃進行。

在5日晚間10點,我軍7縱所有的迫擊炮、山炮、小炮一起發射,幾百挺輕重機槍在掩護下,各攻擊部隊開始向張鳳集席卷而去。然而,一直到大約100米時,國軍32團的團長張慕賢下令打響數十門迫擊炮和100多挺輕重機槍,造成了強大的震撼力,導致最初的攻擊進展不順利。

7縱59團團長晉士林利用夜色加地形將重機槍逐步推進到,距離張鳳集寨牆20米的地方,然後展開。當拉進的時候被發現,經過火力壓制,59團迅速沖進了土圍內,並搶占了幾處院落。楊勇下令預備隊的62團跟進,同時命令58團跟進,打開缺口,進駐院村內。然而,進攻後,張慕賢命令部下立即封鎖破口,天亮後空軍再次轟炸,迫使7縱其他部隊退走,導致進入張鳳集的一千多人被全部包圍。

晉士林和吳忠率領的突擊部隊控制了張鳳集內的5個院落,但在攻擊制高點的水塔時犧牲慘重且未能成功。發現被封鎖並孤立無援後,他們開始挖坑道,並將所有院落連接起來,以抵抗國軍的炮火,同時互相支援。我軍采取了這種應對措施,憑借臨陣經驗做出判斷。由于整11師的裝備較好,32團又是一個加強團,火力較強,所以白天的幾次進攻使這5個院落陷入一片混亂。

到黃昏時,吳忠發現59團防守的院落被國軍湧入,解除危機後才發現晉士林帶領兩個營的殘部突圍離開,且未通知。吳忠清點了一下58團和預備隊62團的人數,發現還不到300人。

在友軍突圍後,吳忠決定堅持下去,打退了幾次進攻。爲了擴大殺傷並補充彈藥,他甚至下令讓32團在組織進攻時先進入破口,以便獲取武器和彈藥。這種戰場智慧的運用讓人想起“草船借箭”的故事。張慕賢也遇到了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

到了下午,吳忠發現遠處有一挺重機槍在噴射火焰,瞄准著掩護傷兵的位置。他下令機槍手進行點射,成功摧毀了遠處32團的機槍,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隨後,不明來源的火力直接襲向了58團的指揮所,一顆重機槍子彈擊中了吳忠頸部左側,導致他當場大量出血並昏迷。在這場戰役中,神槍手和狙擊手頻繁出現,形成了一場高手對決。

在吳忠受傷後,一位1937年參軍的老兵在搶救中表示,他認識指揮所內的每一個人,要求他們立即出去抵抗,否則他對誰都不客氣,甚至對吳忠傷勢嚴重昏迷也不例外。經過數十分鍾的搶救,吳忠終于蘇醒過來。然而,面對團長已經突圍、留下的只有自己的境況,吳忠意識到,軍心可能會立即潰散。晉士林突圍後,楊勇找到他,詢問了情況。晉士林表示,在突圍時,看到吳忠防守的區域已經嚴重受損,很難生存下去。晉士林是楊勇的得力部將,他對突圍行動並不太滿意,但只能向上級報告。

吳忠蘇醒後,派遣一名士兵在天黑後徒手冒死出去報告,以避免發出聲音或閃光。這樣的行動有助于了解張鳳集內部情況。在得知還有受困部隊後,劉、鄧決定調動更多兵力,修正目標,只要殲滅32團,同時不惜犧牲救出吳忠等部隊。因此,接下來的戰鬥進展如何?

隨著3縱的加入,形成了優勢兵力,他們很快攻入了張鳳集。一路上打通了幾處通道,找到了吳忠等人。然而,當時吳忠身邊只剩下180人,他自己帶進去的58團只剩下7、8個人。局勢逆轉後,對32團開始不利,胡琏命令楊伯濤前去救援。楊伯濤表示,之前已派兩個營和炮兵部隊前去解圍,但因爲位置交錯,炮兵不敢開火,未能成功解圍。現在,胡琏下令通知張慕賢,在掩護部隊接近時,內外夾攻,打開缺口,突圍出去。

在撤退過程中,張慕賢先焚燒了核心陣地,利用大火掩護撤退。他帶領著大約200多人,利用混亂中的機會成功突圍。

國軍第5軍豪華裝備 卻打被我軍打得鼻青臉腫

「5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5軍,同一時間也在龍崮集戰鬥,第5軍他們火力強大,那個時候每個連有迫擊炮6門,輕機槍20挺,擲彈筒6個,他整個團總共迫擊炮66門,重機槍24挺,輕機槍90挺,沖鋒槍有300多挺,一水的美式裝備。但這種豪華裝備卻打被我軍打得鼻青臉腫。

國軍第5軍是以其強大的火力而聞名。然而,在山東巨野的龍崮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爲什麽會遭遇如此堅固的抵抗呢?

從抗戰勝利到1946年的9月定陶戰役,劉伯承連續取得了"三戰三捷"的勝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擊敗或消滅了多達22個師的國軍部隊。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爲了解除徐州西北側的威脅,以及掃除魯西南的我軍,命令胡琏的整11師接受邱清泉第5軍的節制和指揮。

于是,9月28日,兩軍分別以南北方向展開行動,第5軍沿著荷澤到巨野的公路向前推進,而整11師則沿著潴水河南岸前進。兩支部隊一南一北,向東前進。鑒于第5軍和整11師的實力,國軍對戰局有所期待。

在晚間的會議上,劉伯承對陳再道的二縱表示,從8月10日開始的隴海鐵路攻擊到定陶之役,如今要進行的第三仗不會導致敵人的全面殲滅,而主要是爲了摸清敵人的底細。他用“摸老虎的屁股”這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對國軍的王牌部隊,即邱清泉的第5軍和胡琏的整11師的態度。

劉伯承警告在場的將領們不要輕視這一戰局的嚴峻性,他強調了工事的重要性,但也指出,死守不是唯一的選擇。他鼓勵采用機動的防禦,因爲戰場是流動的,必須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他強調了在遭遇強敵時的應對之道,不能輕易讓敵人占領陣地,而是要靈活應對,以達到最佳的防禦效果。

從9月29日開始,龍崮集戰役正式拉開序幕。第5軍第45師由于師長胡長青不久前遭到狙擊而被送往南京接受治療,因此由高吉人接任指揮。45師開始進攻龍崮集外圍的一些村落。到了9月30日晚間,二縱的一部分部隊撤到了觀音集東北地區,集中防守。從地圖上看,這些地點都位于龍崮集以西,表明國軍即將對龍崮集展開攻擊。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自10月1日起,第5軍的進攻開始遇到了困難,尤其是在龍崮集以西不到一公裏處的小村莊“安家油房”和龍崮集西南邊不到一公裏處的“官莊”。第45師和96師對這些地方的進攻都遭遇到了強烈的阻擊,令人感到意外。

更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二縱司令陳再道的說法,到了10月4日,他甚至下令將部隊分兵,命令第四旅和獨立第四旅插入定陶東北地區,切斷第5軍的補給線,並配合主力進行殲敵。這表明,陳再道不僅用全部兵力來阻擋敵軍,甚至還能夠進行分兵作戰。戰爭的重心轉移到了後勤方面,斷絕了敵軍的補給線,使得進攻方難以持久。

因此,第5軍在11月5日的攻擊中似乎加強了力度,但由于強攻導致了較大的傷亡。陳再道在回憶錄中提到,下午三點,第5軍前線釋放了煙霧以掩護後撤的傷兵,而二縱甚至開始反攻,繳獲了美式的卡賓槍和沖鋒槍,共計10多挺。這一情況令人感到意外,因爲進攻未能成功,反而遭到了反擊。

最後的戰鬥的結果就是,第5軍攻擊了10天,只有前進了10華裏,也就是5公裏,損失了將近2000人,第5軍可以說是踢到了鐵板。陳再道的二縱,完成了牽制的任務。

整個龍鳳戰役,整11師損失了大概3000人,那再加上第5軍將近2000人,5000人報銷了,但我軍也有近5000人的傷亡,可以說打了個1:1。

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在龍鳳大戰單挑第5軍跟整11師,這個是1946年,國共內戰才正式的開打沒有多久,國民黨兵鋒正盛之時,而且這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譬如說像是第5軍,單獨的面對陳再道的的第二縱隊,至少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優勢,而且裝備精良武器差距懸殊,就是打不過去,氣勢好的時候都這個樣子,氣勢不好那就更難打。這也就像是提前預演了一遍國民黨的敗局。

1 阅读:165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